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血压联盟规定每年的5月17日为“世界高血压日”(WHD),今年是第18个"世界高血压日",活动的主题是: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借今年的“世界高血压日”来临之际,从自我认知的视角来说说高血压。

高血压国际日(世界高血压日说说高血压)(1)

一,血压的发现

1733 年,英国医生哈尔斯切开自家马腿的大动脉,插入一根铜管,观测到马腿动脉的血压是83英寸(即210.82厘米)。由此开创了有创测量血压的先河(当然此马因流血过多而死亡)。

高血压国际日(世界高血压日说说高血压)(2)

二,血压计的发明

1835年,英国的尤利乌斯·埃里松发明了不切开动脉,用水银柱测量的血压的装置。

1896年意大利科学家西皮奥内·里瓦罗克西在改进尤利乌斯·埃里松的装置后发明了袖带测量收缩压,还不准确。

1906年,俄国人尼古拉·科洛特科夫对里瓦罗克西的血压计的基本构造不变,只是在测定血压时,在袖带里面靠肘窝内侧动脉搏动处放上听诊器,测到了收缩压舒张压。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高血压国际日(世界高血压日说说高血压)(3)

从发现马的血压到如今用上了更方便的电子血压计才200多年而已。

发现血压后,人们都对血压进行“疯狂”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世界高血压联盟(world hypertension league,缩写为WHL),并提出了“世界高血压日”,最终定为每年的5月17日,呼吁各国政府加强对高血压病的控制。我国卫生部自1998年起确定每年的10月8日为“全国高血压日”。世界范围内的“高血压联盟,高血压协/学会”等都认为自己已经搞明白了高血压形成的机理(其实到目前为止,没有把引起高血压的原因完全搞明白的),拼命发表各自的“高血压防治指南”,而根据所有的“高血压防治指南”进行治疗的,没有几个人的高血压能够被治愈,这是对引起高血压的原因的认知不清楚造成的,也主要根源于引起高血压的原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的。

三,高血压的命名和分类

西医教科书是这样定义高血压的: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 essential)和继发性高血压( secondary hypertension)。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

人群中血压呈连续性正态分布,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的划分无明确界线,高血压的标准是根据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界定为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根据血压升高水平,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3级。目前,我国采用的血压分类和标准,见表3-5-1。

高血压国际日(世界高血压日说说高血压)(4)

注: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以上标准适用于任何年龄的成年男性和女性

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等11个学会提出了新的高血压诊断(≥130/80mmHg)和治疗目标值(<130/80mmHg)。

四、原发性高血压和高血压病的命名是不合理的,将来必然会被废弃的

(1)根据汉语的习惯,高血压是名词,是事/物,而客观事实是,测量到的某人的血压是一种状态,是结果,属于症,所以应该叫:血压高。类似的:身体的高度不叫高身,叫身高。

(2)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是人为界定的,其实所有血压高都是继发的。因为没有找到原因,不代表没有原因。原因不去,血压就不会恢复正常。用药物控制的血压值在正常范围,不代表此人的血压正常,也不代表此人是健康的。

(3)不考虑身高和其它因素,统一以固定的血压值来衡量是错误的。高等动物的血压是与身高相适应的,不能要求1.5米身高与2.2米身高的成年人血压等同。

(4)高血压应该与低血压同时来写,不应该分开来写。见下图

高血压国际日(世界高血压日说说高血压)(5)

(5)血压的数值,所有的“指南”都要求是静息状态下的结果,其实运动和劳累状态下的结果更应该值得关注。静息状态下正常,劳累和运动后可能会非常高,要在运动或劳累后立刻测血压,那种状态下的血压值才是最危险的,以利于在要进入那种状态之前用药。

(6)所有有血液循环的动物都应该有血压吧?植物有“血压/液压”吗?

五、引起高血压的原因

引起高血压的原因有非常之多,有很多到目前仍然不为人们所知,目前知道的多数不是原因,而是在原因和结果之间的中间环境上的一环或几环而已,我称之为:前层因。引起高血压的前层因不只一层,而是密密麻麻的几十层甚至几百层,或更多,很难为人们所尽知。而且引起每个人的高血压的原因不尽相同!

关于引起高血压的因素,目前多归结为五个方面,简单列举如下:

第1个是遗传因素,第2个是体重,过度肥胖的人是容易患高血压的,第3个营养,包括高盐、高脂饮食等,第4个是吸烟、饮酒,第5个原因就是性格。其实这些方面都只能算前层因而已。

六、高血压的治疗

关于高血压的治疗,有非常多的版本的,不断更新的“高血压防治指南”。这些“指南”在不断地进行更改,就说明了防治高血压之难!根本原因在于引起高血压的原因非常之多,又不容易被发现,常常犯“原因归结错误”。现在几乎所有的治疗高血压的药物,都是对症的,即控制和改善症状的,不是对因的。在不知道引起具体某人高血压的原因的情况下给予的治疗都是盲目的,甚至会带来坏处的。比如,某人的血压升高是因为大脑的某条动脉血管狭窄引起的,血压反射性升高是为了保持狭窄血管远端的区域的血液供应,一味地降低血压,终将促进脑梗塞提前发生,即提前出现脑梗死的不良后果。

所以,应用降压药控制血压的结果,一定要根据具体病人的情况而决定,不能千篇一律!

高血压国际日(世界高血压日说说高血压)(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