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产品角度思考问题(没有人格的产品)(1)

以新品大潮作为最突出的现象来观察烟草行业目前的竞争状况,尽管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其乱象,并且有深层次的非市场因素的矛盾积累和放大,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当前新品大潮所代表的产品创新驱动的现实结果,却恰巧顺应了这个时代快消品行业消费需求变化的趋势。

稍微往外看一眼,快消品行业巨头可口可乐连续九个季度营收下滑,与碳酸饮料业务下滑相对的是非碳酸类饮料却在保持增长。深蓝曾不止一次地为新品正名,并指出传统大单品的下滑是一种必然。这种观点的提出必然面对很多反对的声音,毕竟新品之乱象直接关系到工作压力以及终端试验成本等问题,于是就容易将针对新品本身的讨论简化理解为支持目前的新品乱象。

对于乱象,市场有其看不见的手在发挥效用,混沌之中必然会涌现有序的力量,而那些自身无力摆脱混沌的无序力量,仅为大潮之势所挟的随机新品,也必然被市场选择所忽略。所以对于工业企业来说,要做的依旧是发现用户需求,想办法在产品和信息过载的环境中构建自身的话语优势,在混战中以更低的成本实现产品与消费者的连接。对于终端零售户来说,也要提升自身的选品能力,这跟选股票一个意思,需要对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变化有更多的思考,以此指导自己的选品策略。

当看到跨越、行者、天天向上、小目标、紫光、牛仔、黑冰、创客这些新面孔的时候,可能有许多行业人习惯性地投出反对票。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对这些产品创意的无感很大原因是你并非它们的目标群体了,就像你现在根本看不懂肯德基的广告语言了。认为这些产品太个性、受众太窄、市场太小的人,这实际依旧在靠经验主义去判断一个事物,而忽略了媒介、市场、需求逻辑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

认知升级,代表着对事物理解方式的变化,并能够从变化中抽象出工具性的方法论来指导市场行为。以IP这个热门话题为例,这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就像西游记这个内容原型,每年你都会看到内容的再创作,不论是影视剧、喜剧小品,还是你们公司年会节目。为什么人们这么喜欢用里面的角色?因为信息连接成本最低,相比重新塑造一个角色或剧情,用已有原型的改编更容易收获受众的接纳和认知反馈。吴声提出超级IP的概念,正是基于这样的底层逻辑,为这个时代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工具和认识事物的角度,并总结出可执行的方法论。围绕“内容力、人格化、自带流量、变现能力”这四个关键词即可开展IP化运营的营销落地。

产品即内容,用户即媒介

产品即内容,这是我们认知升级首先要更新的一种认识。传统的产品设计是首先聚焦于产品价值,然后再从外围构建内容,诉求于传播环节的落地,产品和传播是独立的模块。超级IP的核心是内容,以此为工具去思考产品的设计和运营,这就要求产品承载更多的职能,应该作为内容聚合的综合体而存在,而不只是作为使用价值的承载媒介。

企业在产品设计时就需要把自己逼到最难处,思考如何在不做广告的前提下让产品自己具备连接用户的能力,并且能够使用户成为传递信息的渠道。这种极端假设,一是源于烟草品牌传播受限的现实,其二正是遵循了低成本连接的基本逻辑。

如何从产品角度思考问题(没有人格的产品)(2)

以贵烟行者为例,这包产品的设计思路在行业内具备开创性,从产品命名上直接指向了一个具象的人群,区别于常见的模糊化的,单纯强调文化味道的传统命名方式。产品名的精准指向,配合包装的元素应用和风格设定,使产品能够作为内容整合体低成本连接目标人群,实现信息的无损化传导,有能力实现让产品自己长脚,让用户作为媒介带动产品传播。对比一下行者与珍、韵、雅、和、喜这类常见的命名,你能直观感受到它们之间在用户连接成本上的巨大差别,凡是需演绎、解释、过滤,则必有信息衰减,这同时也意味着较高的成本。

人格化赋能

IP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人格化的定义标签,代表拥有持续的内容生产力的魅力人格。不同IP的独特性也就体现在人格化定位的差别。

如何从产品角度思考问题(没有人格的产品)(3)

故宫不是IP,但故宫淘宝这个账号是;董明珠不是IP,但网红董小姐是,差别在于后者拥有聚焦的人格化定位,能够源源不断地被谈论、被举例,持续创造内容和流量。因为人格化的赋能,产品不再是功能的表达,在使用价值之外更加突出媒体化的表达,用户因为爱它的人格和调性而爱它的产品。就像故宫淘宝所卖的雨伞、胶带、团扇在产品属性上并无特殊,用户消费的实际是故宫淘宝这个IP的魅力人格。三只松鼠和良品铺子,你更愿意选择哪个?MUJI有店铺开始卖菜了,ZARA也开始卖家居用品了你知道吗?

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品大潮中的烟草产品开发与运营,必先诉求人格化属性,构建低成本连接有相同偏好用户的能力。我有一个爱好极限运动的朋友,冲浪、滑雪、越野、潜水都有涉猎,当我第一次把行者拿给他的时候,什么信息都没有介绍,我只看到了他眼中的亮光,他留下了两个字:对路!与此个例相照应的是,贵烟在产品的推介上也聚焦于这个对路的人群,使产品在越野拉力赛、摩托车巡游活动当中与行者们亲密接触,让行者发现行者,让行者找到人的媒介。

IP化产品运营需要人格化赋能,更需要能够主动发酵、自我生长、可衍生、再创作的持续内容进化的支撑。围绕人格化的持续内容更新表现出去中心化的特征,完全区别于传统烟草品牌一套文化、一个故事、一个卖点重复讲十年的老套。因为每个人心中多少都对探索外面的世界有所期待,所以行者在文化和情感上具有较强的进攻性,有能力突破人群边界。每个行者对于行者之人格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自身映照,汽车圈和摩托车圈如此相近但也一定有其差异。因此,贵烟行者能够通过人群的延展而不断获得内容的更新,这使得行者在内容上具备了自我生长、持续更新的进化能力,也作用于势能的不断丰富。运营势能就是运营IP,有势能就有连接。

内容的自然涌现、用户创造,这与挖文化、编故事、憋创意之间的差别,最终也聚焦于成本的差别。

相信小众的力量

“你不用关注中间消费者,只需讨好一群有特别喜好的怪咖,就可以依靠这群狂热者来撼动市场。”——《时间怪咖》

移动互联网对个体价值的赋权、自由连接网络的高度成熟,为制造小众文化的流行提供了最优质的环境。人即媒介、人即渠道的社群经济下,消费者越来越追求小众自我,而不是大众趋同。消费者在寻找自我差异的过程中,重新聚合成了新的族群和新的消费文化。最优商业价值的不再是大众审美和趣味,而是亚文化社群。亚文化本身具有病毒传播的属性,这给小众裂变传播和形成大众流行的机会,通过小众制造舆论标签,通过亚文化形成流行。

如何从产品角度思考问题(没有人格的产品)(4)

如何从产品角度思考问题(没有人格的产品)(5)

NMD运动鞋、小白鞋,各种明星定制版、限量版,甚至iPhone流行的初始流量、小米的发烧友论坛、喜茶的排队内容,还有IQOS用户、蒸汽玩家快速扩容,这些流行现象背后都有亚文化社群的力量和优质流量的支撑。中国有嘻哈本来源于嘻哈文化的小众,如今不也走向台前成为面向大众的一个爆款节目了吗。公路商店、newbeeren这些传播亚文化的公众号,经常轻松收获10W ,其中也不乏关于烟草的内容,这都是值得研究的样本。

越小众越是能够形成优质流量,亚文化之所以是主流文化,恰恰是因为毫无摩擦,毫无浪费的精准连接。小众才是大众,越小越大,小中见大是社群化生存的重要特征。当一个品牌拥有了自己的个性化用户群,便进化出了这个时代商业新物种的第一条基因链。精准的连接能够实现更具效率的变现能力,所以贵烟行者深入越野、户外群体的活动,每次都能直接带来几箱产品的销量变现。

今天的市场已经被解构,每个人都处在各自多重的社群和圈层环境中,已经没有统一市场、大众消费、大众品牌。像王老吉这样靠一个单品卖到三四百亿的案例以后将很难出现,更多的会是一个新品牌集团公司下面有很多几十亿的小品牌,每一个品牌都只打一类细分人群。

如何从产品角度思考问题(没有人格的产品)(6)

烟草品牌想要再造百万箱量级大单品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只有聚焦人群价值面向细分市场去逐个抢山头,才有机会获得最大的价值变现的可能。贵烟这几年的发展有非常值得参考的经验,国酒香深入酒圈、跨越搭界了互联网创业及茶叶圈,行者正在快速收割与户外、越野相关的社群,面向单个群体的产品都有转化大众流行的机会,而另一个角度来看,当企业能够把一个个人群资源拿在手里,多个看似小众的市场不正是在向大众聚合吗?

如何从产品角度思考问题(没有人格的产品)(7)

没有人格的产品,不足以谈未来。在人以群分的时代,尤其对于传统强势大品牌来说,在新品开发中请忘记你的辉煌历史所带来的品牌优越感吧,不要只寄希望于老牌复出的情怀或者单纯聚焦品质特色的产品价值,只有充分挖掘人群价值,使产品通过魅力人格直达受众,才能在低成本连接用户能力的竞争中立足。

没有人格的产品,不足以谈未来。对于零售户选品来说,也应该对谁家产品能够更有效地连接用户有自己的理性判断,然后尝试把你的资金和陈列资源更多地留给那些人格化的产品吧,相信你会在试验中有所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