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历来有办喜事张贴婚联的习俗。婚联,不仅可以用来表达对新人和家人的祝福,而且可以烘托气氛,把喜事办的热热闹闹。
据本人观察,婚联的内容和用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一是古典引用。记得小时候,有些大户人家的人结婚,大门上经常贴“诗歌杜甫其三句,乐奏周南第一章”的对联。向父亲请教,他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直到好多年之后,自己才知道诗人杜甫有“四喜诗”。即:“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原来“其三句”,指的是“洞房花烛夜”!而下联的“周南第一章”,则是指《诗经》的第一首诗。即:“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把上下联结合起来理解,意思是说:洞房花烛,人之大喜;男婚女嫁,珠联璧合。
这副从古时候留传下来的婚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在已经少有人懂得,也很少有人再用了。
二是通俗易懂。
婚联的内容和用词,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用一些通俗易懂、吉庆祥和的词语来表达对未来生活的祝福,已成为当代婚联的必然。例如:“鸾凤和鸣昌百业,鸳鸯合会庆三春”。“琴瑟和谐家庭乐,婚姻白头幸福多”。“红花并蒂迎着朝阳竞放,鲲鹏比翼争向浩宇高飞”等等……
不过,这些一般的通用婚联,无论谁结婚都可以用,难免给人一种缺少个性和创新的感觉,也不具有欣赏价值。
三是不拘一格。
根据新人的具体情况去精心创作,可以让婚联妙趣横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的两位老同学结婚,在班主任老师的鼓动下,大家给他们编了这样一副对子:“两个老同学,青梅竹马;一对新夫妻,吉日良辰”。
这副婚联是从新郎新娘自小在一起上学的情况出发,以“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着墨,不仅符合实际,而且恰当自然。
四是名字镶嵌。
嵌名是对联的一种创作手法。即把新郎新娘的名字,或明或暗地镶嵌在对联中。这种方法创作起来有些难度,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
例如:某学校的两位老师在中秋节结婚,新郎叫赵长月,新娘叫贺菊花,同事们给他俩送了这样一副对联:“露润花蕾菊正好,笑洒中秋月长圆”。这副对联不单表达了对新人的良好祝愿,又把两人的名字镶嵌其中,还点明了结婚的时间,让人读后意味无穷。
镶嵌入联并非适合于所有的新人。如果明嵌不成,也可以暗嵌。记得在部队时,干事余志斌和文工团的演员吴小慧结婚,政治部主任就特意给他们编了一副对联。“半文半武,智勇兼备;又贤又惠,德艺双馨”。
这副对联,上联讲新郎,下联讲新娘;上联有“智”无“斌”,但“半文半武”,即为“斌”字。智斌身为军人,当应习武;职为干事,常写材料,当然能文;一半时间习武,一半时间从文,故为“半文半武”。这样写,不仅暗含其名,也符合新郎的身份。下联不仅镶嵌了新娘的名字,而且赞扬了新娘“又贤又惠”,演艺和品德都可称之谓“德艺双馨”。
五是语意双关。
有时把婚联与新人的职业巧妙地结合起来,语意双关,耐人寻味,在嘻笑逗乐间增加了喜庆的气氛。
我有位同乡是驾驶排长,妻子去部队结婚,战友们利用编写婚联的机会开开玩笑,逗逗乐趣,显示出部队闹洞房的高雅情调。
对联是这样写的:“新路头回走,精心操作别急躁;夜车初次开,谨慎驾驶莫疲劳”。对联讲开车的事,但一语双关,意在言外。在搏得大家开怀大笑的同时,也提高了官兵的文化素养。
除了初婚的对联外,再婚对联也很有意思。记得有位叫赵金虎的同事与刘兰芝女士再婚,朋友们给他俩提了这么一副对子:“庆金虎,东山再起,宝刀不老;贺兰芝,梅开二度,芳馨更浓”。
这副对联有祝贺、有戏谑,即含蓄、又热烈,不仅符合他们再婚的实际,而且符合送联者的身份。犹如一壶老酒,即浓郁醉人,又酒香绵长。
妙趣横生的婚联启示我们,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不管遇到什么事,总不能老板着面孔,只要在生活中发现美,世间就会充满笑声与欢乐! 而这种笑声和欢乐,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挖掘、去创造,以自己的劳动和智慧,给社会增添更多的笑声和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