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皆从礼(一字一菩提礼)(1)

礼与仪,人之本,礼在心,仪在意。

繁体字礼:豐的上边,像个算盘,下边豆,序人口,经国家,定社稷。「礼」,是「礼品」,古人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也是「礼貌」,而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不学礼,无以立。

礼,源于崇敬之心,鞠躬行礼;现于礼仪礼节,彬彬有礼;重于情义,讲求礼品;合于道理,顺应俗礼。行师生之礼,其理是尊师重道,行朋友之礼,其理是仁义忠信。

《释名》曰:“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

《庄子》曰:“三王、五帝之礼义法度,其犹楂梨橘柚,虽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也。”《太公六韬》曰:“礼者,理之粉泽”。

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国家领导者和贵族等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夏、殷、周三代之礼,因革相沿,到周公时代的周礼,已比较完善。作为观念形态的礼,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是同“仁”分不开的。

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他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德治,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限制。到了战国时期,孟子把仁、义、礼、智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礼为“辞让之心”,成为人的德行之一。荀子比孟子更为重视礼,他著有《礼论》,论证了“礼”的起源和社会作用。他认为礼使社会上每个人在贵贱、长幼、贫富等等级制中都有恰当的地位。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不断的发生着改变和调整。

在封建时代,礼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巩固等级制度,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权利义务的规范和准则。礼既是中国古代法律的渊源之一,也是古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礼的中心是社会关系,所有的社会结构都是从礼这里出发衍生出来的。这就是完整清晰的知道了孔学礼教和现代社会学说联系起来了。孔学的礼不是仅指一般的礼仪,礼仪只是遵循礼(社会关系)的一种表达形式而已。礼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有什么样的社会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礼,所以三代不同礼(夏商周),礼也是与时俱进的。

礼的内容繁多,范围广泛,涉及人类各种行为和国家各种活动。《礼记》说“以之居处有礼故长幼辨也,以之闺门之内有礼故三族和也,以之朝廷有礼故官爵序也,以之田猎有礼故戎事闲也,以之军旅有礼故武功成也。是故宫室得其度……鬼神得其飨,丧纪得其哀,辨说得其党,官得其体,政事得其施”,可见其范围之广,“君子无物而不在礼矣”。

在当代的礼仪中,一定要体现仁爱、和谐、秩序、优美的原则,构建礼仪规范。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万事皆从礼(一字一菩提礼)(2)

欢迎关注个人qfqb__sh

这里只写喜欢的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