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当官的呼延灼

熟悉水浒的朋友都知道,呼延灼出场是在高唐州这一段之后,太尉高俅的本家兄弟高廉让梁山泊杀了,这个时候高俅上奏皇帝,要攻打梁山,高俅觉得大兵讨伐小小的山贼草寇没有必要,于是保举了当时是汝宁郡都统制的呼延灼。

一般来看,我们都会想,高俅为什么会保举呼延灼呢,应该是高俅知道呼延灼很厉害,也有名声,当然还有开国名将后人这个优良的基因,所以让呼延灼出山,也就理所应当,但是不能不说,呼延灼接下来的表现,是很让我吃惊的。

第一个细节在于呼延灼在高俅面前的自称:

呼延灼禀复:“恩相,【小人】观探梁山泊兵多将广。。。

呼延灼禀道:“【小人】举保陈州团练使,姓韩名滔。。。

读到上述文字的时候,我在想一个问题,呼延灼为什么要自称小人呢,首先呼延灼是有官职的人,似乎官职还可以,是否可以自称下官呢?其次,呼延灼马上就要带兵出征了,带兵出征,也算一员大将吧,但是在太尉面前,不能自称本将或者大将,那咱们退后一步,自称小将总可以吧,小将并不一定年龄小,但是作为谦称总是可以的。如果我本人就是呼延灼,那么我自称什么更合适呢?想了想,我觉得小将这个称呼可能更好。

水浒传关于呼延灼人物性格(水浒传:你不知道的呼延灼)(1)

一般将领在上级面前都自称小将,吏则自称小吏,至于有没有自称小人的人,其实还是有的,比如因病没来点卯,被高俅斥骂的王进,还有误入白虎堂,犯罪受审的林冲,他们俩在高俅面前是自称小人的,当然个人认为,林冲和王进的情况与上述诸人不同,第一是他们俩直接属于高俅管辖,第二是当时都处于请罪或者认罪的状态,自称小人,倒也无不可,具体的情况和分析,与本文主题无关,故此不详细分析了。

呼延灼对高俅自称小人,为何那么多人和呼延灼情况类似,都不自称小人,呼延灼却一口一个小人的?至少我是感觉,呼延灼对高俅那是【非常谦卑的,也是非常讨好】的,当然有的人认为这个是拍马屁,我觉得拍马屁只是从大众观点来看,当然从呼延灼本身或者说一个当官的人角度来看,这个人很懂得做官该怎么做,说话该怎么说,高俅该是个很喜欢阿谀奉承的人,呼延灼说的话,必然让他舒服。

水浒传关于呼延灼人物性格(水浒传:你不知道的呼延灼)(2)

第二个细节在于两入太尉府:

这个事情是这样吗,高俅保举了呼延灼,呼延灼火急火燎的来了,来了之后,先见了高俅,然后天子召见,赐给呼延灼一匹马,然后下朝之后,呼延灼又来太尉府汇报军情,并且提出作战计划了。

对于这一小段细节,金圣叹老先生注意到了,还发了一通感慨

金老先生是这么说的:【金夹批: 未见天子,先见太尉,可叹可笑。】,后来又是这么说的【金夹批:既见天子,又到太尉,可叹可笑。】

插几句自己对金批的看法,虽然金批的很多内容个人不同意,虽然金本和通行的百回本,120回本存在文字上的差异,但是个人觉得不能完全否定金批,当然金批不等于真理,有的时候参考着看,会很有意思

就此处而言,金老先生的看法,个人是觉得有点苛责呼延灼了,毕竟天子不会亲自管事,负责调兵派将,运输补给,发给赏赐的人,还是高太尉,呼延灼去拜会高太尉2次,其实也并无不可,我们不清楚呼延灼和高俅之前具体是什么关系,只知道呼延灼不是高太尉心腹(如邱岳,周昂),高太尉挺赏识呼延灼(尤其是在自己气的要报仇的时候)。而且高俅对呼延灼挺好的,既然挺赏识你,对你算是知遇之恩,那么走动的勤一些,言语上客气一些,其实也是应该的,至少我觉得这个是当官的人的必要礼数,所以我还是觉得呼延灼会当官。当然呼延灼征讨梁山失败了,从小说的角度也不可能成功,但是如果他成功了,给高俅报了仇,高俅应该是会拉拢他的吧,我相信呼延灼到时候也自然有办法应对。

水浒传关于呼延灼人物性格(水浒传:你不知道的呼延灼)(3)

细节四:呼延灼和慕容知府

慕容知府和呼延灼,不是朋友,据呼延灼自己说【青州慕容知府旧与我有一面相识,何不去那里投奔他?却打慕容贵妃的关节,那时再引军来报仇未迟】,一面旧识,能到什么程度呢?我不清楚,但是最起码2个人没有结仇,而且第一面印象应该还不错,有个吧友写过一个关于慕容的帖子,里面认为可能是不是二人都是开国功臣之后?(慕容延钊,呼延赞),可能有道理,但是我更认为,以呼延灼在官场上这么精明,通常不会给人留下坏印象。

关键的一点是,二人的关系,实际上是彼此利用的,一个需要用呼延灼保卫青州,打跑草寇,一个需要慕容知府帮助,将功赎罪,所以二人一拍即可,当然一个会当官的,遇到了一个更会当官的,通常情况下,二人的交流应该没有什么难度,当然这里再插一句,呼延灼在慕容知府面前,用的自称,改为了小将,这里可以照应下前文(小将正要拿那秦明,恩相如何收军?”)

二:江湖经验薄弱的呼延灼

前一部分,从四个细节,我来说了说呼延灼是个会当官的人,这一部分,说说呼延灼江湖经验薄弱

相比第一个结论,其实这里是容易引起争议的,因为呼延灼出征之前,其实说了梁山泊兵多将广,武艺高强,不可轻敌小觑,但是个人觉得,这个最多说明,呼延灼还算重视梁山,和江湖经验没有关系,我说呼延灼江湖经验薄弱,也有这么几点证明自己的观点:第三:吹牛还是拍马?

提起呼延灼,很多人的印象就是,这个人爱吹牛,从打梁山开始,到对阵鲁智深和杨志,到对阵秦明,到若干回后的张清,呼延灼说的话好像不是那么靠谱,于是大家觉得,呼延灼这个人物爱吹牛,其实个人觉得可以再往里推一步

1)呼延灼疑似的第一次吹牛:今次群贼必不敢再来。小可分兵攻打,务要肃清山寨,扫尽水洼,擒获众贼,拆毁巢穴。但恨四面是水,无路可进。遥观寨栅,只除非得火炮飞打,以碎贼巢。随军纵有能战者,奈缘无路可施展也。久闻东京有个炮手凌振,名号轰天雷

其实个人感觉,这一次并不算真正的吹牛,此时的呼延灼确实应是志得意满,信心倍增之时,最多是对梁山估计过低,当然获胜还不够,还有这么个意思,我打赢了,朝廷可以放心了,我现在就缺个炮手,炮手来了,宋江就剿灭了,话语权一般是掌握在胜利者手中的,所以这时候呼延灼说话,高俅能不高兴嘛

2)呼延灼疑似的第二次吹牛:”呼延灼道:“我见这厮们武艺精熟,原来却是杨制使和鲁提辖,名不虚传。恩相放心,呼延灼已见他们本事了,只在早晚,一个个活捉了解官。”知府大喜,

这里来说,其实还不是吹牛,为什么说不是吹牛,因为呼延灼心里不是这么想的,他心里的真正想法,上面都说了【指望到此势如劈竹,便拿了这伙草寇,怎知却又逢着这般对手。我直如此命薄!】这里可以照应我前面说的,对对手估计过低,也说明了,呼延灼拿不下这般对手,对慕容知府这么说,无非是让慕容知府高兴罢了,为什么让慕容知府高兴,因为慕容知府可以帮自己翻身。

3)呼延灼疑似的第三次吹牛:呼延灼道:“恩相放心,小将必要擒此背义之贼。适间和他斗时,棍法已自乱了。来日教恩相看我立斩此贼

如果说前面鲁智深和杨志的交手,慕容知府没看见的话,这次交手可是看的清清处处,有几个官吏还能比慕容知府更了解秦明呢?虽然这里呼延灼是明显下风还是2人平手还有争议,但是呼延灼说的话,那个可真就是完全乱说了,当然为什么乱说,和上面一样。

水浒传关于呼延灼人物性格(水浒传:你不知道的呼延灼)(4)

总之,我就是认为,呼延灼说的话,虽然有的时候确实不靠谱,但是吹牛逼却不是第一位的,真正的第一位还是在于,呼延灼为什么要说这些违心的话,其实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罢了,结合第一部分,依然可以认为,呼延灼是个会当官,会来事的人,哪怕底气不足的时候,瞎话也能说得有声有色。当然我没分析后面对张清的小儿得宠,一力一勇!认得大将呼延灼么?”(然后就被石子打了),其实老呼这个时候,还不是为了宽慰宋江嘛,还说了一句“兄长此言,要我们弟兄何用!

四:智将呼延灼

这一部分,不打算重点来谈了,但是呼延灼还是配的上智将这个称号的,为什么我这么说

第一:呼延灼赚过关胜,做过卧底,虽然是有剧本,但是演技非常出色,知道关胜可能会信什么,关胜可能相信宋江天良未泯,因为宋江在自己快要失败的时候鸣金收兵,所以说呼延灼也说宋江好。当然关胜不可能相信所有人,否则梁山早投降了,于是呼延灼把责任扣给了林冲等人。打黄信时候也是,拍死个假的,露露本事,但也打死名将,不让关胜起疑,虽然说关胜最后中计也有责任,但是呼延灼确实做到了一个卧底的最佳表现,我猜想尤其是两个人大半夜讨论起自己祖先的无上荣光的时候,会不会一起抹抹眼泪。

水浒传关于呼延灼人物性格(水浒传:你不知道的呼延灼)(5)

第二:呼延灼在被捉那一段,其实表现也不错,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呼延灼还怕惊动宋江,还带了100马军以防万一,还蹑手蹑脚和做贼一样杀出去,说明这个人其实还是个很仔细的,并不莽撞,虽然是中计了,可是谁又能放过这个抓宋江的机会呢?在中计被抓的人里,其实他算做得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