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西宁众多的歇后语是其厚重地方文化的一部分,是悠悠岁月的活化石,也有着一定的史料价值它一般用西宁地区的方言组成,有着河湟人特有的坦率、风趣和幽默,言简意赅,一语中的,耐人咀嚼,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西宁方言文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西宁方言文字(这些歇后语你知道多少)

西宁方言文字

老西宁众多的歇后语是其厚重地方文化的一部分,是悠悠岁月的活化石,也有着一定的史料价值。它一般用西宁地区的方言组成,有着河湟人特有的坦率、风趣和幽默,言简意赅,一语中的,耐人咀嚼。

打发猫儿念经哩——哄损。

方言,欺哄、应付,毫无诚意。

两个毛驴儿啃脖子——工变工。

方言,即互助、协作。

冰滩上赶驴——操紧。

方言,必须抓紧,不能懈怠。

老叫驴挺脖子——死犟。

方言,脾气特别倔强。

老牦牛要食——乱吼。

比喻像老牦牛饿了要食时那样乱吼乱叫,无修养。

冰滩上扶驴——难心。

比喻像冰上扶驴一样费力、难办。

黑驴打滚儿——翻巴郎。

方言,翻番,多用于经济领域,将利息等翻番,含有贬义。

犟驴下河滩——一根筋。

影射有些人看待事物,极端保守,缺乏灵活性。

狗娃儿叼骨头——死守(厮守)。

中性语,死守,不离不弃。

加拉吃草——跳弹头大。

方言,加拉,山羊;跳弹,跑上跳下。

像山羊吃草时那样不安静,不安分。

黑狗拉白屎——大不一样。

贬义,比喻变化很大。

老鼠撵猫儿——反了。

贬义,以小犯上,违背常理。

疯狗戴礼帽——假斯文。

贬义,装模作样。

羊羔儿吃奶——跪着(贵着)。

一取跪着,表示对别人的尊敬;二取谐音,太贵了。

黑鸡儿下了白蛋了——喊头大。

贬义,自我张扬的厉害。

鸭子下蛋——装蒙儿。

方言,比喻不露声色,不声张。

癞蛤蟆过门坎——墩了尻子又墩脸。

方言,贬义,比喻上下都没有面子。

老犍牛翻地——走犁(走哩)。

自嘲语,离开。

雀儿吃大豆——嘴里不来。

比喻脱离现实,办不到的事。

野狐儿串门——奸心。

贬义,比喻表里不一,往往在私下另有谋算。

鸭子打尖脚——笑死鸡儿。

打尖脚,方言,武术的踢腿动作。

比喻自不量力,超越自身的能力而惹人笑话。

骑的骆驼赶的鸡——高的高来低的低。

比喻搭配不恰当,违背事物的客观规律。

甩棍打雀儿——必有一头。

方言,甩棍,甩出去的棍子。

以此方式甩打聚拢的麻雀,必有打着的。

比喻只要方法对头,总能奏效。

狼老鸦守死狗——不撂。

方言,狼老鸦,乌鸦。

它们总是死守着死狗不肯离开。

贬义,比喻不管客观变化而抱残守缺。

贼娃子打官司——场场输。

影射作恶、有劣迹的人成不了气候,必然失败。

韩姑娘嫁到韩家里——还是个韩(咸)。

方言,一取谐音,咸;一说无本质区别。

后娘打娃娃,一下是一下——着实。

贬义,用于比喻。

民和的软儿梨——拣软的捏。

比喻,一说挑肥拣瘦;一取处世策略。

牛皮纸糊灯笼——外黑里明。

比喻,外表糊涂,心里清楚。

来源/西海都市报 | 作者/滕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