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天择杂谈》原创,欢迎关注。《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带你进入精彩的军事历史世界~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是美国第34任副总统和第37任总统,中国人通常称其为尼克松,尼克松毕业于惠蒂尔学院和杜克大学,先当律师,后入海军,复员后曾两次选入参议院。1968年参加总统竞选获胜。1972年谋求连任成功。

尼克松访华带来了什么(尼克松访华前夕)(1)

尼克松曾在1972年和1976年两度访华,是首位在任期间访华的美国总统,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为了做好访华准备,尼克松认真研究了中国的文化风俗,美国历史上对华政策,尤其研究了新中国成立前美国和中国国民党的关系,研究了蒋介石。尼克松说了这样一段话:

当蒋的军队出师北伐,试图用军事手段统一中国的时候,中国有些地方在外国人手中,有些地方为军阀所割据,还有些地方处于混乱的无政府状态。蒋在挺进途中逐渐聚焦起中国最强大的军队,几年后中国统一,他被拥为统治者。然而,这种统一主要是名义上而不是实际上。蒋压倒了对手们,却并未制服他们。

尼克松访华带来了什么(尼克松访华前夕)(2)

可以说尼克松的话一语中的,指出了蒋介石政权失败的根本原因。比如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的力量很弱小,从军事力量的对比上看,国民党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国民党内部却帮派林立,形不成合力,蒋介石的竞争对手都知道一个朴素的理念:红军不能被消灭,如果红军被消灭,蒋介石下一个对付的就是自己。所以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总有国民党将领伸出援助之手,比如山城堡战役。

1936年底,为粉碎国民党军进攻、争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亲自部署,彭德怀前线指挥,红军在宁夏海原、预旺及环县山城乡马掌子山、断马崾岘、哨马营一带与国民党军胡宗南部进行了一次重大决战,史称“山城堡战役”

尼克松访华带来了什么(尼克松访华前夕)(3)

当时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刚刚会师,总兵力不过3万多人,而且武器装备简陋,后勤供给也非常困难。相比之下,蒋介石调集第1军、第3军、第37军、东北军第67军、骑兵军共5个军30多万人的绝对优势兵力,妄图趁红军立足未稳又十分疲劳之际,把红军尽早拖入决战,一举歼灭。

由于国民党军采取密集的队形进攻,我军一直找不到歼敌良机,当时我军的主要指挥员是彭德怀,他一次又一次提出作战计划,但一次又一次被放弃,不得不一步步向后撤退,回旋的余地越来越小,我军确实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尼克松访华带来了什么(尼克松访华前夕)(4)

1936年11月,在西安督战的蒋介石眼见红军逐渐陷入绝境,在西安召开高级将领会议,志得意满的蒋介石像打了鸡血一样,发表了他激情的演讲,用他那很难听懂的浙江话信心十足地向部下宣布:红军“已是穷途末路”、“目前已经到剿匪的最后10分钟”、“有绝对把握消灭共产党”。

其实蒋介石说的话虽然有危言耸听的成分,但红军确实陷入的危险的境地,蒋介石激情的演讲很快便传到了蒋介石称为好兄弟的张学良耳中,而参加围攻红军的第67军、骑兵军就是张学良的部队,而同时第67军、骑兵军的主要指挥员王以哲向张学良报告了战场上的情况,令张学良感到的事态的严重性。

尼克松访华带来了什么(尼克松访华前夕)(5)

张学良的东北军曾经被蒋介石调到河南、湖北“围剿”红四方面军,但屡遭打击,最后被调到贫穷偏僻的陕甘地区,参加对西北红军的进攻,结果劳山、榆林桥、直罗镇,东北军对红军三战三败,遭受重创,损失近3个师的兵力,第110师师长何立中、第109师师长牛元峰也丢了性命。

张学良知道蒋介石让东北军围剿红军有一个很重的原因就是借刀杀人的险恶用心,他和王以哲说:如果红军被消灭,下一个被消灭的就是自己。于是密令东北军故意放缓行动,使胡宗南孤军暴露在红军的面前,这正是红军苦等多日的战机,于是发起了进攻胡宗南部的战役,红军歼灭国民党军1个多旅,终止了中央军对陕甘宁苏区的攻势。

尼克松访华带来了什么(尼克松访华前夕)(6)

蒋介石指挥30万国军围剿,为何却被3万红军大败?尼克松给出答案,其实毛主席也给出了答案。毛主席论述中国革命为什么能取得胜利,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蒋介石政权内部的勾心斗角,蒋介石名义上统一了中国,然而实际上所能指挥的部队十分有限,这是蒋介石失败的根本原因。

天择:蒋介石可以说是类似封建时代的一个枭雄,但是站不到政治、理想和信念的高度去统一人心,相比较共产党以理想和信念团结起来的军队,国民党军的内耗太大,所以蒋介石被人评价为:内战内败、外战外败。

尼克松访华带来了什么(尼克松访华前夕)(7)

《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欢迎关注,带你进入精彩的军事历史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