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段)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金刚经心经释义?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金刚经心经释义(论释心经)

金刚经心经释义

(第十一段)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什么是{照见}呢?“照”是觉体发出的般若慧光、“见”是能所二见;“照见”是能所二见依自性觉体发出的一片大光明、这片大光明俱含能见之功能和所见之作用。照与观互为因果;观是因、行在因地;照是果、行在心地;观是修行,是六识心起用。声闻、缘觉灭六识而证入我空,得灭尽定,入小涅盘;大乘菩萨不灭六识,而是将六识转为三昧妙用,使第七识再无执取,这样被第七识执取遮覆的第八识如来藏就会现前,自然发起般若觉照,照是成果。照是自性般若启用的大功能,这个大功能不仅照见五蕴皆空,还照彻三千大千世界,令虚空粉粹,人法俱灭而见无生法忍,这是证得大乘菩萨道的境界。

{五蕴}即“色、受、想、行、识”这五种元素,是构成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五种形态。{蕴}义为因缘互相缠绕聚合之意;如、人的形成是以“地、水、火、风”这四大外缘与“阿赖耶识”这个内因,互相缠绕聚合才有了人。“色”属于物质形态;“受、想、行、识”属于精神形态。五蕴又与五浊相合、即;色蕴合劫浊、受蕴合见浊、想蕴合烦恼浊、行蕴合众生浊、识蕴合命浊。蕴和浊互相缠绕,是染法、是污染、是盖覆;能染污一切善法、能盖覆清净自在的妙明真心,使人长劫以来沦落在生死烦恼之中。

这五蕴在般若性空里是本来没有的,因无明而生,无明就是迷失了真实的自我,执虚幻不实的五蕴身为真,与“色、声、香、味、触、法”相合,追求无常的“财、色、名、食、睡”而不得自在。菩萨用般若中观法门,照破五蕴,还其真实,使五蕴破则五浊破、五浊破则无明破、无明破则自性净土现前,得大解脱。

{度一切苦厄};“度”意为解脱、“一切苦”指所有的痛苦、“厄”指灾难;“苦厄”是痛苦和灾难的合称。佛在苦谛法里说人生有三苦、八苦等种种苦;三苦即、1,苦苦;指人在逆境逆缘中所感受到的种种烦恼痛苦。2,坏苦;指人从生到死,由兴旺变衰亡、由强盛变坏灭之苦。3,行苦;指念念在五欲中迁流不息,即生即灭之苦。

八苦指的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其中五阴炽盛苦常用五内俱焚来形容,形容身体在物质世界里所感受到的种种苦、心理在精神方面所感受到的种种苦、思想在忧思悲恐惊方面所感受到的种种苦、行为在事事不如意方面所感受到的种种苦、意识在内心深处纠结不清中所感受到的种种苦。

以上三苦八苦,使人身心犹如烈火焚烧,备受煎熬;又如一条条无形的锁链,紧紧的缠绕着身心,令人烦恼、无奈、陷入无法自拔的痛苦深渊。

{厄}指灾难、如;风灾、火灾、水灾、地震、战争、横祸等。这些{苦厄}是迷而认五蕴身为真的人所不可避免要承受的,因迷者会随缘造种种恶业,苦厄都是从恶业中生,所以,迷者必须要以五蕴身来承受这些苦厄;但通过观照,照破五蕴,可顿断四相四见,人我都空了,五蕴身也没有了,也就再没有受的主体,如此苦厄都不受了,自然就度了一切苦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