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部由网友假想出来的“脑洞剧”——《淑女的品格》,登上了热搜,火遍朋友圈。虽然这部作品仅仅是个概念,并非真实存在,但也反映出一个现象:越来越多的观众,对能够反映当下女性生存状态的影视作品兴趣浓厚。

应市场所需,讲述女性在北京真实生存状态的网剧——《北京女子图鉴》开播。这部剧不仅描述了怀揣梦想北上的女性奋斗史,更重要的是,它以女性从懵懂到清醒的过程,解开了“为什么来北京”,和“为什么留在北京”的困惑。

从漂到港综(从漂到)(1)

在求职时,每个面试官都必会问陈可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来北京?”在《东女》中,女主绫从年少就开诚布公坦露自己的欲望——成为备受羡慕的人,所以她一定要去东京。陈可却并不清楚,这与我们的教育环境与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中国与日本不同。在成年之前,我们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教育都只有一个目标——考大学,对选择专业和未来,并没有特别明确的想法。大学毕业后,大家在找工作时所得到的指导信息往往也是奔着大城市、待遇好两个要求去努力,希望能够过更好的生活。因此,很多人都做了与本专业毫不相关的工作。

从漂到港综(从漂到)(2)

陈可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普普通通的学历,普普通通的出身,没有多么明确的目标,非要如何不可,或该朝哪个方向走。更多的是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所以她离开家乡,逃离那种一眼就能看得到底的人生,奔赴一个她所知道的金光闪闪的大都市——北京。她觉得只有去北京才能有自己想要的生活,虽然北京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她自己心里也不清楚。

比如在事业上,她做过小公司的前台、外企的策划、商务代理等等,公司、行业不断更换,每次更换都是因为她清楚知道,目前的工作于她并不适合。

从漂到港综(从漂到)(3)

这何尝不是我们自己的经历呢?初来北京,没有人脉没有资源,我们只能被动接受与自己期望值并不匹配的工作,而无法主动选择,但这并不代表你永远只能做这样的工作,“骑驴找马”是每个在北京打拼的年轻人找工作的真实写照。

爱情也是如此。在剧中,陈可经历了好几段爱情故事:有怦然心动的校园初恋,有令人咬牙切齿的渣男,遇到过有缘无份的爱情,也在迷惘时,尝试过妥协将就。

从漂到港综(从漂到)(4)

她的每次遇见和离开我们都感同身受,因为那些故事都真真切切发生在我们身边。

去年,《东女》在中国大热。女主角绫有清晰的目标、有强大的欲望,从东京最底层一步步往上爬。那种“饥饿”的状态令人动容,也备受争议。相比“东京女子”,《北京女子图鉴》中的陈可更像是我们身边的人,我们自己。

从漂到港综(从漂到)(5)

几乎每个年轻的女孩都走过陈可这条路。年少时总觉得自己很特别,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甚至对上一代人的认命和甘于平凡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愤懑。长大后渴望离开熟悉的环境和事物,凭借一腔热血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来到了北京,想尽办法在这里落脚、扎根,在努力可达到的范围内,尽可能去选择过更好、更向往的生活。

就这样,没有引路人,没有启明灯,我们一边努力,一边摸索,在充满未知的北京慢慢前行。

从“北漂”到“北奔”,真正的清醒是找到了自我

在《北京女子图鉴》开播前的宣传中有这么一句话“没有目标的叫北漂,有目标的叫北奔。”

从漂到港综(从漂到)(6)

这句话令人印象深刻。

过去,“北漂”是追寻梦想、拼搏奋斗的代名词。但在这部剧中,有明确的目标,且心甘情愿为了目标奔波,这样一群勇敢追梦的人被冠以新的名词,即“北奔族”。两个不同的字将北上年轻人的两种状态区别开来。

如果说初来北京的陈可是懵懂的,被动的“漂”,那么后期的她则在各种跌跌撞撞中变被动为主动,慢慢成长为为了目标奔波的“北奔族”。

从漂到港综(从漂到)(7)

没来北京之前,陈可通过各种渠道听到传说中的北京,繁华、耀眼,黄金遍地,触手可得。但真正到了北京后才发现,北京的路上,其实连石子都没有。

带着美好愿景闯北京的陈可,一上来就被现实狠狠敲击:借住在好同学、好兄弟处,结果对方图谋不轨,自己只能深夜出走;马不停蹄地找工作,却屡屡碰壁,期望薪资从六千降到“按你们的标准”,却仍没有等来一个机会;计划好和男朋友一起去北京闯荡,左等右等,男友分手的电话在寒冬深夜打来,没工作没住所的陈可,连心都无处安放了。

残酷吗?残酷。可这就是现实。现实生活中没有玛丽苏,也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幸运,大都市为人们提供多种可能性和包容性,却也傲慢又残酷,你想要的,只有拼尽全力靠自己去争取。

从漂到港综(从漂到)(8)

在坎坷中认清现实的陈可慢慢成长。

比如掌握应聘的技巧,让自己薪资翻倍;比如抓住一切机会,实现自己的目标;再比如从不善言辞,变得可以游刃有余地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许多大大小小的转折,让陈可对人生的方向感、目标感越来越清晰。最重要的是,她的成长不仅仅是事业上成功、经济上独立、人生目标明确,而是在经历懵懂、跌倒、迷失后,她真正找到了自我、认识了自我。

从漂到港综(从漂到)(9)

反观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我们穷尽一生都在寻找真正的自我:有的人实现了自己对人生的想象,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有的人则活成了别人羡慕的样子,体面的工作、不错的收入、美满的家庭,就像《东女》中绫想要的那样;还有的人在迷茫与焦虑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目标,以便日子没那么难过。

陈可的十年,解开了同在北京“奔”着的我们的困惑。

一直以来,国产剧中的女性总是带着女主光环出场,品貌出众,身世或显赫或凄惨,之后一路开挂。这样的女性需要依托于男性才能成长,而反映其自身的欲望、心机时,也都出自情非得已的自我保护,始终无法照见属于其个人的奋斗和成长史。

这种无法容纳普通人的剧集难以令普通观众产生共鸣。

而欧美、日韩电视剧中的女性题材尽管独树一帜,精品频现,却始终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有种高级感和距离感,令中国观众难以接近。

从漂到港综(从漂到)(10)

如《北京女子图鉴》这种真实而现实的女性题材令人惊喜。

此外,剧中还有一处惊喜是剧尾的彩蛋,这些彩蛋是对本集剧情的一种解析,希望观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和人物。比如陈可初恋男友杨大赫(魏大勋饰)与她分手的真正原因,究竟是移情别恋还是另有隐情?再比如张超(刘畅饰)一直反对陈可买名牌包包,可背后,他又做了什么?这些反转非常耐人寻味。

从漂到港综(从漂到)(11)

从漂到港综(从漂到)(12)

【文/小熊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