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网友吐槽:2020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活着。

今年确实是发生了很多事情,感觉整个世界吵吵闹闹、天翻地覆,人类再一次感受到了自身的渺小,大难之下,一切皆有可能。

大连理工大学一研究生自缢身亡微博(10月13日大连理工研究生在实验室自杀身亡)(1)

2020年10月13日,一名大连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在实验室自杀身亡,还留下了遗言,遗言中写道:

大连理工大学一研究生自缢身亡微博(10月13日大连理工研究生在实验室自杀身亡)(2)

大连理工大学一研究生自缢身亡微博(10月13日大连理工研究生在实验室自杀身亡)(3)

大连理工大学一研究生自缢身亡微博(10月13日大连理工研究生在实验室自杀身亡)(4)

大连理工大学一研究生自缢身亡微博(10月13日大连理工研究生在实验室自杀身亡)(5)

语气平和,就像是在跟朋友吐槽今天的天气一样。但是即使是这么平和的语气,依然让人能感觉到他的压抑和抑郁。

写下的这些话中他没有怪罪任何人,没有怪罪任何事,他一直都在怪罪自己:为什么我会这样?为什么我已经很努力了可是依然没有得到一个好的结果?都是同样的导师,用着同样有问题的仪器,为什么偏偏就我过不了,怎么试都不对?

这不是导师的原因,导师在尽量为他争取更容易的毕业方式,导师没有言语上的打击,也是一视同仁;跟自己也没关系,因为自己真的很努力了。同时也可以看出他的积极乐观向上,在找多种方法为自己谋出路。

可是就突然没有动力了,突然绝望了,突然想要放弃这一切甚至生命了。

因为他找不出来是谁的问题,过得这么惨却连一个可以怪罪的对象都没有。

这就是绝望啊,这就是抑郁啊。

这位学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提到了自己的导师、自己的专业、自己的同学,却没有提到自己的家人。全是围绕他的实验、他的毕业、他的就业问题。

延迟毕业又不是不能毕业,找不到好一点的工作,就找个一般般的呗,慢慢来不就好了。

话说回来,但凡是有底牌,有点底气的人都不会因为可能会延迟毕业而放弃生命。

有些导师在研究生面试时都会问这个学生家庭条件如何?如果家庭条件不好一般不会建议他读研究生,不是说导师歧视穷人,他们认为:研究生毕业并不意味着你就跨上了更高的门槛,学习期间都是凭着对这个专业的热爱,如果只是为了混个文凭以后好找工作这个专业帮不了你。如果你家庭条件不好你还要花费三年时间读研,这也给你的家庭带去了负担,你的经济状况等不起。

这些导师其实是见惯了这种“一毕业就失业”的状态,他们不忍心看到学生带着全家人的希望来到学校,最后发现这并不能为他带来利益,或者是不能马上带给他们利益,不是所有人都等得起,都熬得住。不然一到毕业的时候就容易心态崩了。

所以像这样由于害怕工作而选择读研,由于害怕毕业没有好的去处而心态崩溃,主要在于当初寄予了太多的期望,自己的期望,家人的期望。当所有人都觉得你要“有一番作为”的时候却发生了意料不到的事,几年的期望和马上要面临的“灾难”相对比,很少有人能承受得住这种反差。特别是当一个人投入了他全部的砝码之后,这也有可能是他全家人的砝码。

心理学上认为:自杀的人一般是几种社会关系全部割裂。包括亲情、友情、爱情、事业,但凡还有一条线都不会选择轻易自杀。

再看看他的遗书上说什么了:“那就是你笨,懒,没用。这二十几年家里人给你这么多关怀,结果养了一个废物出来。”

他心中的小剧场无疑是在他眼里对家人心态的真实看法,他是真的觉得家人会这样说他。

有的孩子在外遇到困难了,爸爸妈妈会说:累了就回家吧。这多大点事儿啊,这条路不行咱换条路再走。孩子可能会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滚回父母身边,有可能会因为有后盾而擦擦眼泪后再坚持一下。因为很多时候家庭并不是避风的港湾,很多时候都是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