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根据医学方面统计,在体检时,人们常常会遇到“窦性心律不齐”的诊断。大多数人都知道心跳应该是规律整齐的,所以一听说“心律不齐”,不少人便认为这是不正常的现象。虽然没有任何症状,但也要找专家治疗。但医生往往又说:“不用治。”这些人心里又打起鼓了,是不是什么疑难杂症,治不好了?

河南大学附属郑州颐和医院国际健康管理中心专家介绍,其实,所谓的“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窦性心律不齐主要分为两类,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和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正常人的心脏跳动是由一个称为“窦房结”的高级司令部指挥,窦房结发出信号刺激心脏跳动,这种来自窦房结信号引起的心脏跳动,就称为正常的“窦性心律”,频率每分钟约为60-100次。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即心率,就是由此而来。

怎么判断窦性心律不齐严重与否(发现窦性心律不齐)(1)

这种“心律失常”大多数属于“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这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它的特点是随呼吸的变化而变换,吸气时心率可增加数跳,呼气时又可减慢数跳,其快慢周期恰好等于一个呼吸周期,屏气时心律转为规则。这种随呼吸变化的“窦性心律不齐”是正常的,不必担心,也不用治疗。

因此,被诊断为“窦性心律不齐”的人,可以注意一下自己心率的加速和减速跟呼吸之间有没有关系。只要没有任何其他症状,就不需要治疗, 可以从事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现在不少医生也注意到“窦性心律不齐”给人带来的恐慌,于是在诊断时会写作“窦性心律”。

此外,精神紧张等因素也可能造成“窦性心律不齐”,这种情况也不需要治疗。

( 河南大学附属郑州颐和医院 邢璐 供稿)

(版权声明:本头条号注重分享,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