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68岁的梁阿姨情绪有点低落她发现自己双腿的膝关节后方都长了一个肿物,肿物慢慢变大,肿胀感也越来越明显,还出现了各种活动受限的问题,严重影响生活于是到医院就诊,检查发现是复发的“双膝腘窝囊肿”,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关节镜诊疗技术?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关节镜诊疗技术(关节镜下实现一术多治)

关节镜诊疗技术

最近,68岁的梁阿姨情绪有点低落。她发现自己双腿的膝关节后方都长了一个肿物,肿物慢慢变大,肿胀感也越来越明显,还出现了各种活动受限的问题,严重影响生活。于是到医院就诊,检查发现是复发的“双膝腘窝囊肿”。

原来梁阿姨十多年前就曾因为腘窝囊肿做过切除手术,现在膝后还清晰可见手术疤痕。接诊的是清远市人民医院骨科五区主任王湘江。经过综合考虑,他建议梁阿姨进行关节镜微创手术,仅有3个5毫米手术切口,既可以治疗膝关节内病变,又可以切除腘窝囊肿。

手术几天后,梁阿姨双膝关节疼痛缓解,腘窝囊肿消失,自己能下地行走活动,顺利出院。

骨科常见疾病,中老年人尤其多见

腘窝囊肿是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膜肌肌腱之间的滑囊膨胀形成的,是腘窝内滑液囊肿的总称,又称Baker囊肿。发病大多是由于滑囊发炎或者继发于关节内部病变产生积液。积液在关节腔内压力持续升高,然后通过膝关节后内侧室腓肠肌与半膜肌之间一个非常薄弱的裂隙样结构,向后内侧腘窝部扩张形成囊肿,是目前骨科的常见疾病。

“继发性比较多见。”该院骨科五区医生杨浪介绍,腘窝囊肿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多见于中老年人,腘窝囊肿的形成大多由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感染性因素、关节炎或是膝关节退行性疾病。这种囊肿大多是与关节腔相通的;原发性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腘窝囊肿多由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膜肌肌腱滑囊直接形成,并不与关节腔相通。

而腘窝囊肿的症状与囊肿的大小、有无合并关节内疾病相关。在早期,通常无临床症状,可表现为膝后触及肿块,部分则表现为膝关节后侧或后内侧疼痛、憋涨感及关节僵硬感,有时会出现膝关节过伸疼痛。

当肿物增大或合并关节炎症时,会出现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关节肿痛。还有部分患者的腘窝囊肿会破裂进入软组织,典型表现为小腿突然的疼痛,有时伴小腿肿胀。在小腿、内踝或足背出现变色或瘀斑。

可以同时治疗关节内疾病

腘窝囊肿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及囊肿类型决定。对于囊肿小、无症状的腘窝囊肿可暂不处理,通常可自愈或进展十分缓慢。对于囊肿大、合并膝关节炎、有疼痛、肿胀症状的,或是虽然没有疼痛,但是囊肿体积比较大,弯腿的时候已经非常困难了,影响患者的日常功能。这类的腘窝囊肿则需要行手术治疗,因为囊肿无法自愈,也没有特效药治疗。

“要是按照以往常规手术治疗,手术采取膝关节后侧大‘S’或大‘Z’切口将囊肿切除,不仅手术创伤大、切口不美观且容易复发。”杨浪说,传统的手术方法切口长度可达10厘米,是典型的“小手术、大切口”。而且手术不能处理关节内疾病和关节囊内的单向流通现象,术后复发概率高达50%以上。

另一种就是关节镜下切除腘窝囊肿。通过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腘窝囊肿,不易损伤血管神经,还可以同时治疗关节内疾病,比如半月板损伤、滑膜炎、软骨损伤等,既治疗关节内疾病又切除了腘窝囊肿,做到“一术多治”。

“手术创伤小、切口小、术后恢复快,而且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复发率也会大大降低,是目前主流的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杨浪补充说。

为什么容易复发?

囊肿本身来讲就是一种易复发的病变,无论是在腘窝这个部位还是在身体的表浅部位。只要是囊肿,囊壁没有完全切除干净,就比较容易复发。而且由于腘窝这个部位比较特殊,位置比较深,一旦发生囊肿,不太容易完全切除干净。

腘窝囊肿是和关节腔相通的,会有一个关节的单向阀门,关节液只能从关节内进入囊肿,而不同囊肿返回到关节腔里,所以比较容易出现腘窝囊肿。在手术的时候,即使把整个囊壁全部切除了,但是没有对这个关节后面破漏的管道进行一个结扎封闭,那么手术后就会有液体从关节腔内流到腘窝里面去,造成囊肿再次复发和形成。但是想要找到这个破口有时候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所以有时候手术中,没有办法完全做到原则性的切除和结扎,造成手术后容易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