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原文]子畏于匡①,曰:“文王既没②,文不在兹③乎天之将丧斯文也④,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⑤;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⑥”,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论语子贡问为仁全文翻译?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论语子贡问为仁全文翻译(论语子罕子畏于匡)

论语子贡问为仁全文翻译

9.5.[原文]

子畏于匡①,曰:“文王既没②,文不在兹③乎!天之将丧斯文也④,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⑤;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⑥!”

[原文通释]

孔子在匡地受到围困,他说:“周文王死了以后,文化遗产不在我这里吗!天要毁灭这种文化,以后的人对这种文化就接触不到了;上天不想毁灭这种文化,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

[注释]

①子畏于匡:孔子在匡地遭难。畏,受到威胁,被拘禁。匡,地名,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公元前496年,孔子从卫国到陈国去经过匡地。匡人曾受到鲁国阳虎的掠夺和残杀。孔子的相貌与阳虎相像,匡人误以为孔子就是阳虎,所以将他围困,拘禁了五天,甚至想杀他,直到弄清真情,才放了他们。

②文王既没:周文王死了以后。文王,指周文王,姓姬名昌,西周开国之君周武王的父亲,是孔子认为的古代圣贤之一。既,已经,……之后。

③兹:此,这里,指孔子自己。

④天之将丧斯文也:上天要毁灭这种文化。斯文,这种文化。今天的“斯文”一词应该源于此,但意义已经发生变化。

⑤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从此以后的人对这种文化就接触不到了。后死者,死在我之后的人。不得与,不能接触。与,接触。于,对。

⑥匡人其如予何:匡人能把我怎么样。其,表示发问的语气。予,我。如……何,把……怎么样。

[解读与点评]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情急之下,孔子不再谦虚了,也道出了自己的重任:“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孔子认为自己是周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自己的命运系之于天。看来,孔子的确认同“天命”。“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中的“后死者”还有一种解释。《论语注疏》说:“后死者,孔子自谓也。”按这个解释,“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就要解释成:“如果上天要毁灭这种文化,我就接触不到这种文化了;上天没毁灭这种文化,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这样解释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