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现代设计史(亨宁瓦根布雷思)(1)

《周日野餐》唱片封面,马祖卡乐团,2019

插画、海报、书籍、邮票、唱片封套、游戏、甚至是剧院服装和布景、木偶等——如果将这些设计类别视为运动赛事,那自称“十项全能选手”的德国设计师亨宁·瓦根布雷思(Henning Wagenbreth)就真的是名副其实了。然而,多才多艺的他并不在乎被业界如何称呼,他说:“有时我是插画家,有时是设计师、艺术家或学院教授。我不需要所谓的标签。”

简明现代设计史(亨宁瓦根布雷思)(2)

“为运动”邮票系列残疾版本,90欧分,2015

对于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的东柏林就修完平面设计本科的亨宁而言,各类设计都是当时必须参与的课程,尤其是字体的设计与绘画。“这些课程在当时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却需要进行平面设计领域中所有范围的设计。后来我甚至还做了动画呢。”在这众多的设计类别中,或许最让人感到好奇的是邮票设计——为何他会对这逐渐成为夕阳产业的设计有所钟情呢?“因为这些项目真的很有趣。我一般都将它们视作为‘微型插画’。只有通过绘图,你才能在几平方厘米中放置复杂的信息。”他解释:“而且,我自己还是会经常去邮局。因为发送实体信件真的感觉很不错。如果可以在信件上贴上自己的邮票那就更好了。”

在他近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 UQAM 设计中心的个展中,就能看见其中的两款,皆来自于2015 年的德国“为运动”(Für den Sport)系列:不管是橘色的“90欧分”还是天蓝色的“145欧分”,都展示出残障运动选手的英姿。当然,这也不是他为邮票设计带来的“首例”。早在 2011 年,他也为该系列设计过女性足球员凌空射门或守门员救球的款式。这也足以显示出该国对女足领域的支持。

简明现代设计史(亨宁瓦根布雷思)(3)

“为运动”邮票系列残疾版本,145欧分,2015

亨宁的设计,或说,他构造出的世界,虽然充满着色彩,甚至因为漫画型的人物而充满稚气,但它们却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和精湛诠释所得。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风格,亨宁认为可能跟他在民主德国长大有关。“艺术对于民主德国政府来说是难以捉摸和控制的东西,我见到过很多父母的艺术家朋友,他们的生活看起来自由且独立。艺术的自由度和一点点危险性,对青春期的我有莫大的吸引力。”

因此,“眼尖”的读者就不难发现,他有些作品就如STIRpad 网站所形容的那样,“藏有对抗体制”的表现性。问及此事,他还真的感到有些惊讶。“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自己的作品被如此形容。”他笑说:“不过,我确实认为一般机构都过于严肃。(他们)应该对非常规的交流形式采取更开放的态度。但对我而言,伦理和人文主义问题更为重要。即便一件作品有对抗意味,但你所做的一切,仍隐藏着对世界的爱。”在本质上,这其实早已成为他著称于世的设计风格。而个展的策展人马克·H·乔科(Marc H. Choko)也就毫不避嫌地将他的个展评为“适合所有年龄层的平面设计”。

简明现代设计史(亨宁瓦根布雷思)(4)

荷兰动画电影节,四色丝网海报,2014

亨宁总会在设计时“同时重视年轻人和年长的人”。所以亨宁会在叙述一段故事时,设法以强烈色彩和简单易读的形式来传达信息。“但是,有时我也会听说:这本书对孩子来说太暴力了,对成年人来说太天真了。”他回想道,“所以,我还是会先以有趣的图像来吸引观者的目光。至于内涵的意义该怎么解析,则取决于他们自己的判断力。”

展览中,这类设计往往以海报呈现。2013 年的《瓦根布雷思插画工厂》(The Wagenbreth Illustration Plant)乍看就像是上世纪兴旺的工业时期。然而仔细看来,从烟囱里冒出的“成功”烟雾,到“现实”投下的炸弹,还有宛如化学实验室的“字体工坊”等元素,其实都黑暗地揶揄了他自己所在的创意领域;而另一张自 1990 年推出后绝版,并在 2015 年起死回生的《骑自行车的人除了锁链外没有什么可失去的!》(Bicyclists have nothing to lose but their chains!)则带出了一种“风水轮流转”的意境——不仅图中角色的穿着在时尚界有了回流,“骑自行车”的行动也随着世界趋向可持续性的同时,展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态度。

简明现代设计史(亨宁瓦根布雷思)(5)

图左:《过境区》柏林艺术图书馆出版书籍,2019

图右: 《骑自行车的人除了锁链没有什么可失去的》四色丝网海报,2015

近期的作品中,他为柏林国家博物馆设计的《过境区》(Transit-Zonen)也让人看得目不转睛:书封中可见一种类似于旧式图书馆场景,但柜台后面置放着的却不是书籍,反而是大量的荧幕,播放着不同创意领域的实况。原来,这一“过境区”就是他对电子图像泛滥时代所做出的探讨:究竟博物馆,作为书籍、装饰性雕刻和其他历史模板藏库的空间,又能为平面设计业提供些什么呢?

反问时则赫然发现,仍然采用“传统”的手绘方式作画的他,其实已舍弃了不少以往能提供灵感的物品,如图书。年轻的时候,他记得,自己总是会使用很多参考资料,因为需要画一些他以前从未画过的东西或生物,但如今,特别是在后疫情的时期里,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则成了他的焦点。其原因,并非人们所想象地是基于错失恐惧症。

简明现代设计史(亨宁瓦根布雷思)(6)

古装音乐节,四色丝网海报,2021

“我认为,社交媒体不是必须。我所认识的一些插画家就更喜欢在家工作而不受社交所干扰。”他解释道:“但我却喜欢与我的粉丝拥有直接且密切的联系。而且透过社交媒体,我还能了解我的朋友在世界各地的情况,也可以与喜欢我的书、插图和版画的人进行联系。”

显然,在亨宁长达 35 年的设计生涯里仍保持着十项全能选手的“健壮体态”,绝对可归咎于他那持续挑战自己,尝试新事物的工作态度。尤其认知到业界的国际化,竞争性也随着科技变得更多、更快与全彩——这已是不得不跟进的局势。“我不知道我是否想摆脱工作。”他曾说过,“如果可以,我还真的希望能让一天延长到36小时,并一直保持清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