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飞机耳朵疼是不是中耳炎(当坐飞机时耳朵有不适症状别大意)(1)

当坐飞机的你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瞬间,感到耳痛耳胀耳鸣等不适症状,医学上常称其为航空性中耳炎,它与急性中耳炎不同,无感染、不需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航空性中耳炎是由于气压迅速改变,鼓室内外气压不能平衡而引起的中耳、内耳前庭及耳蜗损伤,主要表现是耳内不适、双耳胀闷或胀痛、耳鸣、眩晕、听力障碍及听力下降。航空性中耳炎是飞行活动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飞行,临床上因航空性中耳炎而致停飞者占耳鼻喉科疾病停飞人数的22.4%,占整个医学停飞人数的2.2%,所占比例较高。

气压损伤导致航空性中耳炎

当气压改变时,尤其是飞机下降时,外界气压不断增高,鼓室内气压相对降低形成负压。由于咽鼓管具有单向活瓣作用,外界气体不能自动进入鼓室。鼓室内外压力不易自动获得平衡,咽鼓管口软组织将成瓣状闭塞管口,咽鼓管来不及开放,鼓室内负压不断增加,15m/s下降时,不引起航天性中耳炎,越接近地面,下降速度越快,症状越明显,引起中耳气压性损伤,发生航空性中耳炎。

推杆吞咽预防航空性中耳炎

航空性中耳炎可防可治,重在预防,遵循《黄帝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原则:加强卫生宣传工作,让乘机人员了解咽鼓管的解剖结构、生理特性、气压损伤的原因,了解“推杆吞咽”的习惯动作。

综上,航空性中耳炎多见于飞机下降时。在正常情况下,咽鼓管始终处于关闭状况,仅在打哈欠、吞咽、咀嚼等下颌关节运动及用力擤鼻时带动其作瞬息开放。当大气压压差出现瞬息大幅度改变时咽鼓管如不能及时开放以调解鼓室内外的气压,即可对内耳产生损伤。当身体素质良好的情况下,飞行时不产生航天性中耳炎,但大多数人也会及时预防,吞咽动作、吃小零食等,婴儿采用喂奶通过吸允动作来调节;若有感冒、鼻炎、鼻息肉等病理因素存在,耳内大量分泌物会加重航天性中耳炎,但并不是感冒就不可乘机,此时,应保持耳内清洁,服用伪麻黄碱等药物进行预防。

飞行过程中,可进行吞咽、咀嚼动作促进咽鼓管开放,调节耳内气压。待飞机迅速下降时,保持清醒而不是睡眠状态,及时调节耳内外气压相等,避免航天性中耳炎的出现,健康出行。

王海红(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

得过航空性中耳炎的人可以再坐飞机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得过航空性中耳炎的人即为航空性中耳炎的高危人群,如果必须坐飞机也要做好保护措施,比如棉花塞耳朵。

因搭飞机再次引发急性中耳炎,须立即就医。医生可马上在无菌操作下,用七号长针头从小张鼓膜的前下部进行穿刺,从双侧中耳腔各抽出一毫升淡黄色液体,患者便可立刻改善双耳听力。坐飞机时,如出现持续性耳痛,或明显阻塞感令听力下降时,下飞机后应立即前往医院请专科医生诊治,以免病情加重和迟延不愈。

坐飞机耳朵疼是不是中耳炎(当坐飞机时耳朵有不适症状别大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