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镁资源方面非常有优势,全球大概85%的镁都是生产于中国,然而,2020年,中国出口5042.13吨镁制品,赚到了1987万美元。平均下来,每吨出口价格为0.39万美元。
同一年,中国进口99.29吨镁制品,花费了379.23万美元。也就是说,每吨的进口价格为3.82万美元。也就是说,我国镁制品进出口价格之间,有至少10倍的差距。大部分的钱其实都进了欧美企业的口袋,而非我国。这是为什么?
其中一个原因是,我国只能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向发达国家出售经过粗略加工的原镁产品,然后再以十分高昂的价格进口金属镁深加工产品,由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以现有的“单打独斗”的分散的产业形态,很难在短时间实现整个产业的突破,更难以向镁业价值链高端的目标进发。
从原生镁锭到镁合金,再到镁板、镁棒、镁丝等,最终到做成汽车轮胎、手机外壳,深加工的程度越高,产品附加值就不断增加,这不仅是技术创新的过程,更是产业组织创新的过程。因此,涉及全行业的产业组织创新便成为当务之急。
随着疫情的好转,经济逐渐恢复,短时间内对全球资源的需求都在增大,对供应链的压力也与日俱增。目前国外疫情尚未完全解除,造成供应链断链问题还很严重,国际物流体系受阻。让镁价暂稳定在高位,对镁企是一个利好;但是如果企业长期依靠浮动的镁价决定利润率,却也不是长久之计,尤其是“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镁产业未来发展如何,还应“风物长宜放眼量”。
总之,从长远发展来看,能耗双控政策的趋严有利于推动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布局以及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过程中,镁企如何变挑战为动力,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才是长久发展之道。(文/木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