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 十 一 回

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参考版本】

前八十回:《红楼梦脂评汇校本》,曹雪芹著,脂砚斋评,吴铭恩汇校,万卷出版公司2013年版

后四十回:《红楼梦》,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 高鹗整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版

【回目梗概】

本回主写袭人和平儿,一个是宝玉的贴身侍婢,一个是贾琏的通房丫头,都是至亲之人。宝玉与众姊妹亲近的言行是不符合当时社会的规定的,所以袭人时时劝诫,处处拦阻。而贾琏“偷腥”的行为,则是当时社会所允许的畸形形态,因而平儿帮忙掩饰,替他圆谎。两相对比,颇有趣味。

【涉及人物】

史湘云、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

紫鹃、雪雁、翠缕、袭人、麝月、蕙香

王熙凤、巧姐、贾琏、平儿、多姑娘儿

【主要事件】

袭人与宝玉之间的风波

平儿与贾琏之间的风波

【人物描写】

1、林黛玉和史湘云的对比:

那林黛玉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稳合目而睡。那史湘云却一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掠于被外,又带着两个金镯子。

2、贾宝玉:在家不戴冠,并不总角,只将四围短发编成小辫,往顶心发上归了总,编一根大辫,红绦结住。自发顶至辫梢,一路四颗珍珠,下面有金坠脚。

红楼梦前十回细节赏析(红楼梦导读第二十一回)(1)

【艺术手法】

1、重作轻抹:重作轻抹法是古典小说结构技法之一。着力描写非中心情节的生活画面,并以情理中的小事轻巧收束,自然地转换到中心情节上来。曹雪芹常以“重作轻抹法”令读者产生意猶未尽的感觉,并籍此精炼简洁地转换情节,显示出高超的写作技巧。另外,也应该认识到,“重作轻抹法”说的仅是作者的笔法技巧,并不涉及情节主次。

2、穿插:穿插,指互相错开;交叉;小说戏曲中,为了增加情节曲折性和衬托主题而加上的一些次要内容。

3、白描: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白描,不仅可以运用于小说的描写中,还可以运用于散文、诗词的创作中。使用这种手法刻画人物时,要求作者紧紧抓住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及人物的个性、经历、言行的突出之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不加渲染、铺陈,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在作品中,作者有时用白描勾勒人物肖像。鲁迅的小说是白描的典范作品。鲁迅曾说:“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

4、画家烘染法:烘染,指国画设色的技法。用水墨或色彩涂抹画面,使阴阳相衬,浓淡得宜。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遣·列朝·宣宗御笔》:“烘染设色,直追宋人。”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三·御画牛》:“意态生动,笔墨烘染所不能到。” 王颂余《中国画技法述要·染法》:“烘染是一支蘸有墨或色的笔,涂在需要浓重的部分,随以另一支含着清水的笔,向需要浅的部分润开,使这块墨或色随笔的走向由深而浅,逐渐消失,或与另外颜色相融接。”

画家烘染法:后被借用为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指通过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艺术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5、伏线千里外之笔:与“草蛇灰线”意思相类。脂批中多次以极其赞赏的笔调评到“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千里伏线”、“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伏后文”等等。一言以蔽之,脂批是将草蛇灰线法指认为曹雪芹小说创作中采用的一个基本的、全局性的艺术手法。其实,早在《红楼梦》诞生之前,草蛇灰线一法就已然成为中国古典小说成熟的结构技法,也为其后的小说家所常用,这是中国小说结构艺术一个独特而杰出的创造。草蛇灰线法的意义在于:上下勾连,彼此呼应,实现宏大繁复艺术结构的完整统一;时断时续,首尾相连,增强故事情节的有机性;前引后应,暗示人物命运或事件发展的方向;反复呈现特定事物,构成特定事物的经典特征。

6、过脉:指诗文中承前启后贯通上下的段落。

红楼梦前十回细节赏析(红楼梦导读第二十一回)(2)

【精彩情节与诗词】

1、《南华经》·《外篇·胠箧》: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

2、宝玉续《南华经》 :

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减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穴其隧,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

3、林黛玉续贾宝玉续《庄子》后绝句:

无端弄笔是何人?作践南华《庄子因》。

不悔自己无见识,却将丑语怪他人。

【任务清单】

1、袭人为何与宝玉赌气?

2、宝玉为何续《庄子》,反映了宝玉怎样的心理诉求?

3、平儿为何替贾琏遮丑?这反映了她怎样的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