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沙晚报网】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10日讯(全媒体记者 贺文兵)站在宁乡第二大水库洞庭水库的大坝上眺望,只见民居蓝瓦白墙庭院整洁,阡陌交通串起美丽乡村,山上树木青色泛黄,仿如一幅美山水画……9日,记者在宁乡市灰汤镇洞庭村灰汤飞鸭养殖基地,见到了正在直播间直播带货的该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张文初。

宁乡旧名(改变了宁乡这个村)(1)

如今的洞庭村,家家户户通上了水泥路和柏油路。图片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贺文兵 摄

沿湘江二级支流乌江而上,至乌江源头就是洞庭水库主坝下的洞庭村。洞庭村在长沙市的西南边陲,与韶山、湘乡等地交界。2021年1月,36岁、有着17年党龄的张文初回家参加洞庭村村级换届选举,并当上了洞庭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

“当年,镇里给我们村下达了硬指标,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所有农田必须种植双季稻。 突然要求种了一二十年单季稻的农民种双季稻,困难可想而知,因为种田赚不到钱。”张文初告诉记者,刚上任的自己为了完成全村双季稻的种植任务,只好想出“由村上统一流转不愿种双季稻农户的农田,分片承包给村上8个种粮大户耕种”的办法。这一办法后来被称为“洞庭种粮模式” 在宁乡推广。

宁乡旧名(改变了宁乡这个村)(2)

一条3公里长、6米宽的黑化亮化产业路成了洞庭村的致富路。

“耕作机械、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由村里统一垫资购买。育秧、耕田、插秧、田间管理等,由村里请技术人员指导。”张文初介绍,早晚稻收割时,承包大户将稻谷送到村里指定的地点,村里核定质量和重量后统一售卖,粮款打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账户上,村里按约定的分成比例再把钱打入承包大户和流转农田户的账上。

这种模式,种粮大户不需要生产成本,生产过程无后顾之忧。张文初告诉记者,2021年,1400亩流转农田,村里除去垫付的生产资料成本、拨付给承包户每亩500元的管理费用以及总量近80万元的用工工资后,历年来为空白的村集体经济历史性地因种粮创收了50万元。“这一种粮模式既解决了农田抛荒,承包大户和农田流转户都受益。今年,村上流转的农田达到了1700亩,村集体经济翻了一番,两年共进账115万元。”

宁乡旧名(改变了宁乡这个村)(3)

张文初在灰汤飞鸭养殖基地的直播间直播带货。

俗话说手上有钱好办事。近两年来,洞庭村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得到了修缮,完成了10公里长的“家家通”水泥路硬化,修建了一条3公里长、宽6米的黑化亮化产业路。通过向省市争取项目资金,目前,洞庭村300万元规模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已经开工,乡村振兴计划和美丽乡村建设正在同步推进,实实在在的成果村民看得见、摸得着。

“道路通,产业兴,人心齐,既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需求,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保障。”张文初信心百倍地说,村支两委将抢抓机遇创产业特色、抓集体经济、改村容村貌,用三五年时间,将洞庭村建设成为产业振兴、生态家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宁乡旧名(改变了宁乡这个村)(4)

阡陌交通串起养丽乡村。

本文来自【长沙晚报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