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明 高启《春暮西园》

绿水盈池,芳草满堤,花飞蝶舞,尽管时节已近暮春,可独属于田园的那份清新自然,和盎然生机,依旧那样让人满心欢喜。

此诗的作者高启有着“明代诗人之冠”的美誉,他出身富贵之家,自幼聪敏机警,少时即以诗闻名,16岁时被淮南行省饶介聘为幕僚。

可高启这个人生性淡泊,不喜欢应酬,厌恶官场的尔虞我诈,向往安静的隐逸生活,对于入仕并未有表现出多大的兴趣,从这首田园诗中就可见一斑。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高启的隐逸思想在其组诗《梅花九首 其一》中体现得尤为深刻,在此诗中,诗人借物抒怀,写出了他洁身自好、高洁自守的美好品格。

苏轼的梅花诗展现出的人生态度(明朝才子一首独具匠心的咏梅诗)(1)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明 高启《梅花九首 其一》

简译:

梅花秉承瑰丽的姿容,只应该居住在缥缈的仙山,不知道是谁将它移植到了江南,使其处处可见。

大雪漫山的时节,梅花如高人隐士一般独卧其中,月光朗照的夜晚,她又像月下翩翩独舞的美人。

隆冬时节,竹林萧瑟,它们依傍在梅花的疏影中,腊尽春回,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

咏梅的佳作从南朝诗人何逊开始,他的诗句无人能及,梅花从此再无知己,这些年又开了几回呢。

苏轼的梅花诗展现出的人生态度(明朝才子一首独具匠心的咏梅诗)(2)

赏析:

这是一首别具匠心的咏梅诗,诗人借物抒怀,以高士和美人来比喻梅花,赞美其超凡脱俗的美好品质,从而来抒发自己孤傲高洁的情操,和不同俗流的坚贞不渝。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首联写梅花气质出众和不同俗流,首句写其出身,秉绝世姿容,生长在空灵缥缈的仙界,次句写其偶落凡尘,遍布江南,世人才有缘与之相见。

琼姿”谓瑰丽的姿容,通常用来形容梅花,“瑶台”即玉石装饰华美的高台,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李白曾诗曰:“若非群玉山头见,曾向瑶台月下逢。”

首联语出不凡,赋予梅花以人的品质,它超凡脱俗,不同凡响,即便是坠落凡尘,亦是一样的冰清玉洁,不染尘埃,忠贞自守,花且如此,何况人乎?

苏轼的梅花诗展现出的人生态度(明朝才子一首独具匠心的咏梅诗)(3)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颔联是久为传诵的千古名句,首句誉气节,次句赞美貌,这一联引用两个典故,进一步赞誉梅花的内在美和外在美。

首句典出《汝南先贤传》,汉时名士袁安没有出仕时,有一次洛阳大雪,人皆饥寒,多出门乞食,独他僵卧一室,只是怕打扰他人而已,后来人们就以“袁安困雪”为典,赞誉虽处困穷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和陆游一样,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吟咏赞颂梅花,多从其傲霜斗雪入笔,然高启却独辟蹊径,将梅花誉为遗世独立的高士,与白雪共处,独享清幽寂寞。

次句典出隋人赵师雄月夜林中逢美人饮酒的典故,传说赵师雄游罗浮山时,夜里梦见与一位芳香袭人的女子共饮,醒来发现自己睡在一株梅花树下,原来梦中的女子就是梅花。

山中高士,林下美人,皆是可遇不可求的高洁雅逸之人,他们不慕虚名薄利,独守清幽寂寞,梅花堪当此名,诗人亦堪当。

苏轼的梅花诗展现出的人生态度(明朝才子一首独具匠心的咏梅诗)(4)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颈联以竹衬其疏影,青苔托其芬芳,从梅影和梅魂两个方面来赞美梅花的不同俗流。

疏影横斜,正好衬托起冬日萧瑟的竹影,报春不争春,花落残红,犹有暗香残留,令初春的青苔亦有了春天的味道。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尾联写梅花知音难觅的遗世独立,何郎指南朝文学家何逊,他的《咏早梅》寓情于物,情中有理,抒发自己坚定的情操和高远的志向,是咏梅诗中的佳作。

其实,何逊并不是第一个做咏梅诗的作者,其后也并非没有超过他的咏梅佳作,只是诗人的志趣能与何逊引起共鸣而已。

所以,梅花的知音也就是诗人的知音,千载时光悠悠而过,空守寂寞的梅花,它的知音又在哪里呢?

苏轼的梅花诗展现出的人生态度(明朝才子一首独具匠心的咏梅诗)(5)

写在后面: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

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明 高启《寻胡隐君》

高启此人就如他笔下那株遗世独立的梅花一般,高洁脱俗,与世无争,一生都在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

但是,生逢元明易代之际,他想要全身而退又何其容易,乱世之中,又岂能由得了自己?他本无心出仕,又奈何得了求贤若渴的明朝皇帝朱元璋?

因其博学多才,被征召前去京城编写《元史》,而后又被授予翰林编修之职,陪侍太子,教授皇家子弟,与皇帝互相唱和。

不如早上祈归疏,一蓑归钓江南村。”,别人求之不得的美差,于高启而言就是郁郁寡欢的折磨,他终归还是不顾皇帝的挽留辞职归乡了。

旧宅一架书,荒园数丛菊。”,高启闲散自在的田园生活还未及过稳,疑心极重的朱皇帝就以莫须有的罪名定了他的死罪,那年,他刚刚39岁。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虽英年早逝,简单的心愿也未完成,但是,他如梅花一般的高洁和美好,已被世人铭记,想到“明初四杰”,自然就会想起高启……

苏轼的梅花诗展现出的人生态度(明朝才子一首独具匠心的咏梅诗)(6)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