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县幼儿园的孩子在区角小舞台专心扮演自己的角色,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本地幼儿园特色的区角环境创设?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本地幼儿园特色的区角环境创设(让环境成为无声的老师)

本地幼儿园特色的区角环境创设

富源县幼儿园的孩子在区角小舞台专心扮演自己的角色。

胜境街道幼儿园主题墙一角。

富源县第二幼儿园的孩子们在“美味小吃店”开心游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环境创设不只是为了美观,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让孩子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学习规则、学会与同伴合作、发展个性,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富源县在补齐学前教育短板工作中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环境和文化营造,为全市幼儿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探索和示范。

走进幼儿园,宛如置身于童话世界。楼道角落里堆满了田间地头的瓜果,头顶上悬吊着附近山林采来的松果,墙壁上精心绘制了不同风格的背景。孩子们一会儿是冲锋陷阵攻占山头的“战士”、一会儿化身为舞台上多才多艺的“演员”,一会儿又变身为精明能干的“店主”……在这里,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欢笑声、嬉戏声此起彼伏。纸杯、水管、轮胎,废弃的易拉罐、纸盒,山间的树叶、松果,甚至是农户家的干草、包谷棒等,在幼儿园里摇身一变,或成为新颖独特的装饰品,或直接成为孩子们的玩具。在富源县,充分利用区角空间创设,打造别具特色的区域环境和活动阵地已经成为幼儿园的一个共识。

富源县幼儿园是云南省一级一等示范幼儿园,已有64年的办园历史,占地面积6273平方米,有教学班30个。面对非常有限的空间,幼儿园充分利用教师办公室、廊厅、活动室、户外环境等区角空间,创设区角环境,发挥环境寓教于景、化景为情,润心养德的作用,让幼儿园的每一个区角、每一个环境都成为幼儿学习的课堂。在教师办公室区域,幼儿园遵循“爱在一起”主题,利用彩绘、废旧物品改造来布置墙体文化,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每一个角落会传情,涵养教师情趣,提升教育品位。教学楼的三个楼梯墙壁以图文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富源非遗文化。一楼走廊是“爱党爱国”为主题的红色历史文化“小火车”专列,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党和国家自成立以来重要时期的历史文化和涌现出来的模范小英雄。二楼走廊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用照片展示了富源县十二个乡(镇、街道)的风土人情、地方特色以及家乡的美食美景。幼儿园通过整体打造,呈现出一条长廊一个主题,一套楼梯一个故事,一个年级一个亮点的文化氛围。户外区域为幼儿提供自由探索的空间及多样化的材料,成为生活体验的乐园,让幼儿在玩中学、乐中学,最大限度地激发潜能。富源县幼儿园园长何锐说:“区域环境是孩子们的隐形老师,它默默无声却能教会孩子们如何玩区域游戏,如何与同伴相处,游戏后如何收拾整理玩具和材料。”

在富源县第二幼儿园,老师们克服大班额、教室空间狭小带来的不利因素,充分利用教室外的边角空间,因地制宜创设幼儿游戏区域,用智慧和勤劳为孩子们打造出一个个富有童趣的游戏区域,逐步形成独特的园本特色。在楼梯间创设小舞台,把废旧的锅碗瓢盆充当孩子们的打击乐器;在走道上设置临时性的建构区、涂鸦区,将游戏材料放在收纳盒内,开展游戏的时候拿出即可;在教室旁的犄角旮旯处创设植物角、美工区、小超市等;在一楼,师生们发挥想象,创设户外运动区、户外科学探索区等……区角空间的充分利用,不仅解决了活动场地少的问题,同时还形成了静动分离的良好环境。孩子们在开展区域游戏时,教室内以“静”为主,有利于孩子思考、创作,教室外以“动”为主,满足活泼好动的孩子走动和交流。富源县第二幼儿园园长敖桂稳认为,环境是孩子的第三位老师,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现实相遇和互动中完成的,区域环境的创设已成为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与内容。幼儿园环境应“童趣化”,力争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能与孩子“对话”,能令孩子们喜欢和认同,促进其学习与发展。

富源县胜境街道中心幼儿园于2017年9月建成使用,幼儿园利用大厅、楼道和公共区域为幼儿营造了温馨的特色阅读环境。在大厅区域设有经典绘本推荐区、绘本情景互动区、共享阅读区、自制绘本阅读区及图书漂流区,形成一道绘本长廊,二楼和三楼的公共区域设有亲子阅读区和“纸戏剧”“围裙剧”等绘本故事表演小剧场,绘本随手可及。主题墙按照幼儿的年龄特点,小、中、大班分别以“苗苗”“朵朵”“果果”命名,寓意孩子由一颗幼苗逐渐成长,开出多彩的花朵,最后结出丰硕的果实。教学楼左边楼道的主题是“二十四节气”,每逢节气或中华传统节日,各班根据幼儿年龄段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楼道吊饰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一楼通道环境布置以“快乐海洋”为主题,二楼以“快乐宝贝”为主题,三楼以“畅游星空”为主题。室外创设了交通游戏区、户外游戏材料区、沙水区、涂鸦区、种植园、编织园和自制体育游戏活动区,幼儿园把民间手工艺编织活动作为园本特色课程进行实践和推广,编织活动每月每班安排两次:一次由家长根据自身特长,自愿报名带领感兴趣的孩子在编织园进行半日活动;另一次由教研组安排班级轮流进区开展活动。编织活动让幼儿从小得到民间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同时,也帮助其热爱生活,提升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园长杨梅梅说:“区角活动具有自主化、个性化、生活化、游戏化、操作化的特征,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与发展规律,已经上升为幼儿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生活活动、学习活动及游戏活动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发挥一定的课程功能,真正做到了课程游戏化。”

来源:曲靖日报

原标题:让环境成为无声的老师——富源县探索示范幼儿园区角空间创设

编辑:都市时报一点关注 张如尘

审核:祝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