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与汝、官、钧、定窑齐名。“哥窑”一词最早出现于明代《浙江通 治 》一书,而其被列入宋代名窑之列则出于明宣德时的著名宫廷藏品目录《宣德鼎彝谱》。其烧制及传世珍品稀少,一直深受历代帝王喜爱收藏,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古瓷中的翘楚之一。

香港苏富比拍卖北宋汝窑洗(香港福羲拍卖2022年春季拍卖会)(1)

哥窑瓷是中华古代制瓷工艺中的稀世珍品。哥窑瓷器一般施的都是无光釉,靠经年累月的时光沉淀釉面一般都呈现出酥油样光泽,细腻温润,胜冰胜玉。釉面开片也是哥窑的重要的特征之一。不同于官窑的大面积的冰裂,哥窑一般更加细密且没有规则,就是俗称的“百圾破”,同时大小的网状开片密集重叠,较粗的黑色裂纹交织着较为细密的浅黄色裂纹,就是著名的“金丝铁线”了,时至今日对于其形成专家业界仍然众说纷纭,难以一探究竟。更显其高贵神秘。

香港苏富比拍卖北宋汝窑洗(香港福羲拍卖2022年春季拍卖会)(2)

关于哥窑的诞生至今流传着一个有意思的传说。相传在南宋时期有一对章姓兄弟在今天浙江龙泉琉华山一带烧制瓷器,哥哥烧制瓷器工艺精湛,弟弟分外眼红,然后弟弟有一次趁他哥不注意随便将一铲土甩进他哥辛辛苦苦调制的釉料中,哥哥就直接用这釉料涂在瓷胎上进窑烧了起来。到了出窑的时间窑门打开哥哥都惊呆了,瓷器表面形成大小不一的裂纹但同时还很光滑也不怎么影响使用,无奈也只能拿去卖了,没想到被一抢而空,于是带有冰裂纹特色的哥窑瓷器就此出现并发展起来了。无论传说真假我们都可以一笑而过,但相信哥窑瓷器的诞生一定源于一场意外。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件型制完备、釉面开片瑰丽的南宋米黄哥窑五足洗。这件洗口径:15.3cm,底径:12cm,圆唇、直腹、平底,矮圈足不着地。高度8cm,小巧雅致。口沿饰乳钉5枚,下承5个如意性扁足。此件哥窑五足洗通体满釉,胎厚釉润,釉呈米黄色,整件器物的内壁和外壁釉面呈现酥油样润泽,密布有自然形成的密集大小开片,黑色大裂纹和金黄细纹交织,宝光内敛清晰,是非常纯粹的“金丝铁线”。整件器物型制规整、周正典雅、包浆自然、造型端庄典雅,底部有五个对称底足,是哥窑瓷器的标准器物,也是一件非常典型的哥窑传世佳品

香港苏富比拍卖北宋汝窑洗(香港福羲拍卖2022年春季拍卖会)(3)

哥窑真品数百年来深受世人珍视,当中能得以目睹真容,抚鉴亲赏者就更是寥寥无几。传世哥窑瓷器细致精美,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是各大拍卖场的“宠儿”,在1992年香港佳士得一件宋代哥窑的八方贯耳瓶就拍了1000万元以上的高价,在2017年香港半岛酒店的一件南宋哥窑的葵口折腰洗更是拍到了7000万以上。

香港苏富比拍卖北宋汝窑洗(香港福羲拍卖2022年春季拍卖会)(4)

与本次介绍的官窑五足洗型制、尺寸相近者可参观赏析下上海博物院珍藏的哥窑五足洗,无论形、神均与本品极为相似。因为其神秘高贵,一直是帝王的深爱珍藏之物,多器型精巧,常入文房雅赏。尤其是清朝的乾隆帝,在其亲写的《清高宗御制诗集》中赞咏历代瓷器精品的诗有不到两百首,而关于哥窑的就有将近20首,更称哥窑瓷器为“冠绝当世”,其对哥窑瓷极为珍爱可见一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