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跟着韩愈柳宗元读经典)(1)

韩愈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跟着韩愈柳宗元读经典)(2)

四书五经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跟着韩愈柳宗元读经典)(3)

《史记》

自从本版的《古代考进士 要背多少书》见报之后,有读者来信问:古代科举时代的文学家,他们既考上了进士,又驰名文坛,那他们到底要读多少书呢?至少要背40万字。那么,要在文学上有所成就,岂不是要读要背的书更多?对于这点,记者还没有权威的资料,不好定论,但对于韩愈、柳宗元到底读了多少书,曾国藩倒是有些说法,让我们来看看。

经验:买书不可不多 看书不可不择

咸丰九年,也就是公元1859年,农历四月二十一日,曾国藩在江西抚州写了一封家书给儿子曾纪泽,嘱咐他要用功读书,这封家书的主旨概括起来就是“买书不可不多,看书不可不择”,重点在择。读书要有所选择,所择之书必须是经典,能够对自己品德的养成,专业的培养,一生功业的铸造起到关键作用。为了增强择书的说服力,曾国藩举了两个例子,这俩人很有说服力,那就是唐朝的文学大家:韩愈和柳宗元。

韩愈一生重点研读的书有哪些呢?据曾国藩的研究,有以下几种:“以韩退之为千古大儒,而自述其所服膺之书不过数种,曰《易》,曰《书》,曰《诗》,曰《春秋左传》,曰《庄子》,曰《离骚》,曰《史记》,曰相如、子云。”韩愈是千古大儒,不过他自述说一生奉行的经典就是《周易》《尚书》《诗经》《左氏春秋》《庄子》《离骚》《史记》以及司马相如、扬雄的文赋。如果将司马相如、扬雄的算在《昭明文选》里,算起来就是八种,真的不多。

所谓的买书不可不多,那是因为要泛读广读;所谓的读书不可不择,那就是精读。读很多书,真的能树立你的世界观,形成你的文风。《周易》《诗经》《左氏春秋》应该是形成了韩愈的世界观,而《庄子》《离骚》《史记》以及司马相如、扬雄则形成了韩愈的文风。例如韩愈的《原道》,将儒家思想的来龙去脉、传承发展,讲得清晰透彻,这是他读儒家经典使然。而另一方面呢,他写的《送穷文》《毛颖传》,将抽象的贫穷具体为几个鬼怪,将毛笔化身为人,这又分明是庄子和屈原的文风。他写的唐朝名将张巡的传记《张中丞传后叙》,则有着《史记》的文风,尤其是南霁云突围求救,在宴会上不忍饮食、自断手指那一节,很有《史记·李将军列传》的悲壮之风。从韩愈的这些代表作来看,影响他一生的主要是这几部作品。

而与韩愈同时代的柳宗元所熟读书目有哪些呢?“柳子厚自述其所得,正者曰《易》,曰《书》,曰《礼》,曰《春秋》,旁者曰《谷粱》,曰《孟》《荀》,曰《庄》《老》,曰《国语》,曰《离骚》,曰《史记》。”然后曾国藩感叹:“二公所读之书,皆不甚多”。

和韩愈比起来,柳宗元熟读的经典相对广泛一点,儒家经典方面,多了《孟子》《礼记》《谷粱》。诸子百家方面,多了《荀子》《老子》,史书方面,多了一部《国语》。而比起韩愈来,少了《诗经》、司马相如和扬雄。这些经典对柳宗元文风的形成,也具有莫大的影响。柳宗元善于写寓言,例如《黔之驴》就有庄子的味道。柳宗元在说理以及制度史方面,更胜韩愈一筹,这和他熟悉《荀子》《孟子》《礼记》有很大的关系,他的《封建论》篇幅不长,却把周朝到唐朝的行政制度讲得极其通透,现在还受后人膜拜。

曾国藩这番话,很得要点,将韩愈、柳宗元两位散文大家的看家本领摸得十分通透,对指导曾纪泽的读书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跟着韩愈柳宗元读经典)(4)

《昭明文选》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跟着韩愈柳宗元读经典)(5)

效仿:四书五经之外 熟读七种书

曾国藩以韩愈、柳宗元的读书经历鼓励曾纪泽,其实也是鼓励自己。此时的曾国藩已经48岁,奔五的人了,虽然忙着跑军务,却还有一颗不息的读书之心,总想着熟读自己向往的经典,将自己的知识架构再整理一次,因此他给曾纪泽也讲了自己的读书计划。

他心里是这么琢磨的,除了读应试教育的课本“四书五经”之外,他还喜欢读《庄子》《史记》《汉书》《韩愈文集》这四种。十多年以来,他一直想要“熟读精考”这四部书籍。熟读好理解,所谓“精考”就是要仔细研究考据,从中阐发出新的思想。这四种之外,曾国藩还罗列了《资治通鉴》《昭明文选》、姚鼐的《古文辞类纂》,“早岁笃志为学,恒思将此十余种书贯串精通。”

然而,形势的发展比人预设的要快,总不能安静读书。“时事日艰,所志不克成就”,这和曹操也相似,曹操曾设想在郊外建一所“精舍”,读书二十年,结果还是未果。曾国藩想起这个就惭愧,“中夜思之,每用愧恨”,于是将这个愿望托付给曾纪泽,希望曾纪泽在熟读应试课本“四书五经”之外,将他罗列的这七种书“一一熟读而深深思之”,则他就“欢乐快慰,夜得甘寝,此外别无所求矣”。

从曾国藩重点所读书目来看,“四书五经”已经涵括了韩愈、柳宗元的书目。《周易》《诗经》《尚书》《左氏春秋》《孟子》等都在其中,此外重合的还有《史记》《庄子》《昭明文选》,可见曾国藩的必读熟读书目,是建立在韩愈、柳宗元这两位大贤的基础上的。由此也可见中国古典文化、文学的发展脉络,一方面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另一方面却在秉承一些恒定的东西。

体会:写作无捷径 但许专耳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要读的书目当然不可能和韩愈、柳宗元一模一样,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对人的要求也在改变,固守过去的读书课程,肯定行不通。但是,古人的读书方法和经典,还是可借鉴的,可传承的。

用十多年的时间去熟读一部经典,作为最基本的知识储备、品德基础,这是古今相通的。例如《史记》,它在文史界的地位至今都很崇高,可谓无可匹敌,如果用十年时间去研读《史记》,哪怕是其中的二三十篇经典,反复琢磨,那么此人的文化功底和写作能力,也是相当可观的。用到现代经典和国外经典上也是如此,个人认为,除了熟悉的鲁迅、茅盾、郭沫若、冰心、徐志摩等辈,当年革命根据地的作家孙犁的作品,尤其是《白洋淀》一类,如果反复琢磨和推敲模仿,对于写作水平的提高,也可以说是立竿见影的。国外经典方面,哪怕是汉译本的“莎士比亚戏剧”,如果能熟悉其中的几部悲剧、戏剧,即使对于网络写作、新媒体写作,都会大有裨益,因为莎翁的笔法往往一针见血,叙述中见性情,见哲理,极其合适网络写作。

学习韩愈、柳宗元专攻数本经典的读书方法,收益肯定大有,不妨试试。(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黎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