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烤鸭来,那可是北京的名吃。有一句话叫“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这个烤鸭是打哪儿来的呢?这得从明朝说起。北京的烤鸭店开得最早的是“便宜坊”,创业于明朝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到现在已经六百多年了,可以说是京城老字号中最老的了。

北京全聚德大栅栏烤鸭(烤鸭不止全聚德)(1)

明朝的永乐皇帝朱棣,占了他侄子的皇位。朱棣本是燕王,封地在北京,而当时明朝国都是在南京。他把侄子的皇位抢了,死后没脸见他埋在南京皇陵下的老子朱元璋。怎么办呢?他在北京这一带实力雄厚,干脆迁都北京城吧。北京的故宫就是在那时正式修建的。后来朱棣死了,就葬在北京西北郊的明十三陵中的长陵,也是十三陵里最大的陵。那他跟烤鸭又有什么关系呢?

北京全聚德大栅栏烤鸭(烤鸭不止全聚德)(2)

话说朱棣把国都建到了北京,来了大量的官员。这些人得吃得喝,而北京周边又不是多富裕的地方,而这些官员又都来自南方鱼米之乡,哪儿受得了这个啊。于是就从苏杭一带往这里运粮食。那会儿可没有火车,于是就用船,从重新疏通了的京杭大运河进京。运粮船拉着粮食走水路运到北京,由此还产生了漕帮。

北京全聚德大栅栏烤鸭(烤鸭不止全聚德)(3)

运粮船走在水上,粮食装在麻袋里,一搬一弄容易散包,还容易着水受潮。怎么办呢?于是就带上一群鸭子,在船后弄一个蓆子给圈上,船走得慢的时候鸭子可以下河在这个蓆子圈里跟着游。鸭子能吃水里边的小鱼,又能吃散了包、受了潮的粮食,所以长得非常好,又因为常在河里运动,瘦肉也多。就这样,这鸭子就从南京带到北京来了。

北京全聚德大栅栏烤鸭(烤鸭不止全聚德)(4)

船家在北京卸了粮食之后就要返回去了,这鸭子就带不走了,因为船上没有粮食喂了,怎么办呢?就把鸭子卖给北京当地的一家店家了。这家店就在宣武门外,菜市口的米市胡同,是一个南方人开的,其实当时也算不上是一家店,就是一个小作坊,这个小作坊专门收购鸭子,拾掇干净后,卖给一些饭馆,或者给有钱的人家送去。

北京全聚德大栅栏烤鸭(烤鸭不止全聚德)(5)

可是要赶上阴天下雨,或者来的鸭子多了,送不出去怎么办呢?这个店的掌柜出了个主意,他把鸭子给烤了,卖烤鸭子。由于这个鸭子来得便宜,他卖得也便宜,周边的街坊四邻互相一走动,都知道米市胡同有家作坊卖的鸭子便宜,一来二去这作坊就有了一个名字——便宜坊。

北京全聚德大栅栏烤鸭(烤鸭不止全聚德)(6)

便宜坊经营的鸭子跟全聚德不一样,全聚德是挂炉烤鸭,便宜坊是焖炉烤鸭。有的朋友问了,什么时候有的焖炉烤鸭呀?根据书中记载,元朝的时候就有焖炉烤鸭子了。后来到了明朝永乐年间,烤鸭子成了御膳房的美食。当时御膳房里专门设立了一个做烧烤的部门。到了清朝,这个部门就叫做“包哈房”。

北京全聚德大栅栏烤鸭(烤鸭不止全聚德)(7)

那会儿吃鸭子也不能老指着船上来,于是北京开始培育鸭子品种,据说叫白河堡鸭,这种鸭子又肥又大,它得靠填食,而不能只靠它自己吃,长不大的时候就愣往嘴里填食,还不让它运动,于是鸭子长得非常快,一般长到五六斤就够烤的了。

北京全聚德大栅栏烤鸭(烤鸭不止全聚德)(8)

烤的时候用焖炉,就是在地上用砖砌一个方的炉子,砖墙下面是炉门,不用明火,里面放燃料,把炉子里面的炉壁都烧热了,然后把治好的鸭坯往里一放,一般一个焖炉能烤六七只鸭子。这炉门只要一关上就不能开了,因为一开就会进凉气,就烤不熟了。可是如果开晚了,这鸭子就烤煳了,所以掌握焖炉烤鸭开炉的时间是一个技术,过去这个技术秘不外传。

北京全聚德大栅栏烤鸭(烤鸭不止全聚德)(9)

一便宜坊烤鸭店从明朝到现在经营了600多年,现在不光有原汁原味的烤鸭,还发展了新品种,比如用蔬菜汁、果汁或者茶叶水把鸭子浸泡入了味,烤制出有果蔬汁味或茶香味的鸭子,非常好吃。

北京全聚德大栅栏烤鸭(烤鸭不止全聚德)(10)

不过说起来,便宜坊的鸭子在北京来说还真是不便宜,您别看不便宜,大家伙儿还挺爱吃,为什么呢?它的烤鸭确实太正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