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感冒,是指人体感受燥邪而发的一类病证,初起邪在肺卫时即有咽干、鼻燥、咳嗽少痰、皮肤干燥等津伤的见症,一般传变较少,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极少数病例病邪可传下焦肝肾秋燥感冒如何治疗我们来看看以下两则医案,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冬季润肺防感冒?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冬季润肺防感冒(秋季感冒治疗以润肺为主)

冬季润肺防感冒

秋季感冒,是指人体感受燥邪而发的一类病证,初起邪在肺卫时即有咽干、鼻燥、咳嗽少痰、皮肤干燥等津伤的见症,一般传变较少,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极少数病例病邪可传下焦肝肾。秋燥感冒如何治疗我们来看看以下两则医案。

案1温燥

林某某,女,30岁。

主诉:“发热恶寒3天”。

现症:口唇干燥,咽干咽痛,干咳无痰,大便稍干。舌红,苔黄,脉细数。

辨证:外感温燥。

治法:清燥退热,润肺止咳。

处方:秋燥感冒颗粒合对乙酰氨基酚片。

秋燥感冒颗粒:中成药名,由桑叶、菊花、苦杏仁(炒)、前胡、伊贝母、北沙参、麦冬、桔梗、山豆根、竹叶、甘草组成。

用量用法:用开水冲服。一次10-20g,一日3次,儿童酌减。

对乙酰氨基酚片:西药名,为解热镇痛、非甾体抗炎药。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

用量用法:口服,6-12岁儿童,一次0.5片。1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一次1片。

二诊:服药两天寒热已退,咳减,仍有咽痛。上方对乙酰氨基酚片改换为复方板蓝根颗粒。再用药2天。药后病愈。

方解:温燥之邪伤人,既有温邪的特点也有燥邪的特征,治疗之法当以凉润为主,此案治疗即选用含有辛凉甘润、清燥退热、润肺止咳的中成药秋燥感冒颗粒配合对乙酰氨基酚片中西结合灵活运用。秋燥感冒颗粒所含有的中药既可清利咽喉,又有清热润肺止咳之能;加对乙酰氨基酚片,取其退热止痛之功。

中医学说燥邪虽然能伤人津液,治疗自然应以润燥为主,但养阴之药不宜过多使用,以免引起敛邪之副作用。

案2凉燥

何某某,男,25岁。

主诉:“咳嗽咽干咽痒1周”。

现症:咳嗽,咽痒咽干,受凉加重,夜间尤甚,伴痰少,畏风,发热不明显,睡眠欠佳。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外感凉燥,肺失宣降。

治法:辛开温润,宣肺止咳。

处方:通宣理肺片合川贝散

通宣理肺片:中成药名,由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半夏(制)、茯苓、麸炒枳壳、黄芩组成。

川贝散:中成药名,由川贝母组成。具有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

二诊:药后咳嗽咽痒减轻,睡眠改善,不畏风,仍有咽干。上方药物加雪梨膏继续连服2天。药后病愈。

方解:秋季天凉气干,人感之后,卫阳被遏,经气不舒,则畏风。肺为娇脏,易受六淫邪伤,燥气内应于肺,肺气失降则咳嗽。燥胜则干,津气内伤则咽痒咽干。入夜之后,阴气更盛,凉为阴邪,两阴相加,故咳嗽夜间明显。舌脉亦支持以上辨证。据分析,治疗当以辛开温润、宣肺止咳为主,方用通宣理肺片加川贝散。方中苏叶、桔梗辛温散邪,宣发肺气,温散寒邪;杏仁、前胡、川贝、枳壳降气化痰,润燥止咳;半夏、陈皮燥湿化痰,理气行滞;杏仁润下平喘,助诸药理肺止咳;甘草调和诸药。二诊中加雪梨膏增加润燥之力。全方配伍辛开温润,表里同治,外散其寒,内润其燥,兼理肺化痰,使表解痰消,肺气调和,诸症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