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

第1个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及日期(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1)

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日前下发《关于开展2022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的通知》,《通知》说,为进一步推动实施《江苏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四五”行动计划》,营造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根据国家药监局器械监管司《关于做好2022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活动的函》、省政府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22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活动的通知》要求,各设区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局各检查分局、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要结合药械监管实际,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积极宣传艾滋病防治相关药械安全使用知识,形成有效的科普引导,进一步提高公众药械安全科学素养,推进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进社区、进企业、进医院、进校园、进家庭”。

2022年12月1日是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主题是“共抗艾滋 共享健康”。强调每个人都参与进来,携手应对艾滋病流行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倡导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

知“艾”才能无碍。当下,尽管公众对艾滋病的了解逐渐增多,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谈“艾”色变。事实上,艾滋病可防、可控、可治,谈“艾”色变大可不必。

第1个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及日期(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2)

95%以上通过性途径感染

性传播是我国艾滋病传播的最主要途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显示,近年来,我国新诊断报告艾滋病感染者中,95%以上通过性途径感染,其中异性传播约占70%。

国家监测数据显示,男性同性性行为者每100人中约有8人感染艾滋病病毒,感染风险高。

艾滋病感染风险较大的不安全性行为包括:没有保护的男性同性性行为、非固定性伴性行为、有偿性行为等。

吸食新型毒品会使人严重丧失判断力,更容易发生不安全性行为。

第1个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及日期(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3)

科学用药,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发生性行为时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发生了不安全的性行为,怀疑自己可能感染艾滋病,应在医生评估和指导下、于72小时内尽早使用阻断药,可有效减少感染风险。

发生暴露后,比如破损手指沾染艾滋病人的血液、同HIV感染者发生了无保护的性行为,可以使用暴露后预防用药,有效降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

个人经常发生艾滋病感染风险较高的行为,应定期进行艾滋病检测,建议每年至少2次,及时了解感染状态可以尽早治疗,越早治疗身体的免疫功能恢复越好。

第1个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及日期(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4)

第1个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及日期(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5)

可到检测点检测,也可以在家自检

我国各地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都设有艾滋病检测点,可以提供专业的艾滋病检测和咨询服务,也可购买正规的自检试剂进行自我检测。

各地疾控中心的自愿咨询检测门诊为有需要的个人提供免费和保护隐私的艾滋病检测和咨询服务。

我国已经批准上市艾滋病尿液自检试剂,可以在家自检。如自检结果呈阳性,一定要去医疗机构或疾控中心进行确证,并接受咨询和后续治疗服务。

第1个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及日期(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6)

故意传播艾滋病将受到法律制裁

感染艾滋病后,要主动将感染情况告知自己的配偶和性伴侣,并做好保护措施避免他人感染。明知自己感染艾滋病仍卖淫、嫖娼或者故意不采取防范措施与他人发生性关系致人感染艾滋病,将被依法以故意伤害罪惩处。

艾滋病感染者是疾病的受害者,他(她)们的婚姻、就业、就医和入学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营造和形成一个友善、理解、尊重的社会支持环境能够帮助感染者积极主动检测和治疗,共享健康生活。

第1个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及日期(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7)

形成良好卫生习惯,远离艾滋病毒

远离艾滋病,除采取安全性行为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如必须使用,要求医院提供经艾滋病病毒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纱布、药棉等用具;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他场所打针、拔牙、穿耳眼、纹眉、针灸或手术;避免用手直接接触他人血液和伤口;不与他人共用牙刷、牙签、剃须刀及有可能刺破皮肤或黏膜的日常生活用品;不要玩废旧的针头、输液器等医用垃圾,这些都是疾病传播的隐患。

已有六大类近百种药物获得审批

在世界第一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被发现之后4年,1985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接诊了我国第一例艾滋病患者,一名来华旅行的34岁美籍阿根廷男性,由于严重肺部感染送医,住院3天后因并发症身亡。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国报告存活艾滋病感染者104.5万例,处于低流行水平。

从1987年第一个抗HIV药物齐多夫定用于临床,到1996年何大一提出的鸡尾酒疗法让艾滋病成为一种可控可治的慢性病,截至2021年7月,已有六大类近百种药物获得审批。2020年,北京协和医院曹玮博士和耶鲁大学医学院的艾弗里教授等人的一项研究表明,自2003年中国国家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实施国家免费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计划以来,中国艾滋病感染者的治疗覆盖率显著提高,与艾滋病相关的死亡率从2002年的39.3%下降到2014年的3.1%。

第1个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及日期(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8)

链接

抗病毒药物使艾滋病变成可管理的慢性疾病

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在1981年6月5日,来源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自41年前出现第一例艾滋病患者至今,全球累计775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3500万人因艾滋病死亡。如今抗病毒药物的发展使得艾滋病已成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在机体免疫系统弱化之前开始治疗,可以防止病情恶化。许多接受正规治疗的艾滋病感染者的预期寿命可以接近正常人。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报告称,2020年,全球376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有2740万人在接受治疗,而2010年这一数字仅为780万,增加了2倍多。过去20年间,优质治疗已避免1620万人死于艾滋病。

2015年“世界艾滋病日”前夕,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名为《聚焦地区与人口:在2030年终结艾滋病的快速通道上》报告称,全球应对艾滋病取得显著进展,甚至出现了通过骨髓移植、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愈”艾滋病的案例。该报告提出了要在2020年前实现“3个90”目标,即:9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知晓自己的感染状况,90%的感染者能够接受抗病毒治疗,90%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实现病毒抑制。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2021年世界艾滋病日致辞中申明:“到2030年终结这一流行病(终结艾滋病对公共卫生的威胁)仍然是可能的,但这将需要加速行动并加强团结。为了战胜艾滋病并建立抵御未来流行病的能力,我们需要集体行动。”

本专栏由徐州广电传媒集团和江苏药监徐州检查分局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