斯凯勒为什么对丈夫改变态度(亚当-德雷克斯勒)(1)

名人堂成员、开拓者名宿德雷克斯勒的儿子与我们畅谈了父亲对他的激励以及属于自己的理想。

几年前的一天,亚当-德雷克斯勒前去布鲁克林探望父亲。他的父亲就是当年NBA开拓者队的超级巨星、篮球名人堂成员克莱德-德雷克斯勒。德雷克斯勒当时正在纽约与说唱歌手Ice Cube和其他一众球星一同参加Big 3联赛的媒体活动,而小德雷克斯勒回国前刚刚在日本经历了身为职业球员的第一个赛季。当父子二人一同离开酒店直奔球馆(为了躲避肯定会堵在入口处的人群,他们从后面的出口溜进了场地)时,亚当也不禁回忆起了当年父亲给他讲述自己在NBA光荣岁月的场景。

“父亲曾告诉我:‘想当年球迷热情得连出口都照堵不误,我们经常被人群挤来挤去。’他跟我一起重温了一下当年的感觉,结果我们一出门,就有球迷就从街上跑了过来。”

父子二人到底是没躲过所有的球迷,他们刚刚离开球馆,就听到一个声音在背后喊道:

“德雷克斯勒先生!您是德雷克斯勒先生吧!”

老德雷克斯勒停住脚步,转过身子准备和那位球迷打个招呼,不料那位球迷眼中的“德雷克斯勒先生”另有其人。他无视了老人的存在,径直跑到了小德雷克斯勒的面前。他解释说自己是在亚当打日本联赛期间被后者圈粉的,希望能得到他的签名留念。就这样,小德雷克斯勒给这位球迷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而他身为开拓者名宿、长期以来深受爱戴的父亲则在他身旁见证了这一切。

直到今天,小德雷克斯勒在回忆起这件往事时仍会忍俊不禁:“我只是个在海外打球的球员,本来以为国内没有人关注我。我给人家签名的时候,父亲在一旁的表情就像是‘我……我可是名人堂球员诶’。那简直是我有生以来觉得最有意思的时刻,我和老爸总会聊起这件事。这可以说是我最棒的一次经历了,而且对我爸来说也是如此,因为那一刻他也认识到了我作为职业球员所取得的小小成就,这里面也有他的一份。我们可以算是一个篮球世家了。”

斯凯勒为什么对丈夫改变态度(亚当-德雷克斯勒)(2)

亚当是德雷克斯勒家的小儿子,出生于1993年,距离他的父亲被开拓者选中刚好有10年。可以说,小德雷克斯勒就是在一个篮球的世界里降生的。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去现场看过父亲的几场比赛,但相比起球场上的拼杀,他对好吃的和自他己手里的小篮球更感兴趣。实际上,他回忆自己直到高中二年级才开始注意到父亲的职业生涯,对于篮球运动的兴趣也是从那时起才开始增长的。他有时在课堂上偷看YouTube上父亲的高光集锦,而看完之后他才明白,父亲真的是NBA中的一位传奇球员。

“我记得第一次看到(父亲的集锦)时,我就立刻被它触动了,心里想:原来我爸这么厉害啊!因为之前从小到大,我都觉得没人会认为自己的父亲是天底下最厉害的人,我的父亲应该也不例外。我本来以为我爸就是那么个老套的人,老爸就只是我的老爸,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可从那一刻起,我一下子也变成了他的球迷。这种感觉很奇妙。那之后第一次见到我爸的时候,我特意给他放起了那些集锦,并且追问他:‘你是怎么做出这个动作的?’”

斯凯勒为什么对丈夫改变态度(亚当-德雷克斯勒)(3)

通过YouTube集锦,亚当才发现他的父亲原来是个超级巨星,这也侧面说明了他的童年时光没那么不同凡响——虽然父亲的球员生涯成就斐然,但老两口从没把篮球强加在小儿子的身上,而是允许小德雷克斯勒去追寻任何他所中意的兴趣活动。亚当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音乐,他本人也确实是个挺有才华的音乐人,吉他、钢琴、架子鼓、贝斯、小提琴、曼陀铃拿起来都能玩得转。

“其实我的跑跳能力一向都不错,但诸如投篮、运球、突破和自主创造投篮机会这样的环节开始让我觉得打篮球也是一种艺术的形式,而我之前一直做的音乐也是如此。当年我整天都在玩音乐,还跟别人组了乐队,一心想着追求艺术。所以说,是我父亲的比赛让我对篮球的看法产生了转变,它在我眼里不再只是一个体育项目,而是一门可以用来挥洒创意的艺术。篮球对我来说就是一张白纸,我可以在上面绘制自己想要创作的内容。”

不过小德雷克斯勒的少年时代基本还是花在了乐队里而非球场上,篮球算不上是让他非常上心的事情。很多小球员会先打打AAU赛事再投身于更高级别的赛事,而他并没有。不过他确实在8年级时就开始打了校园篮球,高一时也入选了高中校队。自那一年起他经历了很多事情,对于篮球比赛的看法也发生了永久性的改变。

“那是在我上高一的时候,确切地说是在那个赛季末。虽然我们一直在上篮球课,但我当时还从没试过扣篮,因为我觉得扣篮是NBA球员才会做的事情,而且校队里也没人能完成扣篮。有一天我刚要去吃午饭,教练突然对我说:‘嘿,亚当!你现在已经长得很高了。’我问他:‘是啊,有什么问题么?’‘如果你能把这个球扣进去,我就奖励你5美元。’我坐在那儿想了一想,觉得我应该能够到篮筐,但估计扣不进球,那教练一定会笑话我的……不过试试也无所谓。结果我的起跳高度把我自己都吓了一跳,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扣篮。而自那第一次扣篮之后,我就根本停不下来了。之后的一年里我除了练球之外整天都在玩扣篮,那时候这简直是天底下最有意思的事情了,因为我周围的人都做不到,只有我能。就这样,我完全迷上了扣篮。”

德雷克斯勒的友善与随和多年来一直被开拓者球迷广为称赞,而他的儿子在谈吐之间也颇有父亲的风范。另外,他的扣篮也同样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我几周前曾与亚当在野球场见过一面,也见过他一遍又一遍肆虐篮筐的样子。这不是我第一次看别人扣篮——毕竟给职业篮球运动员拍照是鄙人的日常活动之一——但我真没见过别人在扣篮时能展现出像他这样的快乐和幸福感。我发现亚当在球场上从始至终都是带着笑容的,当我对他提起这件事时,他的回答是“我真的很热爱篮球”。而当年我还小的时候,身为开拓者球迷的我也曾从他父亲脸上看到过同样的热爱。我脑海中的克莱德-德雷克斯勒一直是一个和气、温暖和友善的形象,这是我从他每个星期出现在电视屏幕里的样子得出的结论。老德雷克斯勒经常在训练或者登上球队大巴时迟到,这事在当年广为人知——不过其中的原因你大概不会想到:德雷克斯勒经常会被球迷拦下聊天,可他从来不会把球迷轰走,甚至不会草草留下签名后溜之大吉。他愿意花时间与球迷们对话。亚当说,他父亲至今仍然会因为这种原因而迟到。

“除了篮球之外,他最值得一提的领域可能就是待人接物。他与人相处的独特点就在于同情心和关切。有很多次,我们一家人在外出聚餐的时候都会见到有人上来问好:‘您好,德雷克斯勒先生!’然后他往往就会邀请来人与我们共进晚餐,并与他们畅谈一番。他对街坊邻里都是这么做的,也正因为这个他才会经常迟到,因为他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见到一个能聊上很久的人。我觉得能对于那些赞赏你才能的人怀有敬重之心是非常好的事情,因此我也一直在这方面试着向我爸学习。”

斯凯勒为什么对丈夫改变态度(亚当-德雷克斯勒)(4)

从亚当的话语中,我可以听出一个儿子对父亲的爱与尊敬,而这些情感势必来源于融洽的父子关系。在我们的对话期间,他好几次都提到了篮球在他们之间所构建出的奇特纽带,以及这项运动是如何拉近父子之间的距离。我曾问他:当他自己终于表达出对于篮球竞技的兴趣时,他父亲的反应是怎样的?他的回答是:“我爸非常高兴,因为这样一来他就可以跟我分享他在篮球世界中的经验了。”

对于比赛的热爱确实是他们父子二人的一大共同点。如今的亚当也要背负着“德雷克斯勒”这个名字去征战职业赛场了。在注意到自身有转入职业篮坛的潜力后,小德雷克斯勒把自己的注意力从寻求乐趣和竞赛转向了追求一份能够从骨子里热爱的工作。这样一来,他就又要借用一下父亲的经验了。

“自从高二学年之后,我就下决心要去打职业了,于是我开始去各种地方找职业球员较量。前一两次你可能会找不到人,但只要一直找,总会有机会领教职业球员的本事的。我希望能碰到那些最好的球员——我爸在这个年纪的时候就是这么干的,他在方德市等到了摩西-马龙和‘J博士’,并与他们打了比赛。所以我用了他当年的老办法。在这方面,凡是我爸告诉我的窍门,我都会去照办。”

努力是会收到回报的,小德雷克斯勒最终成功入选了位于加州的洛约拉玛丽蒙特大学的校队。但他的大学生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走出了一条与大学之前类似的“非典型”篮球道路。大一学年后,由于有消息称校队的主教练要离队,亚当选择了转学,而目的地正是父亲的母校休斯顿大学。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休大的主教练在亚当的红衫赛季刚过完后也离开了球队。算上顶替职务的新帅,亚当在进入大学后的三年里已经辗转了三位主教练了。

之后没多久,亚当收到了一位来自洛杉矶的训练师的试训邀请。这位训练师当时正要帮位于中国的广东宏远篮球俱乐部开办一个夏季训练营,正需要几个美国球员去撑场子。此时亚当尚没有在夏天安排其他计划,于是就上了飞机,去中国待了一个礼拜。在训练营里,他与许多职业球员交锋,有一次比赛,他只用半场就砍下23分,就此引来了一位经纪人的注意。两个月后,他得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合同,随后就前往日本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斯凯勒为什么对丈夫改变态度(亚当-德雷克斯勒)(5)

在日本打完两个赛季后,小德雷克斯勒回到了国内。一天他正在和别人打野球时,一通电话突然打了过来。“电话打来时我还在球场上,结果当发现来电的人是丹尼-安吉时,我不禁大吃一惊。他问我:‘你能飞过来一趟吗?’我立刻答道:‘当然!’于是我没等比赛结束就赶紧动了身。后来开拓者给我打电话时,我正和母亲一起吃晚饭。我在波特兰多待了一些时候,他们给了我一天的提前量。”

他那年夏天先后参加了凯尔特人和开拓者的训练营,不过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造访NBA球队了——前一年的夏天他曾随火箭队训练,而火箭也是他父亲当年留下印迹的另一支重要球队。

当我问他采用父亲的建议并投入实践的效果如何(毕竟他父亲打球的年代和现在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时,他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段子:首次跟火箭队合练的时候,他在对抗环节投出了一个中距离投篮,结果教练组立马叫停,并向他说明“本队对抗训练中不许中投,只许投三分和打篮下”,而亚当对这样的概念完全不知所以。

“篮球比赛的信条一直都是‘没力气突破的时候就要果断投篮’,我知道自己在场上的第一选择是越过对手上篮或扣篮,如果做不到的话第二选择就是中投。我的比赛风格是要尽量接近篮筐,然后再按照我的特长完成作业。可到了火箭队之后,他们却要我们在7秒的时间内就完成每一次进攻,所以我只能做出调整。当我把这些情况告诉父亲时,他都惊呆了:‘别别别,该中投的时候还是得投,只要投得进他们照样得夸你。’我只好回答:‘那我不是您啊,火箭队可不会看我脸色行事呢。’”

亚当讲到在火箭队的经历时显得眉飞色舞,不过他去过的球队中最招他喜欢的还是开拓者。

“火箭挺不错,我很喜欢休斯顿这个地方,那里的人也很酷——但最有意思的还得是开拓者。我自打球以来觉得最好玩的经历就发生在开拓者的迷你训练营。我在那里看到了一副描写我爸的大型壁画,而那里的每一个人都很无私,都在不断地提升自己,他们都是很职业的篮球人。我在那里打球,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会对我说‘听着,既然你是德雷克斯勒的儿子,那么他能做到的你应该也能行’之类的话。我们只是专心打球,那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境了。”

斯凯勒为什么对丈夫改变态度(亚当-德雷克斯勒)(6)

实际上,也确实没有人指望他能成为又一个克莱德-德雷克斯勒——他们甚至可能都不知道这二人有亲戚关系。从队里的15个球员到教练组和训练团队,发觉亚当是球队名宿之子的可能只有一个人:达米安-利拉德。

“我们常会经过球馆的德雷克斯勒通道,我爸的巨幅画像就挂在那里,但大家都没说什么,当然也可能是他们事先通过气,讲好了不要过度谈论我父亲的问题——反正当时只有利拉德一个人表现得像是恍然大悟。他朝我走过来,对我问候道:‘你好,德雷克斯勒!令尊近日可好?家里怎么样?’我还问他是怎么知道这事的。几天之后教练组点名时点到了我,才突然问起‘你跟克莱德-德雷克斯勒是亲戚吗?’,当我陈明真相之后,那场面简直是搞笑极了。他们问我:‘你为啥不早说?’,我的回答则是‘没必要啊’。我不想什么时候都把我爸搬出来,我需要成为我自己。不过能知道自己有球可打,并且不会因为我父亲背负上什么压力,还是挺有意思的。”

为开拓者打球是小德雷克斯勒的梦想,他希望自己能有机会正式成为开拓者的一员,并和球队一起赢得总冠军。即便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了火箭,但波特兰永远是他心中的家。时至今日他一直是开拓者的球迷,并一直关注着这支他父亲曾为之奋战的球队。

“这里在我心中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虽然其他一些球队有超级巨星——我不用说具体的名字,他们确实值得被称作超级巨星——但在波特兰这里,虽然也有利拉德这样的球星,而且他们的实力也很强,但这里更能让我有一种家的感觉。每个人在这里都会收起私心,专心打球努力争胜,因为这才是重点所在。我在这里确实收获了独有的体验。总经理和教练组人都很好,而大家会一起吃饭一起聊。一般情况下一支球队里的人是各自就餐的,但我们全队会一起去咖啡厅,一起看电视,这个团队就像是一个大家庭。我本人也是来自波特兰的,这就是在家乡的感觉。”

虽然波特兰对于这位身高6尺6寸的前锋来说更贴近家乡,但他目前还是暂住在休斯顿,等待经纪人通知他下一步的去向。这对于出国打球的美国球员来说属于正常现象——很多时候他们的合同都是一赛季一签的,大家经常不知道自己明年会去哪个队。由于之前的赛季因新冠疫情而提前结束,他只得回到休斯顿陪伴家人。几年以来,他第一次在同一个地方滞留了这么长的时间。虽然很多球员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都遇到了这种令人沮丧的状况,但亚当还是像往常一样尽力让自己从中看到好的一面。他说是疫情让他放慢了生活节奏,并且让他有时间去打磨自己不擅长的技战术,化缺点为优点,而不只是为下一个赛季做准备。现在他正等待着经纪人的通知,带无论最后结果如何,亚当都会去做他自己,这就是他想要的。

“我是我父亲的儿子,我会尽全力去成为像他一样的人。他教了我如何打球,我的很多技术都是他身上学来的。但另一方面来说,一个人在球场上也该有他自己的东西,该拥有一种个性和创造力。毕竟我是一个独立的人。我必须按照亚当-德雷克斯勒认为需要的方式打球。我是来用球说话的,因此一旦我站在球场上,就要向大家展现属于我自己的篮球风采。无论什么时候,这都是你所要关注的重点。我认为如果你只是拘泥于试着成为其他某个人,或者担心其他人的想法,那么你的心态就可能受到影响。所以我不去考虑这种事情,无论大家对我有什么期望,我都会视篮球如珍宝并努力打球,因为我热爱这项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