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爱新觉罗·弘历

性别:男

民族:满

出生日期:1711年9月25日

出生地:大清 北京 雍亲王府 东书院

职业: 乾隆皇帝 清高宗

逝世日期:1799年2月7日(享年89岁)

陵墓:清裕陵

乾隆长期住的宫殿(乾隆皇帝的长眠地)(1)

郎世宁所绘《乾隆帝朝服像》

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四位皇帝,雍正帝第四子,母为孝圣宪皇后,即熹贵妃钮祜禄氏,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1711年9月25日)子夜,弘历出生于北京雍亲王府东书院“如意室”。

乾隆长期住的宫殿(乾隆皇帝的长眠地)(2)

圣德神功碑楼

弘历自幼聪明,五岁就学,过目成诵。康熙六十年(1721年),康熙帝在圆明园第一次见到了97个皇孙之一的弘历(时年10岁),祖父康熙帝见而惊爱,令养育宫中,亲授书课,并随祖父巡幸热河避暑山庄。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康熙帝去世,父亲胤禛即位为雍正帝。由于弘历曾因得到祖父康熙帝的宠爱,而使其父在争夺储位的斗争中处于颇为有利的地位,因而雍正帝即位之初,便把弘历密立为储君,遗诏藏于鐍匣,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弘历九岁才入学读书 。雍正帝选派了朱轼、徐元梦、张廷玉、嵇曾筠、蔡世远等著名文臣辅导弘历学习文化知识和儒家经典,又以宗室重臣允禄、允禧等教其火器使用和弓马骑射。短短几年的时间,弘历便兼通满、汉文,遍习文武。

乾隆长期住的宫殿(乾隆皇帝的长眠地)(3)

牌楼门

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17岁的弘历与出身满洲名门的富察氏结为夫妻,居紫禁城西二所(乾隆即位后改名为重华宫) 。是年,三阿哥弘时因放纵不谨,被削宗籍 ,弘历的有力竞争对手不存在了。雍正八年(1730年),弘历的嫡子出生,雍正帝亲自命名为永琏,隐含继承皇位之意。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帝封弘历为和硕宝亲王,弘历表现出色,深得信任。 自此,弘历经常奉命祭陵、祭孔、祭关圣帝君、享太庙、祭地、祭太岁、祭大社大稷等。

乾隆长期住的宫殿(乾隆皇帝的长眠地)(4)

华表望柱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去世,内侍取出谕旨,宣布弘历即位,以明年为乾隆元年。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皇储永琏病殁,追谥端慧皇太子 。乾隆帝不信丹术,将宫中僧道驱逐出宫,下令严禁呈报“祥瑞”,“凡庆云、嘉谷一切祥瑞之事,皆不许陈奏” 。乾隆帝以很大的勇气调整和纠正了雍正朝某些失误政策,当然他也继承和发展了雍正时所有积极意义的政策,这就使得乾隆朝的政治和经济在康熙、雍正两朝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对清朝的统治全盛局面出现,是一个良好开端。

乾隆长期住的宫殿(乾隆皇帝的长眠地)(5)

石像生

乾隆六年(1741年)七月恢复木兰秋狝,,乾隆帝首次举行木兰秋狝典礼。奉崇庆皇太后至避暑山庄。乾隆十二年又立皇后生的二儿子永琮为皇太子,不久两岁的永琮也死了。乾隆十三年(1748年)二月,乾隆帝东巡,驻曲阜,谒孔林,并赴泰安登泰山。三月,皇后“孝贤”富察氏逝世 在东巡途中 。弘历十分伤心,遂迁怒于庶出的皇长子,皇长子不久忧惧而死,立储的事让弘历伤透了心,他命令大臣不准再提立储之事乾隆十四年(1749年)后,镇压西藏武装叛乱,讨伐大小和卓,平定准噶尔,平息大小金川叛乱。

乾隆长期住的宫殿(乾隆皇帝的长眠地)(6)

隆恩门前广场

乾隆中期,全国各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较大幅度的发展,耕地面积扩大,人口激增,国库充实,整个社会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乾隆四十三年,《四库全书荟要》首先告成后,乾隆四十六年至乾隆五十二年,八部《四库全书》亦先后抄写完毕,并陆续入贮各阁。乾隆三十年至六十年,库银长期保存在六千万两以上,清朝进入了人们赞称为文治武功兼备、疆域空前辽阔、社会繁荣、文化发达的“康乾盛世”时期。

乾隆长期住的宫殿(乾隆皇帝的长眠地)(7)

隆恩门

乾隆六下江南是仿其皇祖父康熙,然而和康熙相比,乾隆下江南游乐的目的大大增加。乾隆出巡是前呼后拥,大批后妃、王公亲贵、文武官员相随。沿途修行宫,搭彩棚,舳舻相接,旌旗蔽空。为搬运帐篷、衣物、器具,动用马六千匹,骡马车四百辆,骆驼八百只,征调夫役近万人。不仅沿途地方官要进献山珍海味,还要从全国各地运来许多食品,连饮水都是从北京、济南、镇江等地远道运去的著名泉水。

乾隆长期住的宫殿(乾隆皇帝的长眠地)(8)

神道

乾隆帝晚年宠信比自己小近四十岁的权臣和珅。和珅从一个三等轻车都尉起步,相貌出众,语言才华超群,书法艺术有造诣等:通满、藏、蒙古、汉语。26岁即任命为军机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等朝中要职。乾隆帝晚年十分孤独,多亏和珅上下沟通,既能让国家机器保持运转,又使皇帝不至于寂寞。而且和珅还能帮皇帝办成很多别人办不成的事,能帮皇帝背黑锅,能为老年乾隆的奢侈挥霍提供财源,所以乾隆帝离不开和珅。于是从乾隆帝晚年以来,和珅逐渐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他可以影响皇帝,被人们私下称作“二皇帝”。和珅十分贪婪,他不仅大肆受贿,还公开索贿。地方督抚为了息事宁人,每当给皇帝进贡都着给他带一份。久而久之,和珅积累起了巨额的家产。封建统治的腐败没落,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乾隆朝末期以后,农民起义的烈火迅速燃遍了大江南北。白莲教起义爆发,数月间遍及川、陕、楚、豫、甘五省,至嘉庆七年(1802年)平定。

乾隆长期住的宫殿(乾隆皇帝的长眠地)(9)

琉璃花门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63岁的乾隆帝已经没有任何理由回避立太子的问题了,这个时候,还活着的皇子只有六人,其中又有两个过继给了兄弟,所以可供选择的就只有四人: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乾隆帝觉得谁都不是理想的人选,但相对而言皇十五子永琰的缺点最少,于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乾隆帝下定决心,立皇十五子永琰为太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 九月三日,乾隆帝御勤政殿,宣示建储密旨,立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定明年归政,改为嘉庆元年。嘉庆元年(1796年) 正月,举行归政大典,自为太上皇帝。乾隆帝在禅位后仍居住在养心殿掌控朝政。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十九日,太上皇在圆明园召见属国使臣,告诉他们:“朕虽然归政于皇帝,大事还是朕办。”

乾隆长期住的宫殿(乾隆皇帝的长眠地)(10)

隆恩殿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公历2月7日),乾隆帝于养心殿逝世,终年八十九岁,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嘉庆帝亲政,正月十三将和珅抄家下狱,正月十八将和珅赐死。上尊乾隆帝谥为“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庙号高宗。 九月,葬乾隆帝于裕陵。

乾隆长期住的宫殿(乾隆皇帝的长眠地)(11)

圣德神功碑

清初顺治皇帝亲自选定昌瑞山麓为皇家的“万年吉地”,于主峰下始建孝陵。第二代康熙皇帝于孝陵之东南建成景陵。第三代雍正皇帝最初也在昌瑞山附近的九凤朝阳山为自己选定了“寿宫”,但工程还未开始,这位皇帝又变卦了,在易县永宁山太平峪修建了泰陵,打破了“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制度。第四代乾隆皇帝登极后,本想跟随父皇,也在西陵选择万年吉地以示孝敬。又考虑到后世子孙如果都效法他,眷恋父子之情,相继葬入西陵,则东陵势必香火冷落,园寝荒芜。为兼顾两陵关系,他便在东陵的胜水峪选了万年吉地。自乾隆以后,清朝皇帝形成了父在东陵、子在西陵的分葬局面,称为“兆穆之制”。

乾隆长期住的宫殿(乾隆皇帝的长眠地)(12)

二柱门、方城明楼

裕陵是乾隆皇帝的陵寝,位于顺治帝孝陵以西的胜水峪,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十七年(1752年)告竣,耗银170多万两。裕陵地宫内葬有乾隆皇帝本人、孝贤纯皇后、孝仪纯皇后两位皇后,慧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淑嘉皇贵妃三位皇贵妃,共计六人。

乾隆长期住的宫殿(乾隆皇帝的长眠地)(13)

宝顶

裕陵自南向北依次为圣德神功碑亭、五孔桥、石像生、牌楼门、一孔桥、下马牌、井亭、神厨库、东西朝房、三路三孔桥及东西平桥、东西班房、隆恩殿、三路一孔桥、琉璃花门、二柱门、祭台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和地宫,其规制既承袭了前朝,又有展拓和创新。

乾隆长期住的宫殿(乾隆皇帝的长眠地)(14)

琉璃影壁

且不说他陵前神路上石像生的数量超过了康熙的景陵(多了麒麟、骆驼、狻猊各一对),单是这座陵寝门前小小玉带桥的奢华与精美,在历代皇陵中可谓独树一帜了。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乾隆十七年(1752 )告竣,历时9年,耗银203万两。乾隆还以修复明十三陵的名义,将定陵等大殿改大为小,偷梁换柱,把上等的木料和石料拿来建造了裕陵。

乾隆长期住的宫殿(乾隆皇帝的长眠地)(15)

地宫入口

地宫内布满了精美的佛教题材的雕刻:三世佛、五方佛、八大菩萨、四大天王、二十四佛、五欲供、狮子、八宝、法器、佛花以及三万多字的藏文、梵文经咒,雕法娴熟精湛,线条流畅细腻,造型生动传神,布局严谨有序,堪称“庄严肃穆的地下佛堂”和“石雕艺术宝库”。裕陵的这些特征既是乾隆皇帝好大喜功、笃信佛教个人意志的体现,也是处于鼎盛时期的清王朝综合国力的反映。

乾隆长期住的宫殿(乾隆皇帝的长眠地)(16)

地宫内壁雕刻

1928年,乾隆帝去世近一百三十年后,军阀孙殿英藉演习之名,率其部下盗掘了乾隆皇帝及慈禧太后陵墓的珍贵财宝。士兵为得棺内珠宝,将乾隆帝后梓棺劈开并大肆搜掠,帝后遗骸四散在地,情况奇惨;据孙殿英回忆说:“乾隆的墓堂皇极了,棺材内乾隆尸体已化,只留下头发辫子。陪葬宝物不少,其中最宝贵的是颈上的一串朝珠,一百零八颗中最大的两颗是朱红色,和一柄九龙宝剑,剑鞘面上嵌了九条龙,剑柄上嵌满了宝珠……”关于乾隆裕陵中的宝物,因无详细记载可查,仅能根据发现的赃物及孙殿英部盗墓时所用的车辆之多来推算了。早在盗陵之前,孙殿英就曾以“体谅地方疾苦,不忍就地筹粮”为名,向遵化县征调大车30辆,可想而知这30辆大车要装多少宝物。

乾隆长期住的宫殿(乾隆皇帝的长眠地)(17)

地宫石门

逊清皇室,包括居住在天津日租界(张园)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等满人上告到蒋介石那里,要求严惩。此事一时轰动全国。孙殿英连忙从东陵赃物中挑选一批珍贵的,其中一柄九龙宝剑,剑面上嵌有九条金龙,剑柄上嵌有宝石,孙托戴笠送给了蒋介石;另一柄宝剑托戴笠送给了何应钦。乾隆颈项上的一串朝珠,有108颗,据说是代表十八罗汉,是无价之宝,那最大的朱红色的两颗,孙在天津时送给了戴笠;慈禧的枕头是一个翡翠西瓜,孙托戴笠送给了宋子文;慈禧嘴里含的一颗夜明珠最为珍贵,开是两块,合拢是一个圆球,分开透明无光,合拢则透出一道绿色的寒光,夜间在百步之内可照见头发,孙将这件宝物也托戴笠送给了宋美龄。孔祥熙和宋霭龄见后十分眼红,孙便又挑选了两串朝鞋上的宝石送去,才算了事。并将价值50万元的黄金送给了阎锡山……故久悬未决的东陵盗案不了了之。逊帝溥仪派人前往东陵收殓乾隆、慈禧等先祖,亦只能找回部份遗骸,勉强砌回主体,并将乾隆帝后遗骸合葬一棺,重新安葬后封闭地宫。1975年经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同意,河北省文物处监督指导下,遵化清东陵文物保管所开启并清理了裕陵地宫。

乾隆长期住的宫殿(乾隆皇帝的长眠地)(18)

雕刻的佛花法器、梵文经咒

裕陵地宫里的每具棺椁的四角,各有一块重达数百斤的龙山石,将棺椁牢牢地固定在棺床上。龙山石下部伸出的四棱形榫,根部细,头部粗。榫插入石制棺床上的长方形眼中,向旁边相通的方眼一推,由于这个方眼口小下大,龙山石便被牢牢地固定在棺床上。龙山石上面凿有纵向和横向的通槽。椁的竖向边棱被卡在龙山石的纵向槽内,椁底部伸出的横向边棱被龙山石横向的槽卡压,这样棺椁既不能升起,又不能前后、左右移动。然而1928年孙殿英匪兵进入裕陵地宫时和1975年清东陵文物保管所清理地宫时,竟发现乾隆帝的棺椁不在棺床上,而是顶住了第四道石门。既然棺椁的四角都被龙山石牢固卡压,怎么会飘浮起来呢?至今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乾隆长期住的宫殿(乾隆皇帝的长眠地)(19)

乾隆皇帝棺椁

东陵盗案发生后的1928年8月,逊帝溥仪派满清遗老载泽、耆龄等人进行善后处理。他们在清理裕陵地宫时,发现了一具完整的女尸。参与清理重殓的清室遗臣在东陵期间所写的日记中,都曾提到此事。据这些宗室遗臣判断,此具女尸就是《延禧攻略》魏璎珞的原型、嘉庆皇帝的生母孝仪纯皇后,卒年49岁。裕陵地宫中的6位墓主人,有比她先死先入葬的,也有比她晚死晚入葬的;有比她年龄小的,也有比她岁数大的。为什么其他5人都成了一堆乱骨,唯独她却尸体完整,没有腐烂,面目如生?至今无法解释。

乾隆长期住的宫殿(乾隆皇帝的长眠地)(20)

裕陵地宫内的卡棺石

2011年7月小编到此一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