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微朝鲜战争回忆(李奇微视角下的朝鲜战争)(1)

文|文史探索家

编辑|文史探索家

纵观作为新中国“立国之战”的朝鲜战争,其中对志愿军威胁最大的美军指挥官非马修·邦克·李奇微莫属。

其亲手设计并执行的磁性战术,充分发挥美军机械化军备优势,着重打击志愿军缺弹少炮补给差的弱点,险些在1951年从根本上扭转朝鲜战场的局势,从而改写后来的历史。

那么这位美国四星名将,接替麦克阿瑟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男人,又是如何评价这场中美韩三国,战争中在战争中的表现呢?

李奇微朝鲜战争回忆(李奇微视角下的朝鲜战争)(2)

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照片

李奇微:韩国军队只想回家

韩国的军队建设始于1945年日本无条件战败投降,当时由于美苏两国对于接管朝鲜半岛的分歧,导致北纬三十八度以南地区被美军宣布实行管制。

在处理半岛上的原日军与伪满军队中韩籍士兵时,出于方便管理与人力资源利用的想法,责令李承晚政府吸纳旧军队的势力组建了韩国军队。

由于韩军高层多是原日本殖民时期的军官与幕僚,导致其在韩国内部上下不得人心,民众参军意愿非常低下。

所以当时的韩国募集士兵的手段,多以从底层民众之间抓捕壮丁为主,这才凑出了海陆空共计10万余人的韩国军队。

李奇微朝鲜战争回忆(李奇微视角下的朝鲜战争)(3)

乡下强征上来的学生兵照片

由于指挥体系僵化士兵没有统一思想,韩国军队在战争刚一爆发,就被朝鲜人民军正面击溃。

尤其是在汉城战役后,韩国军队整体上处于全面溃败的境地,在炸毁汉江大桥之后,韩国军队这才收拢了两万残军。

美国陆军史对此记载道:“韩国军队就此便以惊人的速度崩溃了。”

李奇微朝鲜战争回忆(李奇微视角下的朝鲜战争)(4)

强征来的学生兵照片

此后韩国军队的作战指挥权被收回美军手中,并派遣大量援助让韩军快速恢复。

然而在美军成体系的教导下,韩国军队的战斗力依然没有提升多少,导致其战场表现依然不容乐观。

这让当时众多的美国高级军官感到十分不满,认为韩国军队应该立即交由美国军官担任将领领导,来进行彻底的整肃行动,以便更加有效的管理韩国军队。

李奇微朝鲜战争回忆(李奇微视角下的朝鲜战争)(5)

美军正在列队照片,可以看到旁边的无后坐力炮

而在众多的美军高级军官当中,李奇微对于韩军的意见不是一般的大。

尤其是当他得知,老战友第八集团军军长沃克上将,居然在公路上被赶着撤退的韩军第六军卡车给撞死时,心中对于韩军可是一点好感都没有。

毕竟就是他上任接替沃克担任第八集团军军长。

李奇微朝鲜战争回忆(李奇微视角下的朝鲜战争)(6)

李奇微照片

在深入战场一线走访情形后,李奇微不禁有些叹气写道:

“南朝鲜军队缺乏得力的领导,他们在中国军队的打击下损失惨重,往往对中国军队有非常大的畏惧心理,几乎把这些人看成了天兵天将。

脚踏胶底鞋的士兵,如果突然出现在南朝鲜军队的阵地上,总是把许多南朝鲜的士兵吓得头也不回地飞快逃命。他们没有秩序,丢掉武器,没有领导,完全是在全面败退。

他们只有一个念头——逃得离中国军队越远越好。他们扔掉自己的步枪和手枪,丢掉所有的大炮迫击炮机枪等重武器。”

李奇微朝鲜战争回忆(李奇微视角下的朝鲜战争)(7)

李承晚视察韩国军队照片

李奇微不是没做过努力,他曾经面对溃退的韩军架设机枪,要求他们不要挤占当时宝贵的撤退通道。

但韩军悍不畏死,脱下军装就混入平民的队列之中企图脱身,美军只能看着自己所谓的摩托化车队被堵在路中央,只能以十公里的时速前行而气愤不已。

李奇微试图用枪声与呼喊让韩军听从指挥,结果自己差点步了好友沃克的后尘,险些被韩军的卡车给碾死。

李奇微朝鲜战争回忆(李奇微视角下的朝鲜战争)(8)

俘虏的韩军士兵照片

恼怒之下李奇微下令:“第八集团军优先,凡是不听劝阻的逃兵难民,可以放开火力管制。”

当天就造成数百人的死伤。至此李奇微在回忆录中记载:“要阻止这些胆小鬼溃逃肯定是徒劳的。”

可见这位沙场悍将对于韩军的战斗力有多么的不信任。

李奇微朝鲜战争回忆(李奇微视角下的朝鲜战争)(9)

美军在1952年对韩军整训照片

为此,他专程找到得力干将范弗里特将韩军分批整训,重新组建一只面对志愿军不会崩溃韩军。

这个整训韩军的计划直到1951年末才初见成效,此时的韩军早已脱胎换骨,能够与志愿军交手一二次而不崩溃了。

但过往韩军满山满谷崩溃乱跑的景象,已经给生性勇敢唾弃懦夫行为的李奇微,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所以在他的回忆录当中,还是对身为盟友的韩军留下了这样一段话:

“除了跑什么都不会,拦截这样一支溃败的军队,犹如是拦截一场雪崩,因为他们撤退时的速度是前进的3倍!”

字里行间中,透露着深沉的怨念。

李奇微朝鲜战争回忆(李奇微视角下的朝鲜战争)(10)

李奇微最出名的一张照片

李奇微:美国军队战术太过呆板士气低落

美军作为二战之后最早实现全军机械化的部队,被毛主席戏称为“刚多气少”。

在作战上讲究火力优先逐步推进,尤其是在朝鲜战争初期,美军在战役战术上的表现乏善可陈,完全是结硬寨打呆仗。

欺负朝鲜人民军没有空中与火力优势,利用机械化能力快速沿着交通路线推进。

结果,遇到战法强调灵活机动中国志愿军,当即美军就被铺天盖地的冲锋号与无孔不入的穿插战术打得丢盔弃甲。

李奇微朝鲜战争回忆(李奇微视角下的朝鲜战争)(11)

麦克阿瑟旧照片

美军第八军军长泰勒就曾语无伦次地回忆道:

“敌人太狡猾,而战术运用熟练,这就抵消了我们装备的火力优势。

他们接近我们的阵地,与我们纠缠在一起 ,让我们无法发挥炮兵和空中火力,如果发挥就要同归于尽。

但如果与他们纠缠在一起,他们就会像鼬鼠那样不断挖地道,把很多地方挖开泥土,但根本找不到他们。……敌人战术太熟练,虽然装备落后,甚至可以进入博物馆,但战斗力很强。”

李奇微朝鲜战争回忆(李奇微视角下的朝鲜战争)(12)

美国仁川登陆照片

当时,面对失败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非但没有根据前线源源不绝的战报,重新思考美军这种依仗火力凭靠野战工事作战的战法是否正确,还严禁当时的美军改变结硬寨打呆仗的战术部署。

就这样美军在麦克阿瑟的带领下,一路从鸭绿江边一路败退到汉城以南,眼瞅着就要被志愿军和人民军联手赶下海。

就在这种局面下李奇微才临危受命,前往朝鲜半岛任职联合国军总司令。

李奇微朝鲜战争回忆(李奇微视角下的朝鲜战争)(13)

美军炮兵正在装填照片

一到朝鲜,李奇微就马不停蹄地前往一线的战壕当中,和身处其中的美军官兵交谈。从这些神色萎靡面露惧意的士兵话语中,李奇伟逐步还原了当时美军所处的不利境地。

相较于麦克阿瑟那种军校老教授一般的战法,李奇微在战场上的表现一直十分的细腻独到。每次都能从美军官兵言语中的小细节,察觉到隐藏在幕后的深层次原因。

李奇微朝鲜战争回忆(李奇微视角下的朝鲜战争)(14)

使用无后坐力炮的志愿军战士照片

早期美军进攻时并未重视中国志愿军相关的情报,对于志愿军战术战法并未研究,使得美军上下对于志愿军将会使用什么战法一无所知。

当时大量的美军指挥层,对于战争会在短时间内结束这个说法深信不疑,毕竟这可是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先生当着国际媒体的面说的话。

这使得在轻敌思想作怪下,与志愿军交战的早期,就被夺去了战场主动权被志愿军牵着鼻子打。

李奇微朝鲜战争回忆(李奇微视角下的朝鲜战争)(15)

美军士兵照片

而且在遭到志愿军的袭击时,过往的美军都会挖掘建设环形阵地固守待援,完全没有主动出击或是向友军靠拢的行为。

直到志愿军在交火中,不断纠集兵力穿插分割后路时,美军才会向着友军阵地突围,表现得如同一架提线木偶。

李奇微朝鲜战争回忆(李奇微视角下的朝鲜战争)(16)

美军工事照片

进攻时美军最基础的进攻班组,是一个只配备一名长官的十人大班,没有班副分担指挥,再加上战场沟通效率的问题,只能选择密集队形执行各种战术,结果往往是伤亡惨重。

而且援军往往也只敢在交通线附近移动,面对密林与山岭之间的志愿军,美军往往就会变得兴致缺缺,不愿意追击或是行军,没有丝毫主观能动性极其的死板。

这种只能被动挨打的境地,对于美军上下官兵的士气打击十分严重。

李奇微朝鲜战争回忆(李奇微视角下的朝鲜战争)(17)

美军炮兵部队装填照片

对此,一向大胆心细不服输的李奇微都在记者面前感慨道:

“这是一支张皇失措的军队,他们在此之前的两个月中一直在执行撤退的命令,仿佛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从士兵到军官脸上都流露出恐惧的神情……

我一进指挥部,帐篷外面就围满了士兵,他们用迷茫的眼神看着我,等待我下达继续撤退的命令,直至退出朝鲜半岛,让他们得到解脱。”

李奇微朝鲜战争回忆(李奇微视角下的朝鲜战争)(18)

徒步撤离的美军士兵照片

为了扭转美军当时已经濒临崩溃的士气,李奇微专门加强了政治教育工作,亲自操刀写了一片文章论述:“我们为什么会在这里,我们打仗又是为了什么”。

通过鼓吹保卫西方文明,鼓吹职业军人应当为荣誉而战,无愧于美国国内那些用税金培育军队的人民。

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李奇微在文章中,头一次阐述了“我们所做的牺牲,还有我们仍然支持的战争,不是为了别人,就是为了保卫我们自己。”的重要观点。

李奇微朝鲜战争回忆(李奇微视角下的朝鲜战争)(19)

联合国军在看报纸照片

这点和麦克阿瑟,将手底下的将官当做权利的筹码不同,很快就赢得了深陷困境的美军士兵信任。

之后,李奇微着手撤换了一大批没有战斗精神扬言撤退的军官,在部队中安插愿意执行进攻命令的人员,迅速恢复了美军基层的进攻意愿。

就像他说的那样:

“我给自己设定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恢复手下部队的斗志。”

李奇微朝鲜战争回忆(李奇微视角下的朝鲜战争)(20)

麦克阿瑟与李奇伟合照

有了战斗精神的保障,李奇微才敢继续他的战术改革。

为了找出志愿军的弱点,他不辞辛苦亲自冒着被冷枪射杀的危险,到一线讨要缴获的志愿军物资,进行实物考察总结经验。

从中发现志愿军在轻武器上面水平与美军持平,但是在重火力上面严重不足,而且志愿军在战法上严重依赖士兵自身携带的补给,所以发起持续作战能较差。

李奇微朝鲜战争回忆(李奇微视角下的朝鲜战争)(21)

美军士兵与他缴获的苏式轻机枪照片

为此,他根据美军全员摩托化机械化的优势,制定了磁性战术与绞杀战,这两个发挥美军机械化优势的战法。

通过不断有序地撤离,拖着志愿军轻步兵机动,在其攻势停止后反身绞杀,并利用机动力与多兵种合成化优势,沿着交通线一路高速突破。

并且在具体战法上,李奇微更改了麦克阿瑟固守待援的命令,下令非必要美军可以成建制的抛弃阵地撤离,以最大程度上保存自身势力。

在行军途中,一定要注意公路两侧制高点的控制,无控制不前行,防止志愿军从道路两侧执行穿插迂回的战术。

李奇微朝鲜战争回忆(李奇微视角下的朝鲜战争)(22)

美军坦克开火照片

这些手段极大程度上,消解了志愿军轻步兵灵活机动长距离穿插的优势,使得在1951年整个第5次战役末尾,志愿军各部在面对美军机械化部队的追击时,伤亡远超前几次战役。

其中180师差点被全军覆没,要不是后面63军在铁原血战,恐怕战场主动权就被李奇微所带领的美军所夺取。

此时的美军实力已经达到了朝鲜战争中的最高点,但就像李奇微曾经在对上级的信件中所说的那样:

“这支军队是这样地依赖公路,不重视夺占沿途的高地,不熟悉地形和利用地形,不愿意抛开使部队伤亡惨重的汽车而代之以步行,更不愿意深入山林和丛林到敌人的驻地去作战。”

李奇微朝鲜战争回忆(李奇微视角下的朝鲜战争)(23)

出行必须得有车的美军照片

李奇微:志愿军是最文明最凶残的军队

自从朝鲜战争美军与志愿军交手以来,李奇微没少下功夫研究双方交火的战报,从中截取大量的宝贵情报。

对于志愿军战士灵活机动敢于牺牲的作战方式,李奇微身为一名素有战功的将军发自内心地感到钦佩。

更对志愿军优待俘虏收治美军伤员的举措感到异常的震惊。为此他在回忆录中亲笔写道:

“中国志愿军是世界上最凶残也最文明的部队。”

李奇微朝鲜战争回忆(李奇微视角下的朝鲜战争)(24)

被志愿军摧毁的谢尔曼照片

其中最凶残是指志愿军在冲锋号响起时,悍不畏死冲向美军阵地,用生命开辟出夺取胜利的通道这一行为。

李奇微对此写道:

“以大量步兵实施夜间进攻,韩军不适应,他们一边利用炮兵弹幕前行,一边猛投手榴弹,然后四周响起军号声,并掺杂着粗野的吼叫声,然后他们就穿着胶鞋进入我方阵地……。”

这种畏惧冲锋号的心理,直到后期美军有了完备的夜战防御体系都没能解决。

到了晚上,一有风吹草动美军就会神经敏感的朝着可疑目标发动火力覆盖,时常让他们感到焦头烂额。

李奇微朝鲜战争回忆(李奇微视角下的朝鲜战争)(25)

被志愿军击毁的潘兴坦克照片

而最文明则是形容志愿军有待俘虏的行为,作为一支脱离低级趣味有着崇高理念的军队。志愿军战士严格遵守军纪严格执行国际法则,不但会保障战俘的饮食与医治。

还会给战俘提供必要的娱乐方式,比如战俘运动会。

李奇微在回忆录当中写道:“我们后来知道,中国军队勇猛而凶残,经常不计伤亡地发起进攻。但在某些方面,中国军队比朝鲜人民军更文明。

在许多情况下,中国军人把自己仅有的一点点食物分给战俘,并善待他们。这很可能是为了给战俘留下印象:在共产主义制度下,生活会好得多。”

李奇微朝鲜战争回忆(李奇微视角下的朝鲜战争)(26)

在坑道中开心歌唱的志愿军战士们照片

这些人道主义行为日积月累下,战场上经常接触志愿军战士的有良知的美军基层士兵,对志愿军的行为感到十分的认同与敬佩。

不少美军士兵因为不愿意参战主动提出离开战场,为此李奇微不情不愿地在回忆录中记述:

“中国军队释放战俘,实际上出于中国人对西方生活无知,这种无知源于他们受到操控的教育。

中国军队要求每一名获释战俘“告诉他的同志们”,自己被俘后受到了人道待遇,敦促美军士兵“调转枪口,对准军官”……

也许他们天真地期望,我军整师整师的部队响应这一号召,逃离资本主义的地狱,投奔自由的红色天堂。”

李奇微朝鲜战争回忆(李奇微视角下的朝鲜战争)(27)

志愿军发起冲锋照片

从这里能看出李奇微内心其实多少是有些怨气的,没办法,虽然他的磁性战法与绞杀战术在战场上一开始确实威力十足。

但很快就在志愿军极其灵活多变的战术与军事民主制度下失去了作用。

面对美军发挥优势的战术,志愿军采取奇袭夜袭短促突击的战法,频繁利用夜晚美军无法准确发挥火力优势这一前提,精准打击美军夺取阵地。

李奇微朝鲜战争回忆(李奇微视角下的朝鲜战争)(28)

志愿军战士进攻照片

第二就是志愿军放弃前几次战役当中,大打大迂回大分割大包围大歼灭的作风,采取小歼灭战的战术,以优势兵力火力集中打击美军前线的连营级成建制单位。

贯彻主席“零敲牛皮糖”的战术策略绝不贪功,实践证明这种集小胜为大胜的战法,对美军的心理压力是极其严重的。

要知道,不是哪一支军队都可以跟志愿军一样忍受几分之一的人员战损,依然还能保持战斗力执行进攻任务。

美军在战争结束前的几周内,某些交火激烈的地区基层士兵士气,已经不足以支撑起一次进攻任务。

李奇微朝鲜战争回忆(李奇微视角下的朝鲜战争)(29)

志愿军后勤补给火车照片

这也导致后来李奇微面对记者采访时直言:

“谁要跟中国陆军交战?那他简直有病。”

他的这个观点与范弗里特,麦克阿瑟等人不谋而合,足以见到中国志愿军的表现在美国军界有着极高的声望。与当时主流国家的军队分出了高下。

李奇微朝鲜战争回忆(李奇微视角下的朝鲜战争)(30)

庆祝胜利的志愿军战士照片

结语

纵观日后美国军界李奇微等人对于志愿军褒义的赞扬,我们认识到这份功绩,是那个年代中国先烈用真刀真枪敢打敢拼的意志,以及无数英烈的鲜血牺牲所铺就。

正是因为他们崇高的风险与牺牲,现今的我们才能笑傲美国和其“煮酒论英雄”,这点放眼世界许多国家想都不敢想。

可见,未来一定是靠真心实意一步一个脚印“走出去,打出来”的,这才是李奇微身为败军之将,发自内心佩服中国志愿军的深层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