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子諲(音因),宋代文人,与李纲亲厚。李纲罢相后,他也受到迁连落职。南宋初期,向子諲主战,反对秦桧议和,为秦桧所诟病,被迫辞职还乡。

他的词作以宋廷南渡为界,前后两个时期的词风差别明显,南渡前多是一些男女情爱的旖旎之作,南渡后词作开始忧国忧民,境界始见阔大。向子諲倾慕白居易、苏轼的文风、人品,其后期的词作能看出受东坡的影响是很大的。

南宋的50首诗(南宋一首冷门秋词)(1)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向子諲的一首《卜算子》。本首词诗人有一个小序:中秋欲雨还晴,惠力寺江月亭用东坡先生韵示诸禅老寄徐师川枢密。由此可见,本词写于中秋之夜,诗人身处寺院中,天阴欲雨却又转晴,虽是良宵,但时代背景复杂,诗人感慨良多,用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的韵写下本词,遥寄好友。

卜算子·雨意挟风回

宋 向子諲

雨意挟风回,月色兼天静。心与秋空一样清,万象森如影。

何处一声钟,令我发深省。独立沧浪忘却归,不觉霜华冷。

南宋的50首诗(南宋一首冷门秋词)(2)

"雨意挟风回,月色兼天静。"开篇两句为环境描写。

"雨意挟风回"其实应该是秋风挟雨意,而诗人却倒装,将"雨意"放在句首是为了强调此时的秋风又冷又潮,似乎秋雨要来然而终是未来。

诗人如此开篇实在是细致入微,将秋夜的湿冷一句话托出,读者便仿佛身临其境了。

第二句,诗人没有延续秋风凄冷的脉络继续写向萧索。秋风虽然侵人肌肤,但诗人却似乎浑然不觉,他根本未把凄冷秋风放在眼里,反而将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月华的静静流淌与夜空的沉寂无声之中。

如此一笔,巧妙地烘托出一种苍凉深远的境界。景是哀的,但情却不伤,开篇两句诗人完美地将境界打开。

南宋的50首诗(南宋一首冷门秋词)(3)

"心与秋空一样清,万象森如影。"

此两句,以我个人的理解语序是颠倒的。

"万象"即指天地间万物。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有句"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张孝祥将万物引为座上嘉宾,本词中,向子諲则反其意而用之,暗夜中的天地万物都森森然影影幢幢……本词很明显是向子諲的后期作品,宋廷南渡后,朝中各种势力纷纷制衡,皇室苟安,重臣唯利是图,如诗人一般心系家国的志士却屡遭排挤和打压,诗人在当时这样的官场状态下,写"万象森如影"当是有所指代的。

就在这样乱纷纷的环境中,其一句"心与秋空一样清"便是郑重的表白,用纯净清澈的秋空来类比自己的内心,表明诗人绝不与肖小同流合污,抗金复国之心无比坚定。诗人的高格亦可见一斑。

南宋的50首诗(南宋一首冷门秋词)(4)

"何处一声钟,令我发深省。"

过片两句,诗人写深夜里一声悠扬的钟声传来,引发了内心深处诸多感慨,这钟声回荡在天地间,也似乎成为了诗人正身、正心的警钟。

"独立沧浪忘却归,不觉霜华冷。"

最后两句,是诗人坚定内心的写照,虽然势单力薄,但却不改初心,虽然时局不利,但不畏"严寒"……结尾两句,不仅与上片首句相关合,做到完美地收束,更是诗人掷地有声的内心独白。

短短一首小令,足见向子諲的高洁、坚韧与不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