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请你再打我一次 妈妈再给我一次机会(1)

视频链接:http://v.qq.com/x/page/p3015y3q0mz.html

视频文字实录

导视:一夜之间,八岁男孩无声无息死在自己房间,凶手竟是孩子的亲生母亲。

王真瑱:她大声喊着,儿子,你快点醒过来吧,妈妈保证再也不打你了。

导视:男孩死亡的前一晚,母亲曾四次对他进行殴打,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位母亲下此狠手?

王真瑱:你的英语作业呢?还,还没做。没有做,你怎么能出去玩?

导视:孩子被打的背后隐藏着哪些成年人的问题,以爱之名的暴力该如何被制止?系列节目《守护明天》“妈妈 再给我一次机会”即将播出。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的未成年人法治节目《守护明天》。节目开始之前,我想先请大家看一个九岁的小男孩写给他妈妈的一份保证书。他在这个保证书里边写到,他说妈妈对不起,都怪我上课发呆,不按时交作业,撕纸,笔掉在地上也不捡,这些都是我不应该做的。妈妈,你再给我一次机会。从明天开始,我一定把坏习惯改正过来。这个九岁的小男孩要求他妈妈“再给我一次机会”,他没有得到这个机会,这个孩子没有能活着看到第二天的太阳。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案子,下面我们有请案件讲述人检察官王真瑱。

王真瑱:六年的未检工作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溺爱,忽视,打骂,或是让他们任性妄为,或是让他们自闭害怕,或是让他们痛失性命,每每遇到这样的案件,我都会感叹,如果父母能用正确的方式关心教育孩子,那么他一定不会变成现在这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改变一个孩子,首先要改变他的家庭,我真心希望所有的爸爸妈妈都能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多一些沟通少一些争吵,多一些包容少一些责备,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急躁,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有爱相伴,与爱同行。

大家好,我是检察官王真瑱。今天我要为大家讲述的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案件。2018年元旦刚过,江苏某县工厂职工周芸和往常一样六点多起床,烧水做早饭,她给儿子挤好牙膏,倒好洗脸水,然后到儿子房间打算叫他起床。可是八岁的儿子明明,没有睡在床上,而是躺在了床东边的地上。周芸跑上前去抱住他却发现他全身冰冷,周芸不停地喊着明明的名字,但是明明却没有任何反应。周芸吓坏了,她赶紧拿起手机拨打了120,急救人员赶到现场时发现,明明面色苍白、双眼紧闭,急救人员翻看了明明的瞳孔,摸了摸他的颈动脉,发现已经没有了任何生命体征。孩子,孩子已经没有了,急救人员低声说道。周芸瘫坐在地上,她抱着明明的尸体嚎啕大哭,拼命地摇晃着明明的身体,她大声喊着,儿子,你快点醒过来吧,妈妈保证再也不打你了。急救人员听到周芸的话觉得事情有点蹊跷,于是立即拨打了110。警方很快赶到现场,在现场,警方有了让他们非常震惊的发现。

导视:经过勘查,警方在周芸的家里找到了一根四五十公分长,三厘米厚的木棍和一支缝衣针,在书房的地面上,桌面上,以及沙发和羊毛衫上,警方都提取到了血迹。经鉴定,这些血迹属于明明。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一个八岁的孩子痛失生命?他真的是被自己的母亲打死的吗?事关孩子非正常死亡,在接到警方电话后,未检检察官提前介入,迅速赶到现场。

承办检察官:这个孩子躺在地上,下肢,大腿,小腿,包括这个脚部都是发紫的,屁股上也有,还有这个手臂,双手这个地方也有。

王真瑱:我们很难想象,孩子在这个晚上经历了什么。在警方的讯问下,痛不欲生的周芸交代了那天晚上发生的一切。通过讯问笔录,我们还原了这场悲剧。

今年四十岁的周芸大专毕业,曾经在一所小学当过代课老师。后来和丈夫张强结婚后,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一般,所以在生下明明后,她便和丈夫一起到上海打工。直到2016年,明明该上小学了,周芸希望明明能上当地的重点学校,所以她和丈夫咬牙贷款,给明明买了学区房,也因此欠下了许多债务。为了更好地教育明明,周芸甚至辞掉了上海的工作,一个人回到老家,一边打工赚钱一边照顾明明上学。

案发的前一天是一个周末,周芸和往常一样去单位上班,她在当地的一家物流公司做打包员,经常周末加班。这天临走前,周芸叮嘱明明说,上午把作业做好,下午可以自由活动。午饭后,周芸按照惯例和明明视频,她问明明作业有没有做完?明明告诉妈妈都做好了,周芸听了很高兴。晚上六点,周芸下班回家。明明看到妈妈回来了便说自己饿了。周芸说,先检查完作业再做晚饭。周芸检查明明的作业时发现,语文老师布置的抄写作业,明明根本没有做。这时候周芸开始生气了,你把所有作业拿出来放在这里。明明从书房抱出一本数学试卷,周芸很快翻开到老师布置的那一页,而很明显,大部分都还没有做。你把其他作业都拿过来,明明站着不动。你的英语作业呢?周芸大声问道。明明小声说,还,还没做。没有做,你怎么能出去玩?此时的周芸已经被完全激怒了,她觉得自己每天辛辛苦苦打工赚钱,还特意为明明买了学区房,换来的却是明明一次又一次地撒谎骗自己。愤怒的周芸找出了平时专门打明明用的木棍,一根四五十公分长,三厘米厚的木棍,她让明明伸出一只手,在他的手心打了两下,并让明明今晚必须把所有作业全部做完。明明在挨了两下手板之后,立刻抱着作业跑回了书房。过了一会儿,周芸想看看明明有没有好好写作业,又再来到书房,可是眼前的一幕让周芸的怒火一下子点燃了。

导视:周芸过来一看,发现明明一个字都没写,手里拿着一支笔芯在纸上点,文具盒里才买的几支铅笔又没了。周芸想,肯定是明明又弄丢了,这孩子一直改不掉丢文具的坏毛病,还不停地撒谎。这一下彻底激怒了周芸。

周芸:我用板子打他屁股两下,他就用手捂着屁股,我就把他一只手拖住,又打了他屁股几下,然后他就躺在地上双腿蜷起来,双手在胸前挥舞,他抓住我一只手跟我说,听我解释。我用板子指着他的脸说,这一学期都快结束了,你这一学期说了多少谎?

王真瑱:房间里充斥着明明的哭声和周芸的打骂声,周芸已经完全失去了理智。据她回忆,她自己都不记得那天晚上打了多久,只是觉得怎么打都不解气,直到后来,周芸发现明明的裤子湿了,袜子也湿了,她这才停了下来。周芸呵斥着让明明站起来,去把作文抄一遍。周芸回到客厅拿起手机给丈夫张强打了个电话,你儿子太倔了,撒谎,不写作业,今天我又打了他。据承办检察官说,张强是个不爱说话的人,他常年在外地打工,连跟孩子见一面的机会都很少,更别说教育孩子了。加上周芸性格强势,在家里向来说一不二,所以即便知道明明今天又被打了,张强有些心疼,但也无能为力。周芸挂了电话,再次来到书房时,却发现明明坐在地上,作业还是没有写。周芸更加生气了,她拿起木棍又朝着明明的屁股狠狠打了几下。在暴怒的妈妈面前,明明最终还是认错了,妈妈,我知道错了,我一定好好学习,我不说谎了,我再也不让你操心了。我写,我写保证书。明明还说了一句话,他说,妈妈,你每天都上班,其实我,其实我挺孤单的。周芸听到明明这么说,她也有些心疼,便停下了责备,让明明把今天晚上所有的承诺都写到保证书里。

导视:在一连串的打骂过后,这个家终于平静了下来,明明忍着伤痛继续写着保证书。而此时的周芸却没有想一想,孩子小小的身体如何能承受她连续的暴打。

承办检察官:案发当天是很冷的一个雪天,孩子白天没吃到什么米饭,是点了一个外卖,所以孩子没吃饱,再加上在雪地里玩,气温又很低,所以孩子处在又冷又饥饿的状态之下,还遭遇了这个母亲的暴打,所以孩子身体吃不消。

王真瑱:夜里十点,周芸从自己房间出来,想看看明明的保证书有没有写完。她却发现,明明趴在客厅的沙发上睡着了。周芸担心明明着凉,便叫醒了明明,让他回屋去睡。这时候明明的一个举动已经出现了异常,明明说口渴要喝水。周芸刚倒了一碗热水,还没来得及兑上凉水,明明便端起碗喝了起来,连喝了三大碗。周芸还纳闷,这孩子怎么这么渴?而事后医生分析,其实当时的明明已经出现了脱水现象,只是周芸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而之后,明明说全身无力想睡觉,周芸便抱着儿子回到了卧室、这时周芸发现,明明的脚腕已经发青了,她也觉得自己下手太重了,她想留下来陪明明一起睡。没想到,明明却说,你走,我不要你。周芸只好关了灯,一个人回屋睡了。而第二天早上,便出现了节目开头的那一幕,周芸失声痛哭,声嘶力竭,却再也唤不醒明明。她抱着明明小小的身体后悔不已,可是一切都来不及了。明明就在那个下雪的夜晚默默离开了,再过一个月,就是他九岁的生日,他再也吃不到他最爱的奶油蛋糕。也没有人会知道他将许下什么愿望了。经法医鉴定,明明符合被他人用钝器反复击打,导致全身广泛性的软组织损伤,最终死于失血性,创伤性休克,合并肺脂肪栓塞。

主持人:观众朋友,这里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的未成年人法治节目《守护明天》。我觉得我无法想象,一个不到九岁的小瘦男孩,被他妈妈打到独自一人缩成一团死了,你怎么都想不明白这亲妈干什么,就为多大的事都不值得,这个母亲她是怎么了?

李老师:这个母亲我觉得最最重要的,是她自己在人格上有问题,她的人格问题主要在情绪上。我们常说的歇斯底里,就是当情绪爆发的时候,她是无法自我停下来的。我很遗憾的是这个家庭没有第三个人,如果他的爸爸在场的话,我认为这个孩子可能还有点希望,或者爷爷奶奶有一个在场,也有点希望。

但是很不幸,这个机会都没有得到,所以这个孩子他的结局我们都很悲愤。我们在现在研究当中非常强调,就孩子早年,就是他六岁之前特别重要,而恰恰这个孩子这个阶段交给了爷爷奶奶,因为前面妈妈没有带,然后就会发现他的一些问题,那么发现以后怎么办呢?当妈妈领回来以后,因为对这孩子寄托很大的希望,又投入了非常大的努力,这个时候她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就非常着急想扭转孩子的问题。可是我们知道很多问题吧,它扭转,尤其涉及到行为习惯的问题,你形成是好几年的时间,那你扭转不可能是在几个月之内,所以也就是说她越着急越会造就孩子觉得我改不了。那怎么办呢?我只能说谎。所以他第一是行为习惯没改过来,第二又增加一个毛病说谎,因为他觉得说谎只能应付眼前。因为看到爸妈这个,妈妈的这种态度,所以他的问题是一环套一环。第三个问题就是说,虽然说当过代课的老师,但她缺少一个最基本的作为父母应该明白的道理,就是孩子的问题在大人身上,所以你要调整,你调整,孩子才会调整。她没有调整自己,她又用了更野蛮的方式,以一种强力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她已经在做违法的行为了,只不过这个行为因为没有被别人发现,没有被报警,导致我们没有机会来就是制止这个行为。

这个案件我们细细剖开,我们可以看到,她这个亲自抚养没有做到,然后在孩子形成不良习惯的时候,她没有给予孩子一个缓冲的时间,去耐心地去矫正他,然后让孩子增加了一个说谎的习惯。那么说谎之后,她又用暴力的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认为她是步步错。而这孩子是一个,她教育错误的一个牺牲品。

姚老师:这个案子真的有点沉痛,我们来讨论这个案件,实话说真的有点残酷,甚至有点残忍。但是尽管这个案子是一个很极端的个案,但是我们每个人看这个案件的过程,你会发现,每个人好像都很熟悉,好像每一个家庭都有一个“吼妈”,不做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而且每一个家庭的妈妈都会说,我们做的是“丧偶式教育”,爸爸都缺位了,都不知道去哪儿了。像这些场景如此之熟悉,为什么会是这样?当它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去考虑。可能这个妈妈她是一个个案,但它确实是一个普遍性的现象的时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经常讲一句话,就是一切对孩子的伤害都是在爱的名义下进行的,我相信这个母亲,她对孩子下那么重的手,在她内心世界也是认为我是为了你好。而这种所谓的“为你好”,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也许也是超出了她自己的预想。而我也相信,这个母亲也是想做一个好的母亲,做一个慈爱的母亲,慈祥的母亲,但是什么把她逼成歇斯底里?作业,学习,这是一个我觉得需要去深思的问题。

主持人:这完全是成年人世界出了问题,我觉得我们能看见学校也有问题,不是这一个学校的问题。

姚老师:我们觉得现在就是学校教育绑架了家庭,孩子在学校学习不好,我们以前认为是老师没教好,现在已经转化为父母没教好,我觉得这种现象是要去反思的。小学的教育,以前我们到了高考,父母才开始焦虑,而现在就从孩子在幼儿园,父母就开始在焦虑了。到了小学更加地焦虑。我觉得如果要去反思这个案件所存在的问题,我们不能去忽视我们目前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所存在的问题。

主持人:是,管孩子做作业这个事,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都会心烦的,这个能理解。但是我觉得大部分的家长吧,他看问题的角度就是哪家家长都觉得自己家孩子好,怎么着他都愿意从好处看。这家的家长就奇了怪了,她好像看不见孩子的优点。为什么会这样?

姚老师:我们就是收集过很多类似一种家庭暴力致儿童伤亡的案件,就从比例上来看,基本上造成极端性的死亡后果的,基本上都是男孩。为什么是这样?男孩的成长发育他跟女孩不一样,男孩的成长他实际上都是会比女孩要迟钝一些,要慢一些,他懂事要晚一些。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环境它不允许这些男孩不听话,成长慢。而且在这个案件中我也注意到一个非常值得去关注的一个现象,这个妈妈希望是,是希望通过对孩子的管教来改变这个孩子的命运,甚至改变这个家庭的这样一个命运。我们经常讲一句话“笨鸟先飞”,但是很多笨鸟自己不努力飞,咵,下一个蛋,天天抽这个蛋去飞。这是要去反思的。

李老师:想到那句话叫瓜熟蒂落,它没熟,你就想让它熟,那你用药或用什么,它的结果可能是虽然看似熟了,却存在很多问题。相反,就是你要遵循它自然发展的一个状态,这个自然状态也就是说,我们要把握的关键是什么?是他的人品,是他做事的规则,然后是他的一种规矩和勤奋努力。那么至于他后边的那个成绩是什么不重要。

乔老师:这个人是有差异性的,他是有多样性的,孩子也是这样。有的人他可能一辈子都不爱你这个学校的这种教育,不适应,不爱学习,也成不了你父母想希望他成为的那个才。不可能每一个人都爱学习,都爱学习你这个功课,都能够成才。你一定要知道这种差异性和多样性,你才能容忍你的孩子可能存在着一些不完美,不理想。何况我们父母本身就是不完美,不理想的。

主持人:真希望所有的家长都能明白“瓜熟蒂落”的这个道理,可惜的是很多家长并不明白,生活压力本来就大,自己又内心缺乏安全感,老怕赶不上生活的脚步,被这个世界落下,你就越来越焦虑,然后再把焦虑的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就有了这样一个悲剧。其实我们还是一直没完全弄明白,他妈妈生这么大气到底是为什么?妈妈为什么这么焦虑?这样的恶果酿成了这个家庭会怎么样?这个妈妈会受到什么样的刑事处罚?我们请检察官接着讲。

导视:面对经常说慌的孩子,周芸为何会选择用打的方式解决问题?

王真瑱:小时候她的父亲就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只要不听话,父亲就会打。

导视:孩子不止一次被打,为何暴力没有被及时制止?

王真瑱:张强常年在外地打工,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听周芸的。

导视:不打不成才的观念,给一个家庭带来怎样无法弥补的伤痛?如果及时发现和干预针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暴力?系列节目《守护明天》“妈妈 再给我一次机会”,正在播出。

王真瑱:为了管好儿子,在明明上小学一年级那一年,周芸回到老家和公婆一起照顾儿子,这回周芸发现,原来明明不仅脾气差,行为懒散,还喜欢说谎话。这让周芸非常着急,可是七年的习惯哪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言语说服起不了作用,周芸想到了不打不成才。小时候她的父亲就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只要不听话,父亲就会打。她还记得小学二年级时,有一次因为欠别人两毛钱,被父亲打得手臂肿了好几天。可是周芸觉得,正是这样,自己才能有好的人品,才能读到大专毕业。所以周芸决定,也用同样的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儿子明明。

导视:周芸是拿定了主意,要把孩子的毛病给纠正过来,于是只要明明犯了错,她就常常对孩子动手。

承办检察官:有一次打得比较严重,据爷爷奶奶讲,说是把孙子的手打得都不能端碗了。而嫌疑人她认为只是打青了,手上发青。在这样的,后来这个爷爷奶奶又出来管,然后她就,嫌疑人就说,孩子是我的,打死也不怪你,你们回去。

王真瑱:周芸常说的一句话,这是我自己的孩子,就算打死了也不用你们管。当然这句话,她只是为了让公公婆婆不要干涉自己教育孩子,并非真的想打死儿子。而之后,公公婆婆为了避免争吵,也希望孙子能在一个平和的环境中成长,他们便搬回了乡下老家。对于周芸的这种棍棒式教育,丈夫张强是既不支持也不干涉。张强常年在外地打工,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听周芸的,即便周芸会打电话给他,说起打孩子的事情,可是张强也只是觉得周芸在发牢骚而已,并没有过多地放在心上。

2018年元旦后,张强接到了公安局的电话,那通电话犹如当头一棒打醒了他,他不敢相信那是真的,但又不得不去面对。这时候张强开始反思,可是自责和后悔都已经无法挽回孩子的生命了。张强觉得在这件事情上,自己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周芸被逮捕后,张强第一时间递交了谅解书。

张强:近两年,因为工作等多方面原因孩子的教育重担都由周芸一人在承担,为了孩子真的付出了很多很多。而且因为家庭经济一般,周芸除了照顾孩子的生活,学习,还要上班挣钱补贴家用,经常感觉她身心疲惫,我也未能及时地安慰和分担。现在作为明明的父亲,我能理解周芸当时的处境,相信她当时的本意是好的,对孩子没有恶意。我放弃追究周芸的任何责任,愿意对周芸的行为表示谅解。作为孩子的父亲,孩子已经没有了,我不想再失去老婆,老婆现在是这个家唯一的希望了。我今年三十九岁了,如果老婆能出来,还来得及要个孩子,这个家还能有希望。跪求司法机关给予周芸改过自新的机会,对周芸能够减轻或免于处罚。

王真瑱:事情发生后,爷爷奶奶终日以泪洗面,他们无法接受孙子已经不在人世的现实,而丈夫张强选择原谅妻子。一方面他是自责自己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一方面他不想让这个家彻底地支离破碎。这也是他能为妻子做的最后的努力。检察机关认为,周芸故意实施了殴打孩子的伤害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但周芸主观上并不希望孩子死亡。最终,检察机关综合全案证据情况,以故意伤害罪依法向法院提起公诉。考虑到周芸是因为婚姻家庭矛盾激化引发的犯罪,犯罪后积极抢救被害人,取得了丈夫的谅解,具有坦白情节。检察机关依法提出十至十二年有期徒刑的量刑建议。2018年7月,法院采纳检察机关建议,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周芸有期徒刑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

主持人:假设孩子没有被打死,正正常常地还活着,孩子那一天被暴打了一顿之后已经在检讨里边写了,我保证从明天开始会改掉我所有的坏习惯,请您再给我一次机会。李老师,如果没死,活到明天,您觉得这孩子会因为这顿打改掉所有的坏习惯吗?

李老师:不会的,而且我都怀疑他再过两三年会不会也把他妈干掉。

主持人:我也觉得是。

李老师:对。

主持人:改不过来。在这样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里边改不过来。

李老师:因为他在这么被暴打的情况下,他所感受的东西也是暴力,那么他有一天,当他无法承受这暴力,当他有能力的时候,他一定也要暴力返回,所以他后边很难预料是什么结果。

姚老师:刚才李老师其实就是从专业的角度告诉了大家一个很残酷的事实,那就是暴力它是具有传染性和遗传性的,我们也注意到,就是周芸她之所以会采取打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因为她想起了她自己不听话,不乖的时候,她的父亲也是这么揍她的,而且她还认为揍的有效。所以正是因为如此,就是我们国家的反家庭暴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都明确规定,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打孩子它不是一个教育方法问题,它是一个法律底线问题。我觉得这个话,这个道理必须要说明白,不是教育方法问题,是法律底线问题。

主持人:每次别人一拦着周芸打孩子的时候,周芸都很有理地说,这是我的孩子,我打他你管不着。我相信很多家长都是这么说的,我们家孩子怎么教育是我的事,你管不着。

姚老师:我要特别强调一下,孩子是最大的公共利益,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他是国家和祖国,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孩子是国家的,国家才是孩子的最终监护人,所以我们才有关于禁止父母殴打,以及对孩子实施家庭暴力的这样一些法律规定。以及类似于剥夺监护权的这样一些制度设计。这些制度设计就是提醒每一个父母,孩子不止是你的,甚至不是你的,他是国家的。

乔老师:打这种方法她觉得是立竿见影的,孩子就屈服了,实际上孩子是口服心不服。我在访谈孩子和父母的时候,父母实际上很多对孩子的表现是有误解的。父母跟我说,我打完孩子,我们家孩子皮糙肉糙,我打他没事。过了一个小时我的孩子就唱起来了,他在楼上就唱起来了,没事。但我悄悄访问孩子,在访谈孩子的时候,孩子跟我说,即使我唱起来了,就在那一个小时中,我感到我受到了极大的心理伤害。

主持人:那么说来说去怎么办?成年人就是这么焦虑。确实有很多带着自己的个性问题的家长,在做家长,问题是谁能帮得了这些孩子?

姚老师:我觉得首先一个要做的是国家要把保护未成年人法律的网,法网要把它编织好。比如说我们要进一步地去完善我们国家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针对家庭保护这个环节要做出更加明确的规定,同时要同步去修改有关学校保护的相关的规定,避免学校把教育的焦虑过早地传递给家庭。

李老师:我们现在在研究家庭暴力当中就发现,就是说同样打人的行为,如果发生在街上,很多人会围观,甚至会报警。但当这个行为发生在家内的时候,有时候我们听到对方这个房间里在哭,然后听到他在喊,但是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他们家庭内的事情。所以首先我们要呼吁全社会要改变一个观念,只要是暴力,我们听到的,看到的,然后只要遇到了这样的暴力行为,我们都有权利来制止。那么这个制止如果我们自己无法制止的话,就应该去打电话报警,而且现在已经提出警方对于家庭暴力报警是要出警的。当我们发现一个家庭当中有一个暴力的人,那这个时候,我们不光是要把他抓起来去判,我觉得这是次要的。最最重要的是要让他去一个心理诊所去接受治疗,因为这个治疗如果不进行的话,您比如说这个妈妈是爱孩子的,可是她就控制不了自己去打孩子,所以就是如何去控制?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个问题不解决,你把孩子直接转移,或者说到别人家去养,它可能并不是一个根本的解决之道。

乔老师:我们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儿童保护体系,我们国家目前正在建,已经有大量的案例使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这个儿童保护体系它有一个,你要有主管部门。今年我们国家成立了儿童福利司,政府的主管机构有了。那么2016年国务院发了文件已经推到全国了,就是说发现这种事情你都要报告,就是要有一个强制报告制度。强制谁报告呢?那么在大多数的国家它是强制专业人员报告,凡是跟儿童工作有关的,。比方说医生,护士,老师,法律工作者,警察,什么社工,社会工作者,就这些专业人员要强制报告。那么其他的普通的公众你也有责任报告。当你这个父母就打孩子特别严重或者其他的虐待行为,严重忽视等等,导致了严重的后果,而且屡教不改,那最后一步,刚才两位教授就是说剥夺监护权,这就属于由谁来监护?由国家监护,就是国家监护制度。

主持人:周芸家的悲剧已经铸成,我不知道面对这样的一个已经铸成的悲剧,后来他们家又怎样了?检察官。

王真瑱:在周芸被判刑后,爷爷奶奶烧掉了明明所有的照片和玩具,他们不敢再看,他们也很少出门,因为他们怕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想起明明。而张强则搬离了原来的那个家,为了不再触景伤情,房子一直空置在那儿。张强也换了别的城市打工,他依旧拼命赚钱,但是却失去了希望和动力。而在监狱服刑的周芸,一直在悔恨之中度过每一天。

情景剧

周芸:明明,外面下雨了,放学早点回家啊,别贪玩。回家要先写作业。你要知道,你只有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才能比你爸你妈强,才能有出息。明明,明明,妈妈好想你,妈妈好想你啊。你在哪儿呢?

明明:妈妈,对不起!都怪我上课发呆,不按时交作业,撕纸,笔掉在地上也不捡,这都是我不应该做的。请您再给我一次机会吧,明天我一定把坏习惯都改正过来。

周芸:不,明明,你不要离开妈妈,妈妈再也不逼你了。明明,明明,再给妈妈一次机会,好吗?妈妈错了,妈妈再也不打你了。

王真瑱:每一个孩子都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他们是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需要被理解,被尊重。希望父母们都能用正确平和的方式与孩子们沟通。在这里,我也要呼吁,无论是亲友,邻居,老师,还是路人,如果发现身边的孩子遭受家庭暴力,要及时制止或向公安机关报告举报。希望有关职能部门能够不断完善监护侵害行为的发现机制和处置流程。愿今天这个案子的悲剧不再上演,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温暖的港湾中快乐成长,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您!一个孩子的悲惨故事透视出了我们成年人世界方方面面的问题。而我最后想跟所有的爸爸妈妈说一句特别简单的,咱们中国人的老话,叫身教重于言教。总之,先做一个合格的人,再谈去做合格的父母。而我们的社会,我们要完善未成年人保护的体系,从根本上杜绝悲剧的发生。谢谢各位观众的关注,我们下期再见!(CCTV-12社会与法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