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26日,这一天是毛主席诞辰110周年,一个七斤三两重的男婴在北京协和医院呱呱坠地。

一名身穿军装的老人匆匆赶到产房门前,颤着手接过小小襁褓,眼里溢满激动的泪水,周围人看着这饴含抱孙的一幕,也都喜悦地鼓起了掌。

一袭军装的女子则是毛泽东的儿媳邵华,得知儿媳刘滨顺利分娩时,邵华正在参加一场学术研讨会,闻讯军装都顾不得脱,马不停蹄赶来医院看望儿媳和孙子。

新生的孙子与逝去的公公同一天出生,谁也说不清这是否是命运的巧合,毛家的血脉有了新的延续,邵华从嫁入毛家后数十年来的愿望,在今日终于得以实现。

邵华只陪伴了孙子五年。

毛新宇夫人刘滨(毛新宇夫人刘滨)(1)

2008年6月19日,邵华病逝于北京301医院。

邵华是毛家的好儿媳、好母亲,她延续了毛家的红色血脉,精心养育栽培毛家后人,将毛泽东思想和红色精神继承并发扬光大。

同嫁入毛家的刘滨也深受婆婆影响,说道:“毛家人就要有毛家的样子。”

回首这位伟大女性的一生,笑对坎坷韧如水,风雨过后尽朝晖。

毛新宇夫人刘滨(毛新宇夫人刘滨)(2)

一句玩笑喜结良缘

在邵华还未出生前,她与毛家的缘分纠葛冥冥之中似乎就已注定,起因却是毛泽东一句无心的玩笑话。

1927年4月,张文秋与刘谦初在武汉喜结良缘,婚后第二天便是中共第五次党代表大会,众人纷纷向这对新人拱手贺喜,祝他们早生贵子。

毛泽东也过来了,笑着对张文秋道:“别人都祝你们早生贵子,我希望你生一对千金,我们两家好对亲家。”

毛新宇夫人刘滨(毛新宇夫人刘滨)(3)

毛泽东有两个儿子,一个岸英,一个岸青,正好两两配对,亲上加亲。

张文秋笑了,说好啊。

彼时大家都只当这是一句俏皮玩笑话,毕竟生男生女哪是谁能说了算的呢,更何况还生俩女娃,都与毛家结亲的概率更是微乎其微。

但谁也没想到,这谁也没放在心上的玩笑话竟是一语成谶,张文秋后来当真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刘思齐嫁给了毛岸英,二女儿邵华也嫁给了岸英的弟弟毛岸青。

后人提起这段传奇往事都要啧啧称奇,感叹缘分天注定,姐妹花同入毛家,亲上加亲结良缘。

毛新宇夫人刘滨(毛新宇夫人刘滨)(4)

姐妹俩也与毛家两兄弟有过一段青梅竹马的好时光,邵华回忆起那段时光,脸上总是带着幸福的微笑。

毛泽东总是忙于工作,再加上哥儿俩早早就失去了生母,没有人照顾他们,经常骑着车跑到张文秋家院子里玩。

毛岸青比较粗枝大叶,性子也闷,鞋穿坏了,袜子秃噜到脚板心都不吭声,张文秋发现后就带着他去街上修鞋,还时常给兄弟俩洗衣做饭。

张文秋很怜爱这两个命运多舛的孩子,把他们当作亲生孩子一样关怀呵护,一定程度上弥补兄弟俩缺失的情感需求空白。

毛新宇夫人刘滨(毛新宇夫人刘滨)(5)

1957年,毛岸青结束在苏联的学业,去了大连休养,从那之后,邵华跟毛岸青恢复了鸿雁往来,在信中互相鼓励安慰对方,成为彼此的精神支柱。

1960年,邵华也因病休学,在姐姐刘思齐的陪伴下来到大连疗养,与毛岸青重逢。

此时的刘思齐已与毛岸英喜结连理,成了毛岸青的大嫂,兴许是想到了当年那句玩笑话,毛泽东非常关心孩子们的交往,也得知邵华和岸青此前经常通信,隐隐有为两个孩子牵线搭桥的意思。

但毛泽东深知岸青的性子,童年的坎坷经历为他留下极大的心理创伤,毛岸青的性格十分内向寡言,他很担心儿子因为不知道主动就错失一桩好姻缘,便给毛岸青写了一封信。

毛新宇夫人刘滨(毛新宇夫人刘滨)(6)

在信中,毛泽东让儿子好好接待刘思齐和邵华,又关切地试探了下两个孩子的交往情况:“听说你同邵华通了许多信,你们是否有做朋友的意思?邵华是个好孩子,你可以好好同她谈一谈。”

毛泽东的确很喜欢邵华,她和思齐一样,都是自己看着长大的,看着她们从活泼女童长成亭亭玉立、知书达理的少女,而且若是能促成这桩婚姻,两家就真的亲上加亲,当真成就一桩美事。

毛泽东不仅关怀儿子的物质生活和学习,也经常对孩子的感情世界予以指导,这封信的暗示鼓励意味很明显了,毛岸青再内向,心里还是如明镜一样,很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

毛新宇夫人刘滨(毛新宇夫人刘滨)(7)

其实在毛泽东写信前,邵华和毛岸青就都有了将感情进一步升华的想法,毛泽东的这封信,以及信中对邵华的认可性评价,无疑又给双方都吃了一颗定心丸。

于是在毛泽东的关心下,这一年,毛岸青和邵华终于修成正果,结为伉俪。

两人在大连举行了婚礼,毛泽东虽未能亲自到场,但特地送上了给孩子们的新婚礼物。

毛泽东给邵华准备了一块手表,还给小两口的爱巢添砖加瓦,送了他们一台熊猫牌收音机。

毛新宇夫人刘滨(毛新宇夫人刘滨)(8)

当年毛岸英与刘思齐结婚的时候,毛泽东只送了一件自己穿了多年的旧大衣,开玩笑让小两口白天穿,晚上当被子盖,为此还经常被岸英调侃小气。

如今已不是当年刚建国时的情况了,人民的物质生活都有了很大改善,毛泽东当然要送上丰厚的新婚礼物,祝小两口喜结良缘。

那块手表,邵华视如珍宝地佩戴了许多年,直到垂垂老矣,她才爱惜地将这块表收藏起来,那台收音机也早就不能用了,但至今仍摆放在家中,睹旧物思故人,个中意义不可谓不珍贵。

毛新宇夫人刘滨(毛新宇夫人刘滨)(9)

毛泽东对邵华的关心

毛泽东一直都很关心两个儿媳的学习情况,在1950年前,毛岸英还没上朝鲜战场的时候,只要有机会,邵华经常要同姐姐姐夫一起去中南海看望毛主席。

刘思齐和毛岸英还笑称她是“小跟屁虫”。

毛新宇夫人刘滨(毛新宇夫人刘滨)(10)

一次,毛泽东询问刘思齐的学习情况,问得很仔细,一旁的邵华听了忍不住心生羡慕,因为她一直都没有上学的机会。

听着姐姐细声细语对毛泽东汇报学习情况,羡慕极了的邵华忍不住出声,说自己也想上学。

毛泽东听到后很吃惊,关切地问邵华:“孩子,你怎么还没有上学呀?”

邵华就跟他说了,因为一直跟在母亲身边南北转战,东奔西走,在哪个地方都呆不长,更别提去学校里念书了。

毛泽东听完沉吟片刻,道:“好,你放心,孩子你放心,这件事我来替你办。”

毛新宇夫人刘滨(毛新宇夫人刘滨)(11)

回去后,邵华兴奋地睡不着觉,几天后,毛泽东的秘书叶子龙交给邵华一封信,让她去中直育英小学报到,直接找韩校长,进去当插班生就可以念书了。

于是邵华终于有了上学的机会,进入班级后,她学习得很刻苦,每次考试都是“满堂红”——当时学校采用的是苏联那种五分制,5分是最优秀,老师会在学生的记分册上用红笔写个5,满堂红意味着门门都是5分。

毛新宇夫人刘滨(毛新宇夫人刘滨)(12)

邵华终于能像姐姐一样,去跟毛主席汇报学习情况了,她喜气洋洋地拿着成绩去给毛泽东看,毛泽东接过册子之后,目光却略过满篇红艳艳,投向唯一一个3分的体育。

3分意味着才刚及格。

毛泽东对邵华道,还要在体育方面加强锻炼。

而且毛泽东并不认为满堂红一定就是最好的,把所有的精力平均分给各项功课,成绩最后确实很平衡,但并不能突出哪一门才是精通,或许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注在一门最喜欢、认为最有价值的学科上,去钻研、去突破,做到极致。

他不像普通家长那样,强求孩子的学习一定要各方面都开花,不能有偏科和短板,让邵华加强体育锻炼,也是让她增强体质,有时术业有专攻也是很恰当的。

毛新宇夫人刘滨(毛新宇夫人刘滨)(13)

毛泽东这套学习理论很独到,给邵华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

与毛岸青结婚后,邵华也没有停止求学之路,又考上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继续念书,在北大期间,邵华也经常与毛泽东沟通。

毛泽东问邵华,喜欢曹操还是喜欢曹丕、曹植的诗。

邵华不假思索回答说喜欢曹植的诗,尤其是他的七步诗,毕竟七步内能做出如此一首绝唱,实在是才华横溢。

毛泽东却对邵华说,自己更喜欢曹操的诗。

自那之后,邵华也开始研究起了曹操的诗歌,发现曹操诗歌的境界的确是比两个儿子都还要高的。

毛新宇夫人刘滨(毛新宇夫人刘滨)(14)

邵华相夫教子的同时,也不忘追求自己的事业,都是受到毛泽东的影响,毛泽东从来都不希望儿媳们纯然只当除了柴米油盐和孩子丈夫,眼中再无旁事的家庭主妇。

因此后来刘滨生下毛东东后,又考上北大研究生,面临孩子和学业难两全的情况,邵华毅然站出,让儿媳不要放弃学业,由自己来照顾孩子,让她放心去学习。

那一刻,邵华脑海中浮现的是那年在中南海的场景,自己表达了想上学的愿望后,毛泽东微笑着对她道:“孩子,你愿意学习,这很好。”

如今,她也选择成全儿媳的事业,这才是毛家人的胸怀,是毛主席教导他们应有的样子。

毛新宇夫人刘滨(毛新宇夫人刘滨)(15)

低调做人的邵华

邵华与毛岸青婚后十年才拥有爱情结晶,生产时,邵华因高龄而难产,医院火速派人前去征询毛泽东意见:是保大人还是保孩子?

毛泽东不容分说地道:“大人、小孩都要救!”

经过极力抢救,最终母子平安,一个胖嘟嘟的男孩呱呱坠地。

毛泽东感慨道,革命有了第三代,希望他们能开创新世界,于是为孙子起名“新宇”。

毛新宇夫人刘滨(毛新宇夫人刘滨)(16)

当毛家人,责任大于光鲜。

邵华不仅要忙自己的工作,还要承包家中琐事和家族大事,毛岸青身体不好,里里外外都靠邵华一个人撑着,全凭她一个拿主意,以柔弱的肩膀撑起一整个家,这真的很不容易。

除了照顾年幼的毛新宇,体弱的毛岸青,张文秋身体也差,需要邵华照料。

家里的周转都靠邵华每个月的工资,工资要养活这么多人是需要精打细算的,尽管家庭要分去邵华很大部分的精力,但邵华也从不曾在工作上松懈。

毛新宇夫人刘滨(毛新宇夫人刘滨)(17)

邵华在军科院宣传部做内勤工作,内勤是最琐碎的,大小事很多,从打开水到管资料都在邵华的工作范围内。

邵华每天提着一堆开水瓶风风火火跑去打水,也曾为了给单位的同志们采购书籍,乘公交、蹬三轮在西山和海淀之间来回跑。

在这个女人身上,谁也看不出一丝被生活压垮的痕迹,她总是那么干劲十足,不辞辛苦。

毛新宇夫人刘滨(毛新宇夫人刘滨)(18)

邵华从来不抱怨,不因为生活或工作上的重担而心生怨气,给别人甩脸子,她总是和颜悦色,平易近人,导致后来有新同事得知对面那桌坐着的老大姐居然是毛主席的儿媳妇,差点没“嗬”的一声惊叫出来。

足以看出邵华在日常交往中是真的一点架子都没有,从来不因主席儿媳的身份自矜。

毛新宇夫人刘滨(毛新宇夫人刘滨)(19)

有同事的孩子满月,邵华提着大包小包上门去看望,同事的老母亲是农村来的,对朴实和善的邵华心生喜爱。

等邵华走后,同事神秘兮兮地对老母道:“你知道她是谁吗?”

老太太茫然说不知道,这大姐看着挺好的,多和气一人啊。

同事一拍大腿:“她是毛主席的儿媳妇啊!”

老人瞠目结舌,惊得半晌说不出话来。

毛主席生前一直教导孩子们,要夹住尾巴做人,低调做人,为人民服务,而邵华始终铭记于心,也将公公的教诲切实贯彻到底。

毛新宇夫人刘滨(毛新宇夫人刘滨)(20)

1995年,邵华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15位女将军。

戎装笔挺的邵华心情无比激动,她没有辜负毛泽东对她的厚望、党和人民对她的期待,多一份荣耀就多一份责任,邵华已做好毕生为党和人民奉献的准备。

在毛新宇眼中,母亲是一个很沉稳的人,在他的回忆里,母亲身为爷爷的儿媳,大事小事总免不了,也经常要与国内外很多宾客见面,永远都忙不完,换谁谁都有被烦得心浮气躁的时候。

但邵华从没有过这种时刻,她的沉稳超乎所有人想象。

“我的母亲有着非常强大的耐力。”毛新宇如是道。

毛新宇夫人刘滨(毛新宇夫人刘滨)(21)

晚年的邵华无论是工作还是家庭都很充实,孙子毛东东也被她教育得非常好,小小年纪博览群书,与奶奶感情很深厚。

在邵华去世的前两年,伴随着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的临近,确立国花的事项也迫切被政协提上日程,邵华推荐了牡丹为国花。

邵华还爱上了摄影与写作,而毛泽东是她一切的灵感来源,每当看到毛泽东生前的住处与物件,万千哀思便涌上心头。

“父亲匆匆离去,把思念全部留给了我,照顾好岸青父子与小孙孙是我的全部责任,不然怎么对得起父亲对我的厚爱。”邵华伤感道。

毛新宇夫人刘滨(毛新宇夫人刘滨)(22)

昂首走过多年艰辛路,一己之力扛起第一红色家庭,为毛家顶梁立户,巾帼不让须眉,邵华对得起毛泽东对她的评价。

这一生,邵华为毛氏家族倾注了大量心血,对丈夫,她三十年如一日地关怀备至,不离不弃,对儿孙,她言传身教,为毛家延续红色基因,传承发扬红色精神,成为共和国女性一切美好品质的缩影。

末了,她终于功成身退,结束了充实的一生,追随丈夫和公公而去,再无遗憾。

毛新宇夫人刘滨(毛新宇夫人刘滨)(23)

参考资料:[1]毛新宇.母亲邵华[J].新湘评论,2014(04):49-52.

[2]陈仕文.毛泽东的二儿媳邵华[J].世纪行,1998(09):3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