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李金钖
随着《大明风华》的热映,汤唯所饰演的角色原型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这位传奇女子历经明朝6位皇帝(从朱棣开始),虽然长时间居于幕后,但几次挺身而出都挽救明朝于危难之际。
这样类似的传奇女性历史上并不少见,东晋也有一位类似的"孙若微"。相比之下,"东晋风华"可能更加跌宕。
一、孤儿寡母
褚蒜子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褚洽是武昌太守,父亲褚裒官拜徐州刺史。这样的家庭培养出了褚蒜子良好的文化修养,气质见识都不同于常人,再加上她天生丽质,十几岁便被当时的琅琊王司马岳选为王妃。
司马岳是当时东晋皇帝司马衍的弟弟,司马衍病死后,由于他的儿子年岁实在太小,就将皇位传给了弟弟琅琊王司马岳。作为琅琊王妃,褚蒜子跟着老公地位的提升被册封为皇后,那一年她19岁。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刚刚当上两年皇帝的司马岳便撒手人寰了。21岁的皇后在群臣的要求下抱着不到两岁的儿子司马聃垂帘听政。
东晋朝的动荡注定不会让金銮殿上的孤儿寡母能够安宁。司马聃刚刚当上皇帝没有多久,荆州刺史庾翼死了。从汉朝开始,荆州就是天下的枢纽之地。谁坐镇荆州就代表谁是皇帝最为依仗的重臣。而到了东晋情况又生变化,由于东晋只有半壁江山,那么地处黄金地段的荆州代表了可以与朝廷抗衡的实力。
褚蒜子母子面临的问题是,庾翼死前表示希望让自己的儿子庾爰之接掌荆州,开启地方官世袭的恶例。而新生的势力桓温又想染指荆州。哪头都惹不起。
褚蒜子左思右想任命桓温坐镇荆州。常言道:"强龙不压地头蛇。"可强龙真要较起真来,地头蛇一点办法都没有。随着桓温的强势介入,一直想要较量一下的庾家迅速偃旗息鼓,举手投降了。
而桓温也确实非常有实力,在朝廷的支持下先是西征灭掉了成汉政权尽收蜀地,然后三次北伐,让东晋为之一振。
二、纵横捭阖桓温的出色表现并没有帮助东晋进入繁荣期,反倒陷入了动乱的边缘。由于晋朝的士族政治,几个庞大的士族联合起来足有能力抗衡皇室。所以褚蒜子一直小心翼翼地走着钢丝,根本不敢惹恼几大士族势力。可桓温所代表的家族又属于新兴家族,抢夺了一些老牌士族原本的蛋糕,造成双方的利益冲突。
这个关系就比较微妙了。如果加强皇权,会引发几大士族的反感,对方进而会对付自己这对孤儿寡母;如果重用桓温,又会激起老牌家族的反对。最具代表性的事件便是永和五年的北伐。
永和五年,北方后赵政权的皇帝驾崩,天下大乱。东晋的很多人都跃跃欲试,要求北伐。看着桓温的奏表,褚太后淡定地扣下没有进行任何回复,反而派自己的父亲褚裒出征北伐。
不过褚裒确实没有桓温的本事,北伐惨败而回,褚国丈也含恨而终。我们有理由相信,太后是不会加害自己的亲爹的,但让父亲领兵北伐也是无奈之举。因为不北伐的话,国民不答应;桓温带兵北伐胜利了,老牌士族门阀不高兴;桓温北伐失败了,又怕闹情绪。
所以最后只能让褚裒调集距离边境最近的京口之兵就近参战。这样一来,国民意愿、老牌门阀、新兴士族三方势力都能有所交代,褚蒜子一介女流太不容易了。
三、幕前幕后公元357年,褚蒜子终于熬到了儿子15岁亲政。她迅速退隐幕后没有任何留恋。可没有想到,数年后年仅19岁的司马聃暴病而死。
谁当皇帝呢?当初因为自己岁数太小,皇位被让给叔叔的司马丕也已长大成人。于是褚蒜子便将皇位归还给司马丕,立其为帝。谁知这位大哥对工作不感兴趣,却迷信方士,别家皇帝最多饭后吃吃丹药,司马丕连饭都不吃,只吃丹药。于是年纪轻轻便驾鹤登仙了。
褚太后只好下诏册立司马丕的弟弟司马奕为帝。此时桓温的势力已经遮天蔽日了,他想通过废弃皇帝立威,向太后提出废司马奕为东海王,改立司马昱为皇帝。
当时褚蒜子正在佛堂里烧香,内侍将消息通报后,她叹了口气,说道:"我说今天香烧出的烟不正常呢,原来外朝发生了这种事。"
太后能拒绝吗?不能。因为桓温手握兵权,朝中也尽是他的亲信,任凭谁也无力回天。于是褚蒜子答应了桓温的请求。当时北方政权已经成为前秦皇帝苻坚的天下,他得知桓温的所作所为以后不以为然,他说:"桓温几次北伐屡战屡败,他不想着如何对天下人谢罪,竟然还敢废立皇帝。都60多岁的人了,怎么如此不要脸。"
司马昱没有汉献帝刘协的气度,被架空的他第二年便忧愤而死。不过司马昱唯一的贡献就是他的遗诏一举将谢安推举上位,当然我们知道皇帝的遗诏很多时候是别人代写的,里面有没有褚蒜子的贡献,史书并没有说明,我们只能大胆猜想。
掌权的谢安所代表的背后谢氏门阀和王氏联手共同阻挡桓温的野心。篡位失败的桓温身亡,年轻的孝武帝即位。为了晋朝江山稳固,谢安等人上表,请求退隐的褚蒜子第三次出山垂帘听政。
第一次主持政事时因儿子年幼;第二次主政因只好成仙的司马丕病入膏肓无法上朝;这第三次垂帘听政时,太后已经50多岁了。
当然也有人表示反对,因为即位的孝武帝按照辈分是司马岳的堂弟,太后是自己的堂嫂。有大臣说:"垂帘听政从来都是母亲干的事,没有必要让嫂子临朝吧?"
但谢安等人不管,一心要将太后推到台前。因为桓温虽亡,但桓家势力依然很大。桓温的弟弟桓冲兼领扬豫二州刺史,都督扬雍江三州军事;另一弟弟桓豁担任荆州刺史,都督荆扬广三州军事。东晋政局面临重新洗牌的危机关头,这个时候只有德高望重的褚蒜子可以镇住台面。
四、一代权后上台后的褚蒜子将中枢职权分别给了王坦之和谢安,得到了东晋两大王牌家族的支持。之后颁布了一系列减少赋税、安抚灾民的政令,让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
公元376年,褚蒜子再次下诏归政于孝武帝,垂帘听政的政治生涯正式结束。从此她深居内宫,烧香拜佛,不问朝政。
她以太后的身份在政治旋涡复杂的东晋之中纵横捭阖,以瘦弱之躯平衡各方势力,难能可贵。可能会有人问她有什么出色的政绩呢?
起码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都无法制止的"王敦之乱"在褚蒜子主政期间没有发生。桓温虽然势大,却在褚太后主政期间统一了蜀地,并通过几次北伐攻占了寿春等战略要地。
褚蒜子死后,孝武帝听信宠妃枕边风,任命桓温的儿子桓玄为荆州刺史,最后桓玄废掉皇帝代晋自立。通过对比,可见褚蒜子在位期间的政治相对稳定是多么的不易。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