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识不是物质的,也不是灵魂的,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意识的能动作用对你有什么启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意识的能动作用对你有什么启示(关于意识观点的几种不同看法)

意识的能动作用对你有什么启示

(一)意识不是物质的,也不是灵魂的。

在有的读者看来,意识是物质的,是同于物理世界的石块、沙一样的物质。其理由是意识来源于物质;世界的万事万物,包括我们的心理或意识都来至于物质的发展和进化。或者,意识的物质性同于神经生理过程;或者同于我们看不到的电磁波或磁场。当然,也有理由在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这一点。

——意识是物质的,这有着还原论的影响;认为意识可以通过物理的过程来得到。抱着这样想法的学者研究意识是难有结果的;如同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水一样,水必定不同于氢气和氧气。当然,人们会说:它们都是物质的。另外,感觉的形成是感受器受到刺激物刺激后的必然结果,感觉必经不同于刺激物,它只与感受器有关;这就是从物质过程过渡到了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必定不同于物质过程;因为感觉必定只与感受器有关,与刺激物无关。真实的苹果,与相片中的苹果,与电脑中的苹果在我们看来,对象都是指苹果;而相片中的苹果与电脑中的苹果必定是物质对象的不存在。

——意识不是物质的,它是不同于物质的心理过程。不过,意识可以进行“物质化”,象物质一样具有相应的组成和结构。也就是说,意识虽不是物质,但意识可以进行客观地看待,意识一旦产生在随后的时间它就客观化,至少成为了历史。

在有的读者看来,意识是灵魂,是与物质绝对相反的精神,是抽象的,捉摸不定的,神出鬼没的,高高在上的。真如此,研究意识就没有意义了,它离我们太远了;这可许是意识的能动性给予的影响。

(二)意识不是觉知性的全部,觉知性也不是意识的全部。

在很多人眼里,特别是研究意识的认知心理学者或者哲学者看来,意识就是觉知,意识的全部都是觉知性,觉知性也就是意识的全部。

洛克就说: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思想里发生了什么的认识。这除了具有觉知以外,还存在着知道和理解。

胡塞尔认为:意识总是对事物的意识。就是觉知,对事物的觉知。

萨特说:一切知就是对知的意识,也就是“知其在知,思觉其思”。

丹尼特指出:意识是对内外环境和言语的觉察,对自身的觉知。

在我国学者看来,如潘菽认为:意识是心理活动的知的方面。意识就是认识,意识活动就是认识活动,意识就是认识到或意识到。

车文博提出的:意识就是意识到的意思。

——觉知性是意识的主要特性还是全部内容这很难说,但它们之间有着难以割开的必然联系。觉知性是意识的特性,那意识又是什么呢?觉知性是意识本身,那它又是否意识的特性呢?对意识的界定就是从觉知性中得来的,这是它的前提。

意识具有觉知性,意识的觉知性常常显得抽象或空洞,同时让人茫然而不知所措。

意识是具有觉知性的存在,那么,没有觉知性的心理存在就是无意识的;这包括支配或调节或监控我们心理活动的自我和人格;也包括我们所表达的涵义或意思或信息(涵义、意思、信息和内容本身是我们不能直接觉知的,只有通过相应的载体——言语和文字予运输才让我们所了知和觉察)都是无意识的。我们的作为意识的思维活动去掉了无意识的调控的自我和需表达的涵义又能剩下什么呢?——可能只剩下具有觉知性的知觉或心觉(表象或心象)。那么,意识就成了表面现象,至少,意识的觉知是表面现象的特征。

如果意识既包括具有觉知性的作为载体的知觉和心觉,又包括无意识的自我和需表达的涵义或内容,那么,意识就不仅仅只是具有觉知性,它还包括我们所不能直接觉知的自我和涵义。

(三)从什么角度研究意识最合理

这里所说的“从什么角度研究意识最合理”不是指我们研究意识是从物理的角度,还是从生理的角度,还是从生物的角度,还是从脑神经生进过程的角度来研究意识最合理;而是针对在认知科学里,从心理层面研究意识应从什么角度进行,因为在心理层面研究意识也有多个角度存在。

(a)从觉知性研究意识就是一个角度,但这一角度很难有科学的结果;必定觉知性太抽象和空洞。这是现有研究意识最多的角度。

(b)以载体的方式研究意识又无形当中把意识分解成了几个元素;载体是整个意识的载体,还是意识的某个成分的载体(本质上是某一成分的载体)。是整个意识的载体,那么,载体本身就成为了意识之外的东西。载体是某个意识成分的载体,就得首先破解意识,剖析它的组成和结构。意识存在载体,具有觉知性;无意识不存在载体,没有觉知性。

(c)还有一种方式是从一个具体的心理活动来研究意识,从而把心理活动分为意识的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心理活动。那么,心理活动的存在就得借用“行为主义心理学”中的“S——O——R ”模式,即刺激——思索——反应的过程。而不是“S——R”的过程,这是机械的反射过程。在“S——O——R”模式中,“O”代表了我们的人格或自我或我们的主观状态,这非常重要。意识是心理活动的全过程都具有觉知性,如想象的心理活动、思维的心理活动、学习的心理过程、情感的过程和感知外界环境的过程都是意识的过程。无意识是心理活动的部分过程是觉知的,部分过程不能觉知,这主要是指思维的过程不能觉知。

(四) 无意识不是低水平的心理

在苏联心理学界认为:“心理的最低水平是无意识的。”也就是说,无意识(心理无意识)是最低水平的心理或心理活动;正如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是被压抑的情绪,是被压抑的欲望,是浮在水面上的冰山的底层;……这也被当代许多心理学家所默认。相反,意识就成为了高水平的或者最高水平的心理或心理活动;关于这一点,作者不是这样地看。

意识与无意识是没有水平高低的划分的。

1、意识不完全是高水平的心理活动

(1)意识不完全是心理的最高形式,它也有低级的形式;意识有形体的(具体的事物形成的),也有文字的,言语的。意识是我们能够明显地感觉到,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它由于存在工具的协助而具有觉知性;意识是存在具体事物在我们心理形成的感觉,知觉等低级的意识形式,同样,我们心理形成的形象心觉,感受也是低级的意识,以物质为载体的心理活动也是低级的意识活动,这是人和动物都共同具有的。当然,人也具有以语言为载体的高级的心理活动的,思维的意识活动,这是动物所不具有的。

(2)从(1)中可以看出,意识不全是人所特有的,动物也有意识活动,它是低级的意识活动。意识是具有觉知性的心理活动,我们能够明显地感觉到,意识到它的存在;如感觉,知觉、感受、心觉、想象、思维、意志、情感、注意、学习……都是意识活动;其中,感觉、知觉、感受,部分注意、学习、思维(动作的形象思维)、情感(低级的)简单具体的想象……是低级的意识活动,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想象、思维、意志、情感、注意、学习……常常是高级的意识活动,是以语言、文字为基础的心理活动,它是人所独自具有的;它是“感知觉与思维的组合”。

(3)意识的范畴应该比传统心理学、心灵哲学的意识的范畴宽松得多,不是都非常地优越,高等级。

(4)意识是“社会的产物”,说明了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这是“方向”。

(5)“意识不是别的,而是被意识到的存在”,是具有载体或工具的心理活动;这才是意识,这才是对意识进行的本体论的界定。意识具有觉知性,这是它的本质特性,也是它能够存在下去的前提条件。

2、无意识不是低水平的心理活动

如果意识与无意识真需要进行水平高低的划分,那么,无意识也不是最低水平的心理活动,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或者说无意识也不是低水平的心理活动,只能说它是中等水平的心理活动;也就是说,无意识是处于心理活动的中等水平。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1)对于躯体无意识,生理无意识是生理过程,生理活动;这不是心理活动,不是心理过程,不是心理。

(2)印板无意识(记忆信息)是死的东西,死的信息;它不是心理,不是心理活动,没有心理过程。

(3)本能无意识虽然是心理现象,但是它没有心理活动,没有心理过程。

(4)只有心理无意识才是心理,才有心理活动,心理过程。只有心理无意识才有资格与意识进行水平高低的比较,它们才能站在同一水平线上。

(5)无意识(是指心理无意识)要成为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是不可能的,因为无意识是没有符号的,它只有形体的,以形体知觉或形体心觉作为无意识的联结手段。符号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抽象文字、言语,只有意识才会拥有它,以至于意识就成为了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或者“能动的”心理活动,这是人类独自享有的。

(6)无意识(心理无意识)之所以是中等水平的心理活动主要原因在于无意识是在意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在“形体”参与的意识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在低水平的意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也就是说,无意识(心理无意识)是在意识形成之后形成的。

a.感应性无意识的形成是在我们童年或者更幼小那时产生的意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于我们幼小使得我们经常地摔倒,经常地掉进土坑里,经常地碰撞(意识的心理活动)……慢慢地让我们学会了不要掉进坑里,不要碰壁,不要在受到伤害,由于很多次地,反复地练习,我们习惯了,自然了……成为无意识了。当我们看见有障碍物时,我们会绕道而过;当我们看见路中间有一大坑时,我们会绕道而过。感应性无意识是在意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虽然我们是在幼小时。

b.习惯性无意识是在意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为了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从一开始就得有意识地进行良好地活动,进行良好地练习,慢慢地养成习惯,形成无意识。工作中的经验,它是我们能准确,快速地完成工作的必备条件。这些经验是我们先前为完成一项工作长时间地有意识地反复操作而形成的,是由多个动作协助完成的,其中的协调性,简洁性,方便性全在经验之中。“以前曾经是意识的行动,但由于不断重复而自动化了,因而日益变成非意识的;”(《 普通心理学》 苏)。我们在形成某种习惯前,将有意识地进行相应的活动,如:拿盆——拿毛巾——舀水——洗脸——倒水这一过程。……慢慢地,我们就会不知不觉地顺理成章地进行,我们没有思索、考虑,自自然然地进行,没有“意识”的有意安排;可它受到了习惯性无意识的调节。

c.定势无意识是在意识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了操作程序的经验,我们会把工作干得更快,更好,自己也会干得更轻松;许多动作是不需要我们特别地注意,不需要受到大脑有意识地控制和支配的,好象是无意识地进行,我们也会干得特别好,特别快,在不知不觉中就操作完了;好象前臂和手指在那里划来划去,摇来摇去,一种自自然然的状态。这工作经验我们早已形成,直接支配着我们的手脚去运行而毫不思索。……定势无意识是我们的经验、习惯,是我们心理的准备状态,它的原始形成是在意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d.关系无意识、条件反射无意识的原始形成都是在意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当时我们感觉到了,意识到了。同样,直觉的产生也是在根据(意识的)还不是很充分的基础上凭着以往的经验所得出的结论。……总体来看,无意识(心理无意识)的形成或者原始形成是在意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意识形成之后形成的。从这一点看,无意识不会是最低水平的心理活动,还有比它更为低水平的意识的心理活动;无意识至少是在这种低水平意识的心理活动基础上的一种升华。……无意识(心理无意识)的产生是我们为了心理活动更加简捷、方便、快速而慢慢地形成的。人的成长也就是从意识走向无意识的过程,如经验这种无意识。(不过,小孩子言语表达的发展却是从无意识〖不同于经验这种无意识〗走向意识的过程,因为他们的言语表达越来越清楚,关于这一点以后再谈)。

e.“无意识是被压抑的情绪,是被压抑的欲望”并不能说明无意识是低水平的心理活动,这只能说明无意识的能量或者心意地位低于了其它情绪、欲望的能量、心意地位;这是人们为了达到另外更为重要的目的才压抑了它们。

无意识不是低水平的心理,它同意识一样都是心理的活动,是心理的不同形式而已,无意识如定势无意识,创造性无意识;也就是说,意识与无意识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现象,它们之间的地位是平起平座的;意识与无意识之间没有从属关系,没有主次关系。在有些心理活动中意识占着主导地位,而在另一些心理活动中无意识(心理无意识)占着主导地位;在更多的时候,它们是相互协助共同完成心理活动,共同对心理活动进行说明,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