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崖沟景区位于王莽岭景区南端四周落差1000多米的深谷之中,锡崖挂壁路被称为世界奇观。该区山陡沟深,地势险恶,峭壁环列,由于天险阻隔,沟中二百户人家几乎与世陷于隔绝,千百年来自生自灭。1962年,沟里人不甘闭塞,向大山宣战,历时三十年,两代人在村西绝壁上凿出一条长7.5公里的挂壁公路,开创了中国乡村筑路史上的奇迹,毛泽东同志名言中“愚公移山”、“人定胜天”的真谛在这里得到了真实体现。这里成为启迪和升华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精神的源泉,目前已被定为山西省德育教育基地。大山的阻隔同时也造就了一个世外桃源,该区谷底阡陌交通,沔桥流水,田畦青翠,民风纯朴,自然风光秀丽,村中有一个南北走向的大峡谷垂直分开,深邃悠长,峭壁如屏、砂岩如朱,一股清泉从壁间飞流而下,涛声如雷,寒气上逼,云雾飘渺,蔚为壮观。

锡崖沟景区介绍(自然景观锡崖沟)(1)

八戒望风

由“母子守关”再下坡前行,在挂壁公路山洞入口外西面的陡坡上,可以看到一块突出的山岩,其形状酷似《西游记》中的猪八戒,仿佛正在执行巡山任务,站在高处张望,看哪里会有妖怪。这一景观被称为“八戒望风”。

顽石点头

在“八戒望风”东面的山崖上,又有一突出的山崖,头颈宛然,似人似兽,不可名壮,一副冥顽不灵的模样,此既所谓“顽石”。但这块“顽石”仿佛正在侧耳聆听,不知在听什么。原来,在他北面的高坡上,有一尊石佛端坐着,似乎正在讲道说法,点化着这一位。这时,再看“顽石”,好像若有所悟,正在点头称是,他的模样也灵气了许多,仿佛经过佛陀的教化已经脱胎换骨。这一景观叫做“顽石点头”。

龙口玄珠

也叫“龙口悬珠”。这一景观在挂壁公路外侧的悬崖上,乘车或步行经过挂壁公路时,就可以看到。“玄珠”是一颗状如鹅卵的大圆石,直径约一米多,重量约在一吨左右。这么大又这么圆的石头在哪里都不多见,却偏偏出现在名为“龙口”的山崖上,正应了“龙口含珠”的古说,可谓奇事;更为奇妙的是,这么大、这么重的一颗圆石头,并不是滚落在地上,而是不上不下、不偏不倚,正好悬在两座山峰的一道夹缝里,挂在半空之中,真可谓玄之又玄。所以,这一景观被称为“龙口玄珠”或“龙口悬珠”。关于这颗“玄珠“,还有一段传奇:锡崖沟的龙口中有一颗宝珠,啥时这颗宝珠出世,沟里人就能富裕翻身,过上好日子。但是,多少年来,人们一直不知道这颗宝珠埋藏在哪里,村人也一直在大山的围困中过着艰难的日子。挂壁公路修通后,人们在路边的崖缝中发现了这颗圆石,也并不很在意,一直把它称为“天鹅蛋”。十多年后,沟里人一天天走上了富裕路,过上了好日子,才有人想到老辈的人那个传说,领悟到那颗巨大的“天鹅蛋”就是龙口中的宝珠。

锡崖沟景区介绍(自然景观锡崖沟)(2)

碑园松荫

碑园在锡崖沟村外青龙湖南面的一个小丘上,占地面积约2.5亩左右。园中有石碑百余通,分前、中、后三部分,青石步道环绕其间。远望碑园,青松如盖,郁郁苍苍,劲干挺拔,让人想到锡崖沟人当年艰苦奋斗、拼命硬干的英雄气概,想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生活哲理。碑石内容多是各界名流题词,褒扬筑路业绩、愚公精神;有的则是记载单位个人捐款出资、支持修路的义举,从中可见锡崖沟精神在当时的影响。夏日,游览碑园,在松荫下观摩碑刻,缅怀锡崖沟人当年走出大山的历史,思索人生,不仅是轻松的享受,也有精神的洗礼。

青龙湖

青龙湖在碑园以北,青龙谷的末端。村人因地制宜,在这里河筑坝,成为湖泊。湖深处达十五六米,水清见底;湖面碧绿,峰峦倒映其中,妩媚可人。湖边石磐上常有人绘画摄影,夏季,还有人在湖内游泳。关于青龙湖的得名由来,还有一个故事;修桥筑坝时,工地上突然出现了一条大青蛇,长七八尺,从上午呆到下午,一直不走,施工因而无法正常进行,人们不知如何是好。后来有人说,这条蛇想必已在此此修行多年,它是要得一个封号才肯离去。于是焚香祈祷,答应湖建成后,名为“青龙桥”。果然,不大一会儿,大蛇便悄然离去。

青龙谷

由青龙湖向东,在马东岭与石钟山(俗称北山)两山之间,有一条东西走向、长约两公里的山谷,名青龙谷。青龙谷的前段,在东崖村前,石磐河床由东向西呈阶梯状下跌,溪水潺潺而下,形成一级瀑布;两岸绿树相夹,浓荫上蔽,格外清幽。青龙谷的后段,在东崖村这东,谷中巨石磊磊,岈岈碴碴,溪水汩汩,穿流若奔,涛声如雷,甚是壮观。青龙谷尽头,如同一个葫芦的底部,名“葫芦爽”,齐崖峭壁呈弧形围回,耸立其上的是笔架山、东山的秀丽山峰,雄浑雅健,不同凡俗。

锡崖沟景区介绍(自然景观锡崖沟)(3)

甘露源

甘露源在锡崖沟北端、里沟的尽头处,是响水河的源头。这里山谷幽深,林木荫罩,泉水清清,风景优美,天气晴热时游览,最为适宜。甘露源的水清澈甘甜,冲茶煮饭,品味皆佳。据说,饮用此水还可以清心除烦,治愈多种疾病。  从甘露源向里沟的深处再行三四公里,还有一个叫“响水仙源”的地方,在那里只能听到呵呵咚咚的流水声,却看不到水在哪里,村里人曾在那里挖掘,寻找水源,但无法找到。据说,那里听到的水声,不是凡间的流水声,是真正的“仙源”,喝了那里的水,就永不在渴,可以长生不老,羽化成仙。

水梯登云

在“甘露源”西南约300米处,老拨浪山与神女峰两山之间,有一道陡狭的山沟从山峰高处斜插到里沟谷底的响水河中。这道山沟有一个别致而形象的名字叫“水梯沟”,意思是说沟里的水像一架梯子,向上伸到山顶,伸入云端。冬春季节,沟内无水,乱石滚滚;夏季多雨,山顶上常有云雾笼罩,沟内则树木蓊荫,就在万绿丛中,一道白波从高处滔滔而下,仿佛是从天上降下一道银梯。传说,登上水梯,就可以平步青云,遨游天界。

双桥烟雨

这一景观在由挂壁公路进入锡崖沟后不远的地方,西崖村的南端,镜湖与响水河的连接处。“双桥”是指镜湖尾部的幸福桥和幸福桥北面约六七米的黄龙桥,两桥都是单拱石桥。这里的风景可以用“妩媚”二字来形容,与游人适才经过的挂壁公路的雄伟刚健正好形成对比。双桥好像两位秀丽的女子,迎接着跋山涉水远道而来的客人,邀请大家在这里流连驻足,休息一下。在碧绿的湖水中,幸福桥投下美丽的倒影,给人一种极其恬静而温柔的感觉,仿佛那是一位面带微笑、脉脉含情的姑娘;黄龙桥边,则是另一番景象,泉水从石磐上跌宕而下,两桥之间,沧浪河(新命。或名“洗耳河”)从西北面斜插而来,与响水河、镜湖汇在一处,成为明净的一泓。北岸上,两只早已不用的石碾静静地陈在那里,几户人家,一座小庙,掩映在绿树之中,构成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图画。当烟雨霏霏之时,这里水更秀,桥更美,绿树人家,朦胧迷离,有一种北国江南的韵味。

赤焰峡

赤焰峡又名女娲峡,俗称锡崖沟大峡谷。全长约15公里,尾段进入河南。峡谷深100多。最宽处约100米,窄处仅有3米。峡谷两边,是红色的丹霞岩峭壁,危然直立,如刀劈斧削,峭壁之上,怪柏横生,虬曲如龙,与红色的岩石相互映衬,白浪滚滚,涛声如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地理学家卢云亭曾对此峡谷的地理成因作过科学分析,称它是“中国北方最雄伟的大峡谷之一”。当地人对赤焰峡的成因则有这样一个传说:上古时,女娲在此炼石补天,赤焰熊熊,映红天地。补天石炼成后,女娲取甘露源之水注于石上,顿时石破天惊,眼前现出一道巨峡,就是如今的赤焰峡。用唐代诗人李贺的诗句“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形容此事,十分恰当。峡谷两边的丹霞岩则是女娲炼石时烧红的。

镜湖映月

镜湖在赤焰峡北段,北起西崖村口,南至龙王桥,全长约700多米,是拦截响水河形成的人工湖。湖水清澈,最深处达40多米,可以泛舟飞艇。湖西边有步道,可以沿湖欣赏湖光夜,山月倒映于湖水中,静影沉璧,波光粼粼,神秘而迷人。镜湖也叫“卧龙湖”,因为从里沟一边的山坡高看,湖面形状像一条卧着的巨龙。

龙潭瀑

龙潭在龙王庙西侧龙王桥下面的峡谷中,由于地形落差,溪水在这里形成瀑布,常年冲击,捣为深潭,深不可测,人称“龙潭”;这里的瀑布便称为“龙潭瀑布”,或叫“龙潭飞瀑”。村人在龙王桥北筑坝成湖以后,又在坝的东南侧凿出水道,让漫溢的湖水经龙王庙东侧落入深峡,龙潭瀑布因此改变了位置。新的瀑布比原来的自然形成的瀑布落差更大,更为壮观,水声如雷,水雾蒸腾,是游人必看的景点。

试胆石

沿峡谷西边的旅游步道,行至尽头,到达峡边崖顶,有一个长约7米、宽约5米的磐石平台,状如大蘑菇,顶部悬空伸向百丈峡谷中。爬在“蘑菇”边向下望去,峭壁森然,危岩欲坠,令人头晕目眩,心惊胆颤,故称“试胆石”。

锡崖沟景区介绍(自然景观锡崖沟)(4)

蚂蚁梯

蚂蚁梯是由赤焰峡顶部通往峡谷底部了一条险道,由于陡峭难行,故称蚂蚁梯,意思是这里只适合蚂蚁爬行。人行在蚂蚁梯上,脚下就是百丈深崖,每行一步都会心惊肉跳,须手脚并用,格外小心。下了蚂蚁梯,可以沿谷底的小道从下面欣赏峡谷的美景。沿不道一直南行,可以到达河南地界。在公路未开能前,这条路是锡崖沟通往河南的惟一通道,所以游蚂蚁梯还可以体味沟里人当年行路的境况。

地下城堡

在小河口村外富裕桥墩的北侧,顺着小河口河谷俯瞰赤焰峡西岸,可以看到一段丹崖,丹崖下部略显倾斜,斜坡上有一道直而狭长的石梯;丹崖的上部有几个黑黝黝的洞口,整段石崖看起来酷似一座隐藏于地下的古代城堡,气垫恢宏,十分壮观。所以这一景名为“地下城堡”。这里原是锡崖沟村里的水电站,水电站今已废弃,但人为设施与造化天险的巧妙结合,却无意中形成了一道奇特景观。

碧水清音

这一景点在大河口河谷与赤焰峡的结合处。站在大河口村外的公路桥上,向东看,桥下是一泓碧水,不知什么原因,这里的水比锡崖沟任何地方的水都要碧绿,宛如一块无瑕的美玉,赏心悦目;向西看,水从桥下的石洞中潺潺而出,淙淙有声,格外悦耳。从桥到赤焰峡的一段小峡谷,上宽下窄,底部是宽深各约一米的一道极其优美的石槽,显然是由水流千百万的不断冲刷而形成,仿佛是“以柔克刚”的一个形象注解;在细看石槽两侧,坚硬的丹岩上勾勒着一道道屈曲流畅、回环往复的水纹,岩石的表面是那样浑圆自然,岩石上又生长着一块块翠绿软的苔藓,似乎又是给“刚柔相济”的美学原理作了一个绝妙的示例,令人不能不感叹天地造化的鬼斧神工。

赤壁天画

沿示焰峡东侧的公路行至距晋豫交界约300米,观看峡谷西边,可以看到长达三四百米的一段峭壁,平展宽阔,如同一卷展开来的巨型壁画。红色的岩石上布满纵横的线条,与岩壁间屈曲横生的翠析构成和谐的一体,俨然是丹青妙手的巨作。

幽谷晴岚

就在观看“赤壁天画”的地点,转头向南,顺着峡谷俯瞰,眼前又是一道美妙的风景。峡谷在这里变得更宽、更深,也更美;两边的悬崖从侧面望去更高、更陡、也更险。悬崖之下,是树木丛生、郁郁葱葱的缓坡,缓坡当中,是曲曲折折、如同白练似的溪水落石出;水声淙宗,从谷底传到岸上,如在耳边。在前方峡谷的尽头处,青峰巍如一道蔚蓝色的画屏横在谷口;青峰周围,常有白云升腾,岚烟飘荡,紫气氤氲。雪晴雨霁之时,日光照进峡谷中,在青山赤壁、白云紫烟中折射,光影迷离,气象万千。

峡中山

峡中山在赤焰峡南段。沿峡谷西侧的道路,经过周家铺,在向南行,踏上峡边的羊肠小道,南望可以欣赏青峰的秀丽山色,下视峡中,就可以看到“峡中山”的景致。赤焰峡南段的峡谷比北段的峡谷宽,大约是由于峡谷边的悬崖经长年的水流冲刷与风化而坍塌堆积,所以在峡谷中形成了小山。小山上林草茂盛,郁郁葱葱;小山脚下白水如练,潺潺而过,景色很是别致。游“峡中山”的妙处在于感受特殊地形造成的视听差异,当山上有羊群时,因崖高峡深,山羊和牧人从上面看起来只有拳头大小;而羊叫声,羊铃铛的叮叮声,牧羊人的吆喝声,则由于空谷传响而历历历在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