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子在高山坪做“道场”(道场::湘西一种超度亡魂鬼怪的一种仪式)的主人家吃好饭后就在高山坪村里四处卖了下“纸钱”。闲暇时又到高山坪村里的“义庄(义庄是指暂时存放未安葬棺材的特定场所)去逛逛,因为每次常子到高山坪村时都会去义庄看看的。”一是,义庄里有一个跟常子命运差不多的一个孤苦伶仃守义庄的老人;二是,常子同情那些躺在义庄里棺材里的每一个逝者!常子会在义庄的“化钱炉”(化钱炉指坟烧纸钱用的盆或炉)里给那些还未安葬的逝者烧一些纸钱以便那些逝者在阴间有需要之处可以用上他烧的纸钱。

第五十八章碧水庄(第五篇)(1)

义庄指:地方或同乡聚资修建的暂厝棺木的处所。简单地说,义庄是存放棺材的地方。而且棺材不会是空的,棺材中都会有尸体,大多是由于逝者“生辰八字”的问题得固定时间下葬,一时未能安葬,或是死者客死他乡,家人准备运回本土去安葬,或是穷得无以为殓,只好暂时寄放在义庄之中。

义庄是指暂时存放未安葬棺材的特定场所。早年华人从中国内地迁移到香港,或到海外工作维持生活,都希望自己去世后能够安葬在家乡故土。在后人准备充足移送先人到下葬墓地前的一段时间,义庄就提供灵柩或骨殖暂时统一摆放的场所。当中也有特别例子,例如个别遗体未有异地家属安排后事,或亲人贫穷到无以为殓的情况,只能先移送到义庄,再作打算。

第五十八章碧水庄(第五篇)(2)

每次烧好纸钱后,常子都喜欢跟义庄里守义庄的“鬼伯”聊聊天,下下棋。对于鬼伯和常子二人来说:也许只有两个同病相怜的人才能玩在一起。无依无靠的鬼伯命苦为了生存没办法只能看守义庄,鬼伯都是逢年过节靠村里人送点吃的或小钱苦度余生!

看守义庄白天的基本工作就是:每天早上鬼伯一个人一个个棺材旁烧点纸钱插点香,然后就是打扫下义庄卫生,再就是防止动物们不要进来打乱东西,最后就是劝那些顽皮捣蛋的孩子们不要在义庄里躲猫猫东跑西跑。天黑时,鬼伯就得在义庄门口的化钱炉里烧上纸钱点上三根香插一根点燃的白蜡烛,这样就是说义庄里棺材里的逝者魂魄出去后还能记得回家的住址。天快亮时,鬼伯还得起来站在义庄的大门口敲三声锣,敲一下锣,叫一声:“天快亮了,回家了”敲一声,叫一声,连敲三下叫三下。听老人说这是为了让义庄里棺材里的逝者魂魄出去后迷路时能听着锣鼓声可以找到回家的住址~义庄

第五十八章碧水庄(第五篇)(3)

小时候听村里长辈说义庄一般白天都比较阴森!胆小的人一般都不敢进去,因为义庄里面到处都摆满了棺材。胆大的小孩特喜欢偷偷跑到义庄里去玩“躲猫猫”,因为胆小的小孩不敢进去找胆大躲猫猫的人,所以那时胆大躲猫猫的孩子经常被人夸胆大。也许人在被别人夸赞的时候会沾沾自喜,洋洋得意后还会很自豪吧?

那时在农村没什么娱乐,不是“跳房子”就是玩泥巴要不就是玩“躲猫猫”。很多小孩都喜欢跑到义庄去躲猫猫,因为义庄比较阴暗,躲猫猫时好有藏身之处,他们有的躲在棺材的下面,有的躲在两个棺材的中间空隙处,有的躲在棺材的前后两端处,每天玩的不亦乐乎。

第五十八章碧水庄(第五篇)(4)

鬼伯一般也比较喜欢小孩,所以每次只要玩耍的小孩不是太调皮,鬼伯也不会无缘无故驱赶孩童们。也许穷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吧?也许鬼伯自己没有孩子而比较喜欢小孩吧?所以每次常子在义庄和鬼伯聊天时任一旁的孩童在那玩耍。知道大人们过来骂孩子的时候,孩子们一个个跑回去时,这时才发现天已经快黑下来了。

不知道是为什么?常子总喜欢走夜路。告别鬼伯后,常子独自一人又挑着纸钱担在月黑风高的夜里又踏上旅途了……

第五十八章碧水庄(第五篇)(5)

鬼伯独自一人站在义庄门口看着常子的身影慢慢的远去……远去……

不远处的深山里不知是狼的叫声还是其他动物的叫声,让人听起来毛骨悚然。

第五十八章碧水庄(第五篇)(6)

回头看,鬼伯正在义庄的门口烧着纸钱插着香,突然一阵风,正被鬼伯点燃的蜡烛一下就灭了……

如果你对我写的东西感兴趣,麻烦点个赞点个关注或帮忙转发支持下。谢谢

关注唐豆逗带你走进神秘湘西;关注唐豆逗带你走进美丽的香格里拉;关注唐豆逗带你领略世界各地不同的人文,风景,故事……

缘深缘浅,相遇都是缘分,期待与你相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