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到这个标题觉得很不可思议,上厕所是稀松平常的事情,怎么还成了“危险”动作。但是,小远提醒您,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胜于雄辩。

2018年初,陈毅元帅之子陈小鲁因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抢救无效去世。据报道当天晚上他准备洗澡睡觉,解大便很用力,然后就说了一句:小惠,我不好!就倒下了。在送往医院路上,他就没有心跳呼吸了……

2006年著名相声演员马季也是倒在了卫生间的马桶上。不仅如此,中外的历史名人中,也有许多倒在了卫生间。《左传》中记载,春秋时期的晋景公“将食,涨,如厕,陷而卒”;1760年,英国国王乔治二世大便用力过猛,心脏病发作;1796年,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排便时昏迷,随后离世。

日本一项时间跨度为7年的描述性研究发现,在纳入研究的18458名发生院外心脏骤停的患者中,有4.6%的人是在厕所发生了心脏骤停。

交通事故后遗症去哪里看(莫忽视上厕所这件小事)(1)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数据显示,美国每年约有23.5万人因在卫生间发生意外被送进急诊室。

用力大便会引发猝死,无数的前例已经证实!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衰中心张雅君主任介绍道,这是因为便秘患者排便时,往往用力过大,容易引起腹压升高,血压也上升,心率也会迅速加快,心肌耗氧量也会急剧增加,引发心绞痛、心肌梗塞以及严重的心律失常,造成猝死。

交通事故后遗症去哪里看(莫忽视上厕所这件小事)(2)

老人因为肠道蠕动慢等原因,往往容易出现便秘的情况,而65岁以上老人又多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慢病。因此,也就成了“卫生间事件”的重点关注人群!

安全排便记住这5点

排便是人们日常再正常不过的行为,但是如何排便才能安全呢?尤其是一些中老年慢病人群,易发生便秘的人群更需要注意以下5点:

1、不要太用力

首先要强调的是排便不要太用力。排的出来就排,排不出来也不要勉强。如果实在便秘,可以使用一些外用栓及塞入肛门,如如甘油栓、开塞露。或者偶尔服用一些促进排便的药物。

能坐便不蹲便。这是因为蹲便时往往腹压更大,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蹲便相对安全一点。当然采取一定的姿势也更利于顺畅排便:坐便时,可以在双脚下垫个小矮凳,上身微微前倾。此外,排完后要注意缓慢起身,尤其是有体位性低血压患者,蹲坐后如果突然起身,可能造成大脑的短暂性供血不足,眼前发黑甚至晕倒。

2、不要蹲太久

现在越来越多人喜欢长时间蹲厕所,经常半个小时起,但这种做法是不好的。蹲厕时间太长易导致括约肌充血,造成静脉血管曲张,招来痔疮,尤其是老年人,站起来后供血容易上涌,造成头晕、昏倒等。

每次大便时间不宜过长,应控制在10分钟,如果超过10分钟还没排出来,就别太强求。老年人如果无法在10分钟内解决,可先站起再坐下,把时间间隔隔开,坚决杜绝一次蹲坐半小时。

3、不要只吃素

预防便秘首先会想到的是多吃粗纤维食物,比如大麦、荞麦等粗粮,空心菜、芹菜等蔬菜,以及芒果、菠萝等水果,当然海带和菇类纤维含量也比较高,这些都对便秘有一定的缓解预防作用。

但是也不能一味只吃素,任何荤都不碰。这是因为膳食纤维虽然有利于促进肠道蠕动和粪便排出,但是其前提是肠道要有一定的推动力(润滑剂),而这一般来自肠道中的油脂。当肠道内缺乏“油水”,粗纤维食物的水分被肠道吸收后就更容易堵塞在肠道中,更易导致便秘。尤其是胃肠功能差的人,只吃素反而对胃肠道造成刺激。

4、不要吸烟

一边排便、一边吸烟是很多人的习惯,但是这种习惯却很伤身,不仅无法起到驱除臭气的作用,而且容易“中毒”。厕所里本身空气含氨量高,加上如厕时往往需氧量增加,此时在厕所里吸烟,烟草燃烧不完全,对人体有害的一氧化碳吸入量大大增加,对大脑皮层损害更严重,甚至可能诱发冠心病和哮喘发作。

5、多喝水、多运动

解决排便大力主要措施还是要预防便秘,除了饮食外还有一些小习惯也有利于预防便秘。比如早晨起床一定要喝一杯温水,平常也要多喝水,一般成人每天至少1500ml的饮水。千万不能等口渴才喝水。

此外,多运动,早晚揉腹也是不错的预防便秘措施,尤其是老年人。多揉腹可以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加强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和淋巴系统功能,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对大小肠的蠕动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进而预防和消除便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