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是人们习惯上认为语数外物理化学为“主课”,其他的史地科学劳技等为“辅课”,在过去基层农村,小学初中这种分法较为流行。人们不重视“辅课”教育,能考“双百”,就是学得最好的孩子,这“双百”指的就是语文、数学都考满分。除过这两门课的老师,都是带“辅课”的,是没有能力、没有学历或者知识的代名词。随着义务教育改革,主课又加入了外语教学。再到后来,音体美等课目,不仅不是辅课,而且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除了课堂教育,家长花大力气,报各种培训班,加强兴趣教育,力争把孩子培养成为全面发展、多才多艺的全能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辅课”一词,随之成为历史名词。
另一种是指教育体制改革,将中小学校列入事业单位序列,在机构设立时,按《三定方案》将中小学校分为股级、副科级、科级等。以县区、乡镇为例,农村学校一般为股级,乡镇中心校、初中为副科级,高中为正科级。中小学校分设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岗位,管理岗位人员中的负责人,对应单位级别设置。教师进入管理岗位,成为管理人员,执行管理岗位的职级工作,就有了“副科级教师”的存在。
真宁腔调,贴心提示:
文章看点:1、辅课,过去的习惯称呼,指音体美等老师;
2、副科,中小学校为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的老师实行职级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