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让我们明白什么道理(少年讲堂之品读刻舟求剑)(1)

(图片来自网络)

——原文故事——

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故事——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图片来自网络)

——故事启发——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在宝剑掉落水中以后,通过刻记号便于打捞,这原本是无错的,可是他却把记号刻在了移动的船上,那岂不等于没有记号吗?这个故事对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看不到事物发展变化的人是一个绝妙的讽刺。同样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

——作者介绍——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 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