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很多武将被人称之为“万人敌”,“千人斩”,但是大都指这些武将骁勇善战,并不是真的说他们能打一万人一千人,其实一般也就几十人而已,否则的话,也不用花钱养军队了,找几个这样的超人足以。不过还真让我们在史书上看到了一个,南史有后人作伪夸大事实之嫌,信誉不高,不过司马光为人极是认真,他编著的资治通鉴也通篇引用了此段,难道真有千人敌的存在?  

刘裕战力到底有多高(难道真有以一敌千的神人存在)(1)

史书记载:“刘牢之击孙恩,引裕参军事,使将数十人觇贼。遇贼数千人,即迎击之,从者皆死,裕坠岸下。贼临岸欲下,裕奋长刀仰斫杀数人,乃得登岸,仍大呼逐之,贼皆走,裕所杀伤甚众。刘敬宣怪裕久不返,引兵寻之,见裕独驱数千人,咸共叹息。因进击贼,大破之,斩获千馀人。”

敌人人数众多这应该是个事实,否则也不至于跟随的人都战死了,不过这其中一定有某些因素存在,孙恩的教徒有三个特点,一个是大部分人是乌合之众,没受过正规训练,第二个是因为宗教的信念,战力很强,第三个就是十分迷信。  

战力强这点在刘裕身边的人都战死这点中已经表现出来,而另二点我想就可能是刘裕以一敌千的关键,史书上说的“裕奋长刀仰斫杀数人”这格杀的几人可能是敌人的头头,或者是最善战的几人,杀了他们一来有威慑敌人的作用,二来杀了头头,组织指挥上就有一点的混乱,这点连组织严密的军队也不能避免,何况是乌合之众。再就是十分迷信,迷信一方面可以造成极强的战力,一方面会使得战力崩溃,刘裕的英武和某些具体细节可能使众人产生此人是什么天神转世的想法,人不和神斗,这般才造成独驱数千人的场面吧。  

当然,刘裕的英武和智慧在此起了关键,要是别人,只怕早死或逃命了吧,刘裕此人,自小便喜欢赌博,赌性极重,其实不单这次,日后无数次以少战多,他都行险过关。这次独驱数千人最大的益处不是造成了这种奇观,而是这种奇观让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看到,并叹而观之,对刘裕甚是佩服,两人成为莫逆之交,而刘敬宣的器重使得刘牢之对他也刮目相看,(说起来刘牢之祖籍和刘裕一样都是彭城,又是同姓,不知是不是一家,不过刘裕在某些方面很象刘牢之。)何况这次‘战千人”已经使他的军中名声大噪了。  

刘裕战力到底有多高(难道真有以一敌千的神人存在)(2)

有了刘裕这样的虎将,北府军自然如虎添翼,东晋第一强军对付那些乌合之众还不是小菜一碟,不久,孙恩就逃回去做海盗了,江东形势得以缓解。  

不过,此时出了另一件事,使得形势逆转,这便是谢琰之死,说起东晋士族,我们便想起王谢两家,其实说是看门第,但是没有能力和功劳,这门第再高又有何用,王家对建立东晋有莫大功劳,王导几朝宰相,一度有“王马共天下”之说,可惜王敦叛乱,王家受其牵连,备受猜忌,而且王家后世出书法家多,这政治家军事家少,也许是基因突变吧,而谢家谢安一代名相,谢玄天才儒将,淝水之战使他们的名望升到了最高点,可惜之后谢安谢玄先后去世,这谢琰是谢安之子,当年和谢玄在淝水立下赫赫战功,是谢家现在唯一的将才,在之后几年战功也颇为显赫,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再领大军,但是一直被视为朝廷和士族的顶柱,三吴平叛后朝廷令他驻守,假如一直这样下去,他继父亲成为朝廷或兵权执掌者也不是没有可能,至少他在,说明士族和朝廷还有实力,各镇造反也要盘算盘算,但是建安四年,公元400年,孙恩卷土重来,谢琰被部下张猛所杀,朝廷已经无可用之人,只好再调北府军围剿。  

本来朝廷用谢琰这一谢家人淝水名将牵制北府军,再用北府军牵制荆扬,现在谢琰已死,朝廷只有寄希望北府军的忠心了,可惜刘牢之却不是忠心之人,此是后话了。  

刘裕战力到底有多高(难道真有以一敌千的神人存在)(3)

​​

北府军再次围剿,便是刘裕立功的大好时机了,也不知是运气不好还是怎么,刘裕每每要以少战多,在句章如此,在海盐也如此。不过他总是屡立奇功,这一方面自然是因为北府军这一正规军比孙恩的乌合之众要厉害的多,又占守城之利,另一方面也是刘裕的每每的奇计。  

如在海盗时,“恩北出海盐,高祖追而翼之,筑城于海盐故治。贼日来攻城,城内兵力甚弱,高祖乃选敢死之士数百人,咸脱甲胄,执短兵,并鼓噪而出。贼震惧夺气,因其惧而奔之,并弃甲散走,斩其大帅姚盛。虽连战克胜,然众寡不敌,高祖独深虑之。一夜,偃旗匿众,若已遁者。明晨开门,使羸疾数人登城。贼遥问刘讳所在,曰:“夜已走矣。”贼信之,乃率众大上。高祖乘其懈怠,奋击,大破之。”(《宋史 武帝本纪》)  

这两次出击都是趁敌不备,使敌人不明真相,偷袭得手,我们现在看自然觉得这计很简单,其实要孙恩也不是傻子,要骗过他谈何容易,刘裕必下了不少功夫迷惑之,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行险要胆子大,象诸葛亮那样谨慎的只会偶尔为之,这刘裕可是赌徒出生,不怕行险。这不,过了几天,他又来了一次,只是这次是野战了。  

追击时,海盐令鲍陋派儿子嗣之带吴兵一千助战,这吴兵比团练好不了多少,比孙恩的兵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何况人数也少,刘裕便劝其带吴兵在后面,这也是一番好意,无奈这好心被当作驴肝肺,他因为这样做是想独占胜利果实,(孙恩抢了不少金银财宝。)不同意。刘裕只好设点伏兵多搞点旗鼓,等开战的时候搞出点响动,古代一般多少军有多少旗鼓,是固定的,这样一搞,先吓退孙恩军队,不过这退是主动退兵,不是溃败,还有战力,那位嗣之老兄急不可待追上去,自然全军覆没,自己也完了,而且这前军溃败,自然冲乱后军。

刘裕战力到底有多高(难道真有以一敌千的神人存在)(4)

刘裕只好且战且退,不过这样也是伤亡很大,眼看就要象上次那样全军覆没自己单挑了。他又来一招狠的,不是已经退到原来虚张旗鼓的伏兵处了吗?他要大家停下来,说大家休息休息,空闲的还可以去收拾收拾,看看别人身上有什么好衣服,好拿回去做旗帜,或者拿当铺卖。这习惯军队常有,不过一般是战胜了拿战利品的时候,这次退兵还这样做,把追兵吓了一跳。  

这也是被刘裕前面几次搞的退兵再攻吓怕了,换个新手也难说,追兵就想先看看动静,是不是又有埋伏,而此时刘裕又出来叫阵了,他是赌博老手,这赌博出老千的时候就要求脸不红心不跳,眼皮也不眨,这次虚假叫阵也把别人给骗过了,(说起来刘裕赌博可是老输,骗人到是老赢。)主动退兵。这可比三国演义的片段还神了几分。不过其中凶险可不是我们看书的人这般简单轻松,双方一定几番试探,心理变化也很大了。  

刘裕对这个孙恩实在是个克星,之后不满千人而且兼程疲惫的刘裕军队在丹徒居然还是大败孙恩,后来刘裕水陆追击孙恩,硬是把他赶回海上,元兴元年,孙恩再回来时,刘裕到是不在,却被辛景打败,他投海自尽,不过他妹夫卢循继续游斗,日后给刘裕造成极大麻烦,这是后话了。  

刘裕战力到底有多高(难道真有以一敌千的神人存在)(5)

​​

在平叛孙恩之乱中,刘裕屡战屡胜,已经成为北府军新兴的名将,其威名已仅次于刘牢之,积功为建武将军。众人已经把他看作常胜将军,不过更应该重视的是,他对军纪的控制。

  古代军队军纪很差,不单是贼军,就是官兵也常常作乱,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事,当兵是很危险的事,今日不知明日事,军人心理压力很大,需要调节发泄,假如朝廷赏赐好,那还好说,拿着钱财去花天酒地便是。但是朝廷大多时候甚是吝啬。(大方的也有,不过那些皇帝都被称为败家子)大乱的时候朝廷更是无钱赏赐,只好放纵士兵抢掠,(唐朝安史之乱解回纥兵收复长安答应回纥兵搜刮长安,要不是郭子仪和文武百官求情,这长安城的城墙都要被挖了去。)其实兵士也大都是穷人,这当兵是吃年青饭的,不可能一直做下去,这军饷又有多少呢?以前也没养老保险,所以我们常看到每每作战,便有丢弃衣帛财物,骗敌军来抢的计策,而且率试不爽,要是敌军衣物不愁,谁会去抢这些呢!(不过这也没法,英国入侵印度中国,抢掠烧杀也不见少,连现在发达国家士兵也有抢掠的。)这北府军是募兵而来,等于是官府建立的变相雇佣军,这军纪也好不到哪里去,当初刘牢之输给慕容垂便是中了丢弃钱物骗北府军来抢的老招数。在老家一带,都认识的,不好意思抢,到了三吴异乡,那就乱来了。北府军在三吴,军纪实在糟糕,所以孙恩每每回来还能召集大众。

不过刘裕在此中表现甚好,总是约束士兵不得肆意抢掠,在外风评很好,世间崇仰的名将一是要作战厉害,二是要爱护民众,这第一条很多人做得到,但是这第二条却很少有人能做到,岳飞便做到了,所以我们称他为英雄,一直崇仰。(不单是因为他的战绩,而是因为他军队的军纪。)刘裕此方面的表现也甚佳,直到日后篡位建立宋国,自此从一代名将改口称之帝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