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荣心强烈的人,往往追求表面上的光彩,并且极力掩盖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人喜欢哗众取宠,喜欢有人追捧从根本上说,虚荣是一种源于自卑感、极力想得到别人承认的愿望,是极力想得到荣誉或别人尊重的一种心理表现一旦虚荣心得不到满足,反而更会加剧自卑心理,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有哪些心理特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有哪些心理特点(处在青春期的青年人)

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有哪些心理特点

虚荣心强烈的人,往往追求表面上的光彩,并且极力掩盖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人喜欢哗众取宠,喜欢有人追捧。从根本上说,虚荣是一种源于自卑感、极力想得到别人承认的愿望,是极力想得到荣誉或别人尊重的一种心理表现。一旦虚荣心得不到满足,反而更会加剧自卑心理。

真正懂得荣誉、懂得生命尊严的人,会从虚荣中超然而出,以求实的精神,坦然面对荣辱,而不去在意一时的浮华虚名。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虚荣的人就始终不见减少。美国成功学家卡耐基指出:“解决人类的虚荣问题,根本不在如何破坏它,而是在如何改善它,诱导它走向有用的方面去。”虚荣是人性的一部分。一个在孜孜以求的事业中追求不朽、而不是在虚荣的熏陶中贪图面子的人,则会控制住虚荣,以求实代替虚荣,从而成为一个成功的、获得了真正荣誉的人。

心态智慧经

虚荣之心害人又害己

虚荣的人不但拿利刃刺进他们自己低劣的感情,而且还要把他的刀头调转去刺伤别人。

哲学家和诗人之所以猛烈攻击虚荣,是因为它不但使个人直接受其损害,而且整个人类的文明莫不间接受其阻碍。

人是天然的懦弱者,他不能离群独居,必须互相帮助,互相亲爱,而后可以抵抗一切危险的侵袭,得到生活的安全。你曾看见过两个小孩的争辩吗?他们都是懦弱者,然而他们都要占上风。约翰讥笑杰克,说他的头发是红的,很不体面,而对于自己的黑发,很觉得光荣自大。杰克因自己的头发遭到约翰的嘲笑而感受到侮辱,觉得痛苦极了,他便设法挽救,竭力寻找约翰的弱点,于是他反驳道:“我的头发虽然是红的,可是我的父亲有一辆卡迪拉克的上等汽车,而你的爸爸却只有一辆普通的福特车。”结果是约翰和杰克成了对头,使得本应正常的社交关系,就为了虚荣而丧失了交往。这个故事,可以说是整个人类历史的故事,从古至今,人类的舞台都在演着这个故事。白种人自夸他比全世界有色人种都优胜;男人自夸他比一切女人都荣幸;美国人向德国人自夸;德国人向波兰人吹牛;波兰人向匈牙利人逞强;而匈牙利人以为他比蒙古人厉害;蒙古人也不肯示弱。虚荣的圈子是整个儿的,无怪敏感的诗人要说:“虚荣,虚荣,世界上一切都是虚荣!”

虚荣的方式很多,像不同的人种、身体,乃至眼球的颜色,鼻头的大小等等,都可以作为表现虚荣的资本。土耳其的女人,他们以肥胖为荣;而美国的女人,却以瘦长为美。不问虚荣所表现的形式如何,都是虚荣罢了!

俄国沙皇时代的贵族,他们的虚荣是坚不可摧的,他们自以为他们高贵的地位,总不至于动摇了。谁知道到了现在,这些曾不可一世、自鸣得意的贵族后人们,很可能在君士坦丁堡污秽的酒店里洗菜洗碗呢!总之,无论哪一种自大虚荣,都没有绝对的安全。

虚荣有一种特性,是取攻势不是取守势的。所以,虚荣的人,不但拿利刃刺进他自己的低劣感情,而且还要把他的刀头掉转去刺痛别人;凡是虚荣的人,会感到周围都是他的仇敌,这是肯定的结果。他们难以享受到生活上人与人互相之间的快乐,而且会时常向他的伙伴宣战。

由于虚荣心而发生竞争的惨剧,那是最不幸最恶劣的事。人们因虚荣的竞争而送掉性命的惨例举不胜举,而虚荣的人能够永远维持虚荣的例子却是屈指可数!凡虚荣的人,他总有一天会和他的邻人、同事、老婆、儿女,甚至不知虚荣为何事的自然界发生冲突,而结果一定是一败涂地;虚荣虽然可以自欺欺人,但它断然逃脱不了伤人并自伤的结局。

人类的虚荣之心,已经是根深蒂固,发展得十分普遍,难以铲除的了。是否可以把它利用到好的方面去呢?至少,它的悲惨的结果,是否可以设法避免呢?这些问题,现代的心理学家给了我们肯定的回答。

解决人类的虚荣问题,根本不在如何破坏它的问题,而在于如何改善它,诱导它走向有用的方面去的问题。

虚荣只要用到对人类社会有利的路上去,它就不但无害,而且有益。谁骂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伟大的人物是虚荣的呢,然而他们永远是世界上最光荣的人。

所以,要做一个成功的青年,就不要让虚荣之心害人害己。

一味地追求名利是滋生虚荣的温床

每一个人都渴望满足自尊,都希望获得荣誉,但这种获得必须经过辛勤的努力和踏实的劳动。虚荣则恰恰相反,它只要荣誉,不要艰辛;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因此,虚荣心总是那样的尴尬滑稽。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谁都不想默默无闻地活一辈子。自古以来,大多数人都把求名、求官、求利当作终生奋斗的三大目标。但是在追求功名利禄的过程中,应该量力而行,超过自己能力之外的追求,常常达不到目的,而达不到目的,又不甘心淡泊平凡生活的人,就势必会由于追求的心情太过迫切,从而产生邪念,走歪门邪道,做出一些让人耻笑的行为。在中世纪的意大利,有一个叫塔尔达利亚的数学家,在国内数学界享有崇高的威望,他经过自己的苦心研究,找到了三次方程式的新解法。这时,有个叫卡尔丹诺的人找到了他,说自己有千万项发明,只有三次方程式对他是个不解之谜,他为此而痛苦不堪。善良的塔尔达利亚被哄骗了,把自己的新发现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卡尔丹诺。没想到几天后,卡尔丹诺以自己的名义发表了一篇论文,阐述了三次方程式的新解法,把塔尔达利亚的学术成果据为己有。他的这种做法虽然在一段时间里蒙蔽住了人们的眼睛,但时间毕竟是考验一切的,事情的真相终究大白于天下了,现在,卡尔丹诺的名字在数学史上已经成了科学骗子的代名词。卡尔丹诺本也不是无能之辈,靠自己的努力他也完全可以在自己的领域中有所建树,但遗憾的是,人心不足,“名”迷心窍,聪明反被聪明误,弄巧成拙,美名变恶名。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万般皆下品,惟有“做官”高。当官可以满足自己的权利欲,可以致富,可以光宗耀祖,所以一些人,为了让别人高看自己一眼,常常无中生有地吹嘘自己有个一官半职,或自己是某某官位显赫者的亲人或亲戚,到处招摇撞骗。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到头来,骗人又骗己。

人生活在世界上,追求自己的利益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果用不择手段的方式去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那就走入歧途了,必然会受到生活的惩罚。

要成功就要下决心远离虚荣

如果你想成功,就要下决心远离虚荣,把虚荣心从你的生命中根除掉。

希望博得他人的赞美是人的一种无可厚非的正常心理,然而,人们在获得了一定的赞美后总是希望获得更多的赞美。所以,人的一生就常常会掉进为寻求他人的赞美而活的爱慕虚荣的牢笼里面。事实上,这也就流露了需要征得他人的赞美和同意的虚荣心理:你对我的看法比我对自己的看法更重要。

如果你渴望他人的赞许或同意,那么,一旦你获得了他人的认可,你就会感到幸福、快乐。但是,如果你陷入这种无法摆脱的虚荣之中,那么,一旦你没有得到它,你就会感到身价暴跌。这时候,自暴自弃的因素就会潜入进来。同样,一旦征求他人的同意成了你的一种“必需”,那么,你就把你自己的一大部分交给了“外人”。在爱慕虚荣心理的驱使下,为得到他人的赞美,“外人”的任何主张你都必须听从。如果“外人们”不同意你,你就不敢轻举妄动(甚至在很小的事情上)。在这种情况下,虚荣心使得你选择的是让他人去申诉你的尊严或留给你面子(他们对你满意时才会给你面子)。只有当他们给予你表扬时,你才会感觉良好。

这种征得他人同意的虚荣心极其有害,但是,真正的麻烦随着事事必须请示他人而来。如果你果真携有这样一种虚荣心,那么,你的人生就注定会有许多痛苦和挫折。而且,你会感到自己的自我形象是软弱无力的,是没有社会地位的。

一定要让这种征得他人同意的虚荣心走开。如果你想获得个人的幸福,你必须将这种征得他人同意的虚荣心从你的生命中根除掉。这种虚荣心是心理上的死胡同,绝不可能使你从中得到任何好处。

莫让虚荣蒙蔽你的双眼

虚荣心太强的人,很容易被别人恭维的话迷惑,而贻误大事。

虚荣心过强的人,最容易被一两句赞美之词迷惑,而对对方投以信任。这种例子,在生活中是很多的。喜欢被赞扬是每个人的天性,可如果一个人怀有不切实际的虚荣心,那就会招来意想不到的后果。有一次王某乘坐火车旅行,坐在对面卧铺上的那位陌生旅客,突然用一种非常羡慕的口吻说:“大哥,你是一位大老板吧!”王某本来只是一位公司的业务员,听了这句恭维话之后,心里甜丝丝的,并没有辩解,只是态度暧昧地笑了笑。对面旅客又不失时机地递过来一句:“我一看你就不是一般的人,特有企业家的气质,有领导者的风度。”于是王某深深陶醉了。两位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一瞬间似乎都找到了车上遇知音的感觉,两人热烈地攀谈起来,越谈越热乎,越谈越投机。几句话下来,双方都欣喜地发现两个人的目的地都是广州,而且都是“有身份的老板”。对方已经知道王“老板”这次是去广州谈一笔大生意,因为这次出发恰巧秘书有事脱不开身,公司业务又繁忙的很,公司里实在抽不出别的人手来,可是这桩买卖又特别重要,所以只好自己只身前往。而密码箱里带有大额钱款,所以王某一再嘱托对方一路上要多多照应,等到了广州一定重谢。对方忙不迭地说:“小事一桩,什么谢不谢的,出门在外,大家理应互相照顾,更何况我们还一见如故呢。像王老板这样有能力、有魄力的人,平时我想巴结还巴结不上呢,只要以后王老板在生意场上多关照关照,就比什么都好。”几句话说得王某心花怒放,两人称兄道弟起来,互相恨不得把家底都告诉对方。

过了一段时间,王老板有些饿了,要对方一起去餐车吃饭,对方一副忠心耿耿的姿态:“大哥,你先去吃吧,我照看一下我们的行李,等你吃完回来,你再照看着我们俩的行李,我再去吃饭。”王“老板”看人家说的诚心诚意,就一百二十个放心地去吃饭了。等他酒醉饭饱回来时,他的兄弟连同两个人的密码箱都不知去向。箱子里真的有很多钱呀,王某脸上顿时大汗淋漓,急忙报警,可是这时火车已经停过好几站了,到哪去找他的“好”兄弟呢?

在今天的社会中,蓄意为之的赞美与夸奖比蒙汗药的效力更大,它同样能把一个虚荣心强的人熏倒,让他犯糊涂,丧失警惕之心。

有很多骗子就是很会利用人的虚荣心理,来诱使对方上当受骗。可悲的是,一些人事后,发觉自己因为虚荣的缘故上当受骗了,还会因为虚荣的缘故,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上了当受了骗。

心态修炼营

彻底摆脱虚荣心的困扰

其实“面子”是一把双刃剑,它会伤害别人,也能伤害自己。处在青春期的青年人,应当学会如何克服虚荣心理。

这里有一个青年人的真实故事:自小学时起,他的成绩就一直是全年级的第一二名,班长、少先队大队长、三好学生,都非他莫属。父母因为他而骄傲,对他的未来也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上初中、高中、参加工作以后,各种光环依然包围着他。长期过多的荣誉,确实刺激了他学习的动机,但同时又使他将这些荣誉看成是自己生命的组成部分,甚至超过自己的生命。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他外语成绩仅以1分之差而成为第二名,他受不了了。作为科代表,落得这样名次,没脸见人。因此他不好意思上学,父母只好找老师商量,老师出于爱惜他就在全班同学面前宣布,因为判卷错误,多扣了他2分。他的面子挽回来了。这时老师、家长还只认为他有进取心、好强,有出息,却没有意识到他的心理素质太差。高三填报志愿时,因为虚荣,放弃了自己喜爱的文科专业而报了热门专业“外贸英语”,这所大学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材生,尤其是“外贸英语”专业,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名次,他每天都在与其他同学进行一场心理战争,以保存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虚荣心。然而在毕业时,因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联系到一个理想的单位而觉得没脸见人,离毕业还有几个星期的时候,他自杀了。其实,这位青年是因为虚荣心而毁了自己的前途。虚荣心强烈,会严重困扰与危害原本正常的生活,其特征表现是:

其一是将自己的名誉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往往“死要面子活受罪。

其二是取悦于他人。取悦于他人的目的完全是为了获得他人对自己的肯定、积极的评价。

其三是过分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他们不是通过独立的自我分析来认识和了解自己,而是依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每个人身上的虚荣心都有强弱之分,在它表现较弱时,还不能使人意识到其危害;可是虚荣心较强是由较弱发展而来的,在强烈的虚荣心驱使下,会令人产生各种可怕的动机,这种动机所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虚荣心是使人走向歧途的兴奋剂。因为它能燃起一个人的邪念,能促使人失去理智的控制,最后导致终生的遗憾。

要想克服虚荣心强的缺点,应做到以下几点:

(1)自尊与自重

世上万物,无不有度,人有人格,国有国格。每个青年都要做到自尊与自重,但要以人格的要求为本。做人起码要诚实、正直,决不能为了一时的心理满足,不惜用人格来换取。一些少女为了满足虚荣心,牺牲了自己最宝贵的贞操,便是发人深省的教训。

(2)寓伟大于平凡之中

只求内心的真实的美,不图虚名。例如雷锋同志,以火一样的热情,投身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甘做无名英雄。为青年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3)做到有自知之明

这要求一个人能够正确评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成绩,也看到自己的不足。经常地检点自己,承认差距,取长补短,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4)正确对待舆论

虚荣心与自尊心相联系,自尊心又和周围的舆论密切相关。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观见解,不能人云亦云,只要自己有正确的认识,不为舆论所左右,是不会铸成终生遗憾的。

如果你活着是为了取悦于他人,为了获得他人对你的积极评价,甚至把名誉看做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还有什么比这更累的呢?!

拒绝虚荣,追求健康持久的爱情

虚荣心理是恋爱中的消极心理。健康持久的爱情,离不开感情的相融和心灵的共鸣。这就需要把互相了解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惟恐失去爱情而求助于虚荣的做法,结果往往是饮鸩止渴,适得其反。

恋爱中虚荣心的表现很多,归纳一下,主要有三个方面。

(1)择偶标准上的虚荣

爱慕什么样的人,选择什么样的人做终身伴侣,反映着择偶者的恋爱观和心理水平。不错,爱情没有模式,许多爱情的萌生也很难说是有意选择的结果。不少爱情是在不知不觉中到来的。然而,对爱的反思,对爱情发展的审度,则不能不召唤理智的介入,因而又鲜明地反映着一个人的情感和意识倾向。

择偶标准中的虚荣心理,实际上就是对“面子”的考虑胜过对人的考虑。只要对方给自己“增光”,不管其为人如何,思想、感情、个性能否同自己契合,都可以成为“意中人”。当然,这里的增光也就只能打上引号了。有些人一心要娶个漂亮的姑娘做伴侣;有些人一心要嫁个富裕的男性做丈夫;有些人只要对方有亲朋在海外,经常有“洋货”捎来,就可以一见钟情;有些人看到对方有个“高官厚禄”的“好爸爸”,就情窦大开……如此种种,追求的并不是对方的人品、个性、志趣、修养等等内在素质,而是能为自己提供多少“面子”的外在条件。当然,从人的心理表现看,绝大多数人都有趋望心理,喜欢与有名望者结识、交往,这里也有某种好“面子”的因素。但虚荣心理同趋望心理不完全一样。虚荣心可以表现为“趋望”现象,也可以表现为“趋望”现象的反而。例如,追求名望比自己低,而经济或外表条件远比自己优越的异性,并以此作为一种荣耀。不错,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不能说在择偶标准中列上“美貌”这一条就是虚荣心,但把这一条作为主要标准,并以此来衡量恋人是否理想,就烙有虚荣的印记了。

有的人隐瞒工作岗位,谎报家庭情况,夸大经济收入等等,也都存在着虚荣心理的反映。

(2)恋爱方式上的虚荣

恋爱作为一种过程,是同恋人间的互相了解形影相随的。这种了解,本来与金钱并无必然联系。也就是说,了解可以在共同爱好的活动中自然增进,也可以在有意接触的约会中逐步加深。当然,适当的文化娱乐、旅游远足、饮食聚会,也是恋人相约的媒介,但绝不是钱用得越多,派头越大,媒介的粘合力也越大。恋爱方式中的虚荣心理的表现,则是把金钱作为增进感情的主要媒介。饭店要上高级的,东西要买昂贵的,送礼要送值钱的,否则就看不起对方,或者就认为自己低人一等,这是同爱情的本义相悖的,实际上也不利于恋人间的正确了解。

不过,也有另一种虚荣心理,同膜拜“财神”相反,它是以炫耀似懂非懂的知识为特征的。有些人常常在恋人面前海阔天空地乱吹一通,以此显示知识渊博。有这样一个男青年,首次迎接女友登门,特意布置了一个书橱,除了自己的几十本藏书外,还向朋友借了百把本书,这也是虚荣心在作怪。

(3)婚礼安排上的虚荣

有相当一些青年,在结婚消费中片面追求“排场”,以致实际消费超出了经济能力和客观需要,从而给婚后生活带来了危机。按理说,量入为出,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是谁都懂得的消费原则,为什么婚事筹备中仍会出现种种追求排场的现象呢?原因也无非是这样几点:一是炫耀,别人都没有而我有;再是比较,别人都有我怎么能没有,这几种心理都同自尊心有关。前面我们说过,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有希望得到别人尊重和好评的愿望,问题在于,什么才是值得别人和自己尊重的东西?

人的虚荣心的发生,没有固定的条件,但是,当某种东西想得到而得不到,想不失去而无法不失去的情况下,尤其容易产生虚荣的做法。

有的人在追求一个异性而尚无把握的情况下,就容易迎合对方甚至不惜歪曲自己的本来面目,有的人发现自己钟情的人态度逐渐冷淡时,也可能用弄虚作假的办法来加固已经脆弱的情丝。这些都是符合心理发展规律的,但也是不足取的。

恋爱中的虚荣心理,由于造成了相互了解的虚假成分,因而,潜伏着爱情的危机,当这种虚假性被对方识破以后,就难免产生龃龉。即使双方都有虚荣心,互相迎合,由于抽取了爱情的正确基础,感情也是不牢靠的。

法国著名哲学家柏格森说过:“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他的话未必全对,却也揭示了相当一部分的生活真实。对虚荣心的克服,将有助于我们用正确的恋爱观去追求人生最美好的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