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奇迹:

古埃及金字塔

埃及金字塔奇迹(世界奇迹古埃及金字塔)(1)

一个人即使对历史了解不多也会知道,埃及人在很久以前就建造了金字塔,那些下令建造金字塔的统治者被称作“法老”。如今我们仍然会对这些 4500 年前的古老建筑叹为观止。

约公元前 5000 年,尼罗河畔最初以游猎和采集为生的人逐渐转为定居的生活方式。他们学会了与尼罗河相伴而生,虽然一开始并不那么容易。因为每逢夏季,尼罗河河水泛滥,滔滔洪水就会淹没沿岸的土地, 甚至还会危及人的生命。但当洪水退去,留下的淤泥却成了上好的肥料, 它能使土壤变得肥沃。因此,生活在那里的人对尼罗河心存感激,并尊它为神:

赞美你啊,尼罗河,

你来自大地,你向我们走来,

你赐给埃及人粮秣。

你灌溉我们的田野,

你喂食我们的牛羊。

你让沙漠不再干涸,

你让大麦和小麦成活。

你让粮满仓,草满坡,

你让穷人不饥饿。

让我们为你弹起竖琴,

让我们为你引吭高歌。

尼罗河对埃及人来说太重要了, 所以他们用这样的赞歌感谢尼罗河的恩赐。埃及人经过细心地观察发现,平均来说,每隔 365 天就会发生一次洪水。于是他们就把 365 天算作一个尼罗河年,然后再把一年分为12 个月,每个月再分为 30 天。剩余的 5 天,他们就放在每年末作为节庆日。就这样,埃及人在公元前 3000 年就已经使用了一套历法,这套历法和我们今天全世界通行的历法并无太多差别。

埃及金字塔奇迹(世界奇迹古埃及金字塔)(2)

这一时期,有两个国家在尼罗河畔争霸天下。一个是位于尼罗河上游的上埃及,另一个是位于尼罗河入海口地区的下埃及。传说,公元前3100 年, 上埃及国王美尼斯率军攻占了下埃及,建都于孟菲斯,成为所有埃及人的最高统治者。作为法老,他不仅是一国之君,而且还像神一样受到臣民敬拜。他拥有无边的权力, 他的个人意志就是国家法律。以宰相为首的官吏就是他的法律的执行者。宰相集政府首脑和最高法官于一身, 所以,在古埃及宰相是除法老之外最有权势的人。

为了管理这个拥有 100 多万居民的庞大国家,组织生产和分配食品、货物,官吏们从苏美尔人那里学会了书写技术,并由此发展出了一套自己的文字体系。这种由图像和符号混合而成的文字,被后人称为“象形文字”,其本意就是“神圣符号”。起初,这种文字是被刻在石头上的。后来,埃及人用类似芦苇的纸莎草制成了纸,他们便用芦苇秆做成的笔蘸墨水在纸上书写。

如果一个人会读、写和算,那么他在埃及就属于上等人。在国家的等级结构中,位于宰相之下的是高级官吏,高级官吏之下就是祭司, 再往下一级是书记人,书记人比商人和手艺人要高一个等级。最下层则是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八十五的农民和工人,为法老修建宫殿、庙宇和墓碑的就是这些人。

金字塔是法老权威的至尊象征, 法老死后会被埋葬于其中。这也是法老们争先恐后建造越来越大的金字塔的原因。约公元前 2500 年,法老胡夫在位期间建造了埃及最宏伟的金字塔。他刚刚即位时还是个年轻人,就开始让人为他设计和修建陵墓。计划修建的陵墓位于吉萨,那里四周都是沙漠,所以用于建造金字塔的石料必须从离此地很远的采石场搬运过来,所需石料大约 200 万块,每块重达 3 吨。这些石块首先被人从采石场拖到尼罗河边,然后再装船运往吉萨。从尼罗河岸到计划修金字塔的地方,必须先修建一条道路,而修这条路就用了 10 年时间,修建金字塔又用了 23 年。考古学家们根据后来发现的劳工居住地遗址推算,参加胡夫金字塔修建的人数可能始终保持在 4000 人左右。除此之外,每年尼罗河汛期时还有 5 万到10 万农民也会参与修建。他们只用体力、撬棍和绳索,就能把巨石一层一层摞起来,最后建成的金字塔高达 146 米。其 230 平方米的地基相当于今天 10 个足球场的面积。

法老的墓室位于金字塔内部, 里面为他死后的生活做了严密的防护措施。这是因为埃及人相信人死后还有来世,为了来世的生活,死去的人还需要他的身体。保存法老的躯体,需要经过一个烦琐的处理过程,人们在法老的尸体上涂满了防腐料, 然后再用浸过松脂的麻布将其包裹好。为了让法老在来世仍然能够享受荣华富贵,人们还将他生前用过的一部分财宝放进他的墓室中。当然还有各种食物和饮料。今天来看,这样铺张浪费的做法有些过于奢侈了。但那时的人们相信,法老的来世生活仍然与埃及人的现世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他们为此付出所有辛劳都是值得的。

苏美尔文明和古埃及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高级文明。埃及文明比其他人类文明持续的时间都长。大约 3000 年之后,也就是公元前 332 年,亚历山大大帝率领希腊大军攻占了埃及,古埃及文明至此才走向终结。

印度河畔的

高度文明

在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以东,在富饶的河谷地带形成了两个高度发达的古代亚洲文明:一个是位于今日巴基斯坦的古印度文明,约形成于公元前 2600 年之后;另一个是位于黄河两岸的中华文明,约形成于公元前1600 年之后。

对于古代印度文明我们所知甚少,它的文字至今仍然还没有被破解。我们只能依赖考古发掘对其加以研究。据推测,它可能是一种乡村文明和城市文明的混合体。目前已经被发掘的两个城市遗址哈拉巴和摩亨佐 - 达罗可能就是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两座城市的布局都非常严谨,市内的主要街道都是平行的南北走向。它们的下水道系统也是

埃及金字塔奇迹(世界奇迹古埃及金字塔)(3)

距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城市中的房子有的甚至还建有浴室和厕所。市民的日常生活用水是通过管道供应的, 废水则流入下水道。在城市中心的人造高地上矗立着一座宏伟的城堡。城堡的墙内建有城市公共设施,其中有一个长约 54 米,宽约 32 米的大浴池。约公元前 2000 年,这两座城市发展到鼎盛期,人口均超过 4 万人。他们和苏美尔人有贸易往来,并且也与美索不达米亚的其他民族做生意。棉花是其重要的交易商品,被种植于印度河谷一带,后来,散播到了印度各地。

至于为何古印度文明到了公元前 1500 年就走向消亡,至今仍无定论。科学家们推测,也许是生态问题造成的影响。因为古印度文明时期的人们需要很多木材,而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则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当时出现了灾难性的洪灾,使得城市居民流离失所,但对古印度文明的致命打击很可能是来自亚欧交界处的外敌入侵。一些雅利安人近百年来一直不断向南迁徙,约公元前 1400 年, 他们到达了印度北部并征服了那里的原住民。经历了近千年的发展之后,形成了一种新的印度文化和生活方式,其文明轨迹一直延续至今。

雅利安人以部族为单位生活在一起。祭司享有最高威望,武士次之,武士之下是农民。被征服的原住民最初并不属于部族群体,但不久之后他们就和农民融为一体了。后来,人们就把这种不同的社会集体的等级划分称为“种姓制度”。在印度的社会发展过程中,虽然种姓制度也发生过一些变化,比如增加了工匠,但是各个种姓之间的界限则是僵化不变的:处于某个种姓的人终生不变,武士终生为武士,工匠终生为工匠,且代代相传。不同种姓的人相互之间既不能通婚也不能交友。在印度的某些地区,这种状况至今未变。

经过漫长的发展后,雅利安人和原住民的宗教观念逐渐发展为印度教。梵天是印度教的主神,是创造万物的始祖。毗湿奴是宇宙的维持者,被奉为保护神;湿婆有六臂, 是世界的破坏者,被奉为毁灭之神。印度教的核心观念是“羯磨”,即轮回转世。根据这一信仰,人有多重生命,在过去的某个生命时期甚至可能是一种动物。一个人只要行为端正并积德行善,就能够在来世上升到更高的社会等级。这一信念使得印度教的大部分信众对种姓制度坚信不疑,即使他们对目前的生活心怀不满。

对印度教质疑和批评的竟是一位身居豪华宫殿过着奢侈生活的王子,他叫悉达多,出生于公元前 560 年。他对人生的苦难本来一无所知, 因为这些苦难并不会出现在王子的生活里。当他结婚生子之后,才发现人会生老病死,生命是如此脆弱。他第一次目睹了人的死亡,这使他极为震撼,以致他最终决定放弃自己所拥有的美好生活。

正当青春韶华时,我光彩照人, 满头乌发,享受着幸福的青春好时光和初为男人的快乐,但是我却违背痛哭流涕的父母的意愿,削发剃须,身披粗衣,离家去过居无定所的生活。

他过了六年隐居生活,放弃了一切人间享受,苦思冥想神、人、生与死诸如此类的人生终极问题。有一天他终于彻悟:人痛苦,是因为内心的欲望得不到满足。为了避免被欲望所困,就必须克服欲望,尽可能减少欲望,最后达到无欲无求和自满自足的境界。一个人如果能够真正达到这种无欲的境界,那么他死后就不会轮回再生,他的灵魂就会进入“涅槃”,遁入“无”的境界,从而获得永恒的安宁。

于是,从前的王子悉达多就作为“佛陀”,即“觉者”,走向世人并向他们传布他的新教义——佛教。佛教和印度教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宗教教派之一。

推荐阅读

埃及金字塔奇迹(世界奇迹古埃及金字塔)(4)

作者简介

曼弗雷德·马伊 (Manfred Mai)德国历史学家,于 1949 年出生于施瓦本阿尔卑斯山的温特林根,大学期间学习政治学、历史和文学,毕业后曾做过教师。1984 年开始专事写作,至今出版了大约 150 本书,如畅销图书《世界简史》《欧洲简史》《德国史》《德国文学史》和《梦想一个更好的世界——乌托邦历史》等。其作品被翻译成超过 25 种语言,曾获得过博洛尼亚拉格齐德国历史非小说奖、德国世界史青年文学奖(提名)、巴登-符腾堡州个人特别奖章、德国阅读彼得图画书奖、埃米斯非小说奖等诸多奖项。他撰写的历史书籍通俗易懂,赢得了众多读者的赞誉,其中包括很多青少年读者。

推荐理由

1. 内容全面,简而美。从古埃及、古印度、希腊、罗马到日本、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西班牙……从史前文明到21世纪,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宗教、知识、文化和军事等各方面。

2. 作者权威。德国历史学教授将多年的历史研究经验与心得以言简意赅的形式将最精华的内容呈现给读者,曾荣获博洛尼亚拉格齐德国历史非小说奖、德国世界史青年文学奖(提名)、巴登-符腾堡州个人特别奖章、德国阅读彼得图画书奖诸多奖项,作品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

3. 从世界看中国,从中国看世界。书中穿插了中国古代、近现代的历史,能让读者将中外文明、古今文明发展史很好地串联起来。

4. 本书精选了近百张古今彩色插图,并针对晦涩难懂的内容加以注解,方便读者更加直观生动地观察世界历史。

5.全新增订版,新增加的章节涉及新旧超级大国之间全球政治力量关系的变化、欧盟的危机、阿拉伯之春、金融危机、非洲的觉醒,以及近年来让我们提心吊胆的许多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