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在说家风,社会也在说家风,学校也在说家风,每个家庭的家风各不相同,我来说一下我的家风。

先说说我的爷爷,我爷爷叫杨光锡,有兄弟姐妹三个,在家排行老二,有一个哥哥叫杨光银,下有一个妹妹,还有两个堂兄,四个堂妹。我爷爷在我们老家很有名,提起杨木匠大家都知道那是说的我爷爷。在爷爷年轻的时代,从事木匠行业是个很让人羡慕的职业,由于我爷爷娴熟的木工技能,也教出了好多徒弟。

​我爷爷杨光锡

杨家将的素质(杨家将家风)(1)

再简单说一下我的大爷爷杨光银,我大爷爷年轻的时候当过兵,是跟着廖荣彪打过仗的,后来从部队回家,带着我大奶奶及一儿三女闯关东后就再也没回过老家。1983年的时候,我的父亲还去东北看过他们。大爷爷一家离家闯关东后我的爷爷就独自承担起了赡养我老爷爷的义务,后来因为要续写族谱,才联系上我的大爷爷一家,我爷爷也从来没有怨言过我的大爷爷。

我爷爷不仅照顾着我的老爷爷、老奶奶,他还把他婶子养老送终。我这位老奶奶她有一儿一女,她儿子叫杨光彪,参加过抗美援朝,是一位团长,后来转业到大连市营口自来水公司;闺女嫁到寨里镇小鱼池村,因各种原因,我这位老奶奶一直有我爷爷赡养到送终。我小时候都去替我大老爷(杨光彪)去他老娘家羊里镇玄王石村走亲戚,至今我们家和姑奶奶家的表叔相处的十分融洽。我爷爷脾气不好,但是却是个热心肠,爱帮助人。他从不计较自己的的得失,在我们老家没有不称赞的,大家都从心里敬佩他。

现在说一下我的父亲。我的父亲从小就耳濡目染,不仅学会了我爷爷的木工手艺,也传承了上一辈人的孝风。我父亲在我们村筹建杨王后村造纸厂任厂长。我父亲为人厚道.管理有方,也为集体企业创造过财富,为厂周围老百姓提供过更多就业机会。但在任职期间,我父亲的堂叔杨光铎得了中风,我这位堂爷爷早年丧妻,一直未续弦,一个人住在二间小茅草房里。在很多年前,我父亲盖了一栋新宅子,把我爷爷安排住东头两间,把我这位堂爷爷接来住在西头两间。得病后,我父亲立即把中风的堂爷爷送到羊里镇卫生院住院治疗,后来因为中风厉害未治愈,一直瘫痪在床。因吃喝拉尿在床上,我母亲还种十几亩地以及家务事多照顾不过来,我父亲只好把厂长的职务辞掉,专心在家照顾我这位中风的堂爷爷。当时我这位堂爷爷没有生活来源,而我父亲不再上班,生活也发生困难,我父亲只好继续操持起木匠手艺带徒弟做家具,养家糊口。虽然如此,我们一家还是坚持每天照顾好老人的一日三餐,并每天坚持给老人按摩翻身,服侍好老人大小便,剪指甲清理卫生,我的这位堂爷爷从心里感动的掉泪。那时候我也有10来岁了,每当父亲下乡出去做家具的时候,我也帮着照顾我的这位堂爷爷。我的这位堂爷爷还有三位姐妹,我们家乡的风俗,每年的八月十五看闺女,春节看亲戚,红白公事,凡是我这位堂爷爷的亲戚事都有我们家出钱出力办理,因为亲戚多,逢年走亲戚,我们家都雇人帮忙走亲戚,都走到正月十五才走完。

通过我们的家风,我是怎么做的呢?每个周末我就带着全家去老家看父母,陪老人拉呱,帮老人打扫卫生,买一些老人爱吃的点心;冬天天冷了就接父母来城里过冬。今年老家村里盖起了有地暖的住宅楼,父母亲70岁了,现在住在平房中,虽然宽敞,但每到冬天来城里过冬总感觉不方便。取暖是农村很大的问题,因为老人还是愿意在农村生活,手头没钱,但又很羡慕住在楼上的人家,我去看他们的时候,也看出了他们希望住楼的迫切,于是我和爱人商量给老人买套住宅楼,因为我们家在莱城也是借钱刚买的房子,虽然有困难,但是因为有爱人的支持,我还是向亲戚朋友借了10万元向村里置换了楼房,并给老人把楼房简单装修了一下,换上家具,就是希望父母过上幸福的晚年。

后来在我们老家房子拆除的时候,我把大门楼上“忠厚传家”四个字的标牌保存了下来。所以我理解的家风就是:老人们行善,孩子就会学习继承,你的事业、健康、家庭就会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