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满楼

近年来,有个五四时期的历史人物突然在网上火了,这就是号称“火烧赵家楼”第一人而后又蜕变为汪伪汉奸的梅思平。

然而,目前关于五四运动的档案资料及各方亲历者的回忆文章中,并无一人提及梅思平,后者究竟有没有参加当天的游行尚属疑问。

事实上,要查明这一问题并不难,其中的关键就在本文的主角——北京高师数理部四年级学生匡互生。

那么,这个匡互生又是何许人也?

匡互生是个什么人(匡互生曾经的五四之子)(1)

匡互生,又名匡日休、匡务逊,据其友人所编的《匡互生先生事略》中记载:

匡互生生于1891年,湖南邵阳人。1911年至长沙进邵阳驻省中学,当年曾参与革命并加入学生军出兵武汉北伐。民国后,仍回邵中读书。1915年,考入北京高师数理部。

据周予同回忆,匡互生一度热衷于社会主义理论并在校内秘密组织了工学会,宣传“工学合一”的主张。事实上,五四当天的激烈行动,即主要由工学会成员实行。

而在工学会成员中, 匡互生又是其中最活跃的一个。在五四事件发生之前,匡互生等人即打算实行激烈举动,并在事前即调查好曹汝霖等人宅邸位置并做了相应准备。

正因为有所准备,学生们在使馆区遇阻后,有意识的将学生队伍往赵家楼引导的正是共学会成员,而有些人身上甚至携带了火种。

在这群人中,匡互生无疑是赵家楼事件的绝对主角。道理很简单,当天打破窗户首先冲进曹宅打开大门的是他,秘密点火的人物也是他。

匡互生是个什么人(匡互生曾经的五四之子)(2)

事后,据工学会多位成员回忆,当时匡互生认为是自己做下的事而导致32位同学被捕,他原本打算前去自首以换回同学,但被同学劝阻而止。

当然,因为火烧赵家楼这样的事毕竟涉及违法,所以当时知道这件事的人并不多,匡互生是真正的“五四之子”的事迹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为人知。

事件过后,热潮退去。当年夏天,匡互生从北京高师毕业,之后与几个同学应长沙楚怡小学聘请前往任教,其一边教书、一边编辑小学课本,开始了自己的教育生涯。

当时,北洋军阀张敬尧为湖南督军,湘人苦之已久而实行“驱张运动”,匡互生一度打算谋炸张敬尧,后因张兵败而止。

张敬尧被驱逐后,原同盟会员、曾为黎元洪秘书的易培基出任湖南第一师范校长,其力邀匡互生出任总务主任(也有说是教导主任的),总揽全校各项工作。

匡互生是个什么人(匡互生曾经的五四之子)(3)

之后,匡互生大刀阔斧地更新教师队伍,其延聘了一批德才兼备、思想进步的教师,如李达、舒新城、田汉、周谷城等湖南籍知名人士。

此外,还有远在沪杭的教育界名人夏丏尊、赵景深、沈仲九等,也都陆续前来任教。在此时期,匡互生也参加了新民学会,并广泛地参与了各种社会活动。

可惜的是,匡互生在湖南一师的时间并不长。据《匡互生先生事略》中记载,次年他和几个朋友去职作新村运动,最初实验于杭州上牵埠,后实验于宜兴凌家塘。

这种新村运动,大体是当年工学会“工学合一”的社会化实验。

1922年,匡互生转赴上海任教于中国公学,但不久即因与当局意见不合而辞去。

匡互生是个什么人(匡互生曾经的五四之子)(4)

1924年2月,匡互生接到浙江上虞春晖中学的邀请来到该校担任数学教师并兼任舍务主任(又名训育主任)。

春晖中学的首任校长为近代教育局经亨颐,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周予同、朱光潜等都在此任教过。

在此期间,匡互生主张以人格和爱的教育来感动人,敦行“感化教育”;在教学上,其主张废灌输、兴启发的教学方法,以提倡自由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可惜的是,由于时局动荡、人事变迁,匡互生也未能再次任教很长时间而随后回到了上海,以继续他的教育事业,而这就是后来的“立达学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