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修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这是出自张英的《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

清代康熙年间,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因两家宅地都是祖上基业,时间又久远,对于宅界谁也不肯相让。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又因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县官也不敢轻易了断。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救。张英收书后批诗一首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人豁然开朗,退让了三尺。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2006年11月21日,时任国务委员唐家璇在参观六尺巷后,题辞:“桐城六尺巷,和谐名城扬”。2007年4月,“桐城文庙-六尺巷”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张英,摘自渊风羽一一聊聊。

有关张英的著作(张英这首七绝诗)(1)

有关张英的著作(张英这首七绝诗)(2)

这段有意义的人和事,让不知道的人知道,让知道的人再回味,并附本人感悟如下:

这封书信满满正能量,一条六尺巷子,世世代代激励着人们,启迪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相互礼让,这也是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

现实生活中,不和谐的现象仍然顽固存在,这些现象来自与陌生人,熟人,乡邻,地邻,甚至是亲兄弟之间,他们一定有一方理由不充分,无理取闹且蛮横,宁可失去尊严,失去义气,失去亲情也在所不辞,全为一时的欲望。

遇到这些挠心的事,有时多少年解决不了,有的因气一病不起,有的早早告别人世,恶人志高气昂,善良人地狱般煎熬,他们知道这些事法律也没办法,他们的行为让人与人之间黯然失色。

民间有这么一句话,善恶到头终有报,只等来早与来迟,这是多少年来,流传于民间定义性的概念和总结。人间大爱,恩德如山,放眼长远,吃亏是福,劝当事者为陌生人留下人间温暖,为朋友留下豪情义气,为亲人留下满门幸福。

有关张英的著作(张英这首七绝诗)(3)

图片来自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