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哥特文化",你会想到什么?是西欧教堂的尖顶、细窗?

中世纪哥特时期文化背景(诞生于劫掠代表着恐惧)(1)

始建于1248年被誉为哥特式教堂建筑中最完美的典范,科隆大教堂

还是那斑斓炫目的五彩琉璃窗?

中世纪哥特时期文化背景(诞生于劫掠代表着恐惧)(2)

五彩琉璃窗

亦或是让你诧异、惊叹的冷酷的妆容,奇异的服饰?

中世纪哥特时期文化背景(诞生于劫掠代表着恐惧)(3)

乖张的哥特式服装设计

很少有这么一种文化风格能够有如此大的跨度,能够从辉煌壮丽,一跃横跨到阴郁恐怖,哥特文化以其独有的多样化、风格化,一直屹立在世界艺术文化之林。为何哥特文化有如此魅力,作为非主流文化还能够千年长存呢?在这背后又有什么样的原因?


诞生于劫掠的"哥特式"

哥特,本是北欧一个游牧民族部落。但是"哥特式"这个形容词却并非以这个民族而命名,也不是根据哥特式风格盛行的地区确定。

它诞生于劫掠罗马帝国的战火。

公元410年间,西哥特首领率领的蛮族军队对昔日帝国的王都——罗马,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围攻,并在破城后任意抢掠三天,满载而归。这是罗马城首次被蛮族势力掠夺。在文艺复兴时期,对于哥特人摧毁罗马帝国的历史耿耿于怀的意大利人,便把凡是从阿尔卑斯山以北传来的东西都称之为"哥特式"。就像现在有些人喜欢说"乡巴佬",打地图炮一样,在当时,"哥特式"是野蛮、未开化的同义语。

中世纪哥特时期文化背景(诞生于劫掠代表着恐惧)(4)

哥特族入侵罗马帝国

此后,16世纪的意大利艺术评论家把在欧洲古代与文艺复兴之间的所有艺术,都称为"哥特人的创作"。从此,"哥特式"之名在历史上沿用至今。


从野蛮走向世界的哥特式文化

虽然哥特文化有着并不荣耀的出身,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哥特文化的传播。它从未真正退出过历史舞台,反而在沉寂了几个世纪之后大放光彩。

哥特式文化的发展可以沿着以下这条路径追寻: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十八世纪末的"哥特式小说"出现——二十世纪初的第一部哥特式电影直至今天。可以发现,哥特式文化已经从最初的显学走向文化的边缘,在此期间经历了历史的轮回、社会的变迁以及哲学的更迭。

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艺术表现。其中又以哥特式教堂为最,主要表现为尖拱形、尖拱门、外墙上垂直的线条形状,镶有彩色玻璃的圆形窗……使用明亮多彩的教堂窗格,厚实的墙壁,而且建筑本身就高耸而直立,就好像碰触到天堂一样。它用夸张的装饰、丰富的色彩、垂直的立体感打破了传统中的罗马古典元素,赋予了哥特文化浪漫的诗意。建于 1163 年的巴黎圣母院是这类建筑的杰出代表。

中世纪哥特时期文化背景(诞生于劫掠代表着恐惧)(5)

巴黎圣母院

欧洲在十八世纪开始进入启蒙时期,掀开人类理性的全面宣传的热潮。英国作家贺拉斯·瓦尔浦尔以一座中世纪哥特式城堡作为背景展开故事,写作了小说《奥特兰托城堡》。在作者的笔下,哥特式城堡黑暗的走廊、地下通道、密室内机关不时展现鬼魂幽灵等神秘现象,使得原来曲折、奇幻的故事更加恐怖、令人兴奋。《奥特兰托城堡》开创了哥特式小说早期的模式。哥特式文学可谓是盛开在欧洲文学花园中的奇葩,它涵盖了异常思维的主题和风格特征,展现了人类拥有黑暗的一面,反对理性的统治,一眼看穿人们深深的恐惧,是对正统思想模式的挑战。

中世纪哥特时期文化背景(诞生于劫掠代表着恐惧)(6)

英国作家贺拉斯·瓦尔浦尔著作《奥特兰托城堡》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在英国上演了一场"哥特文化运动",后来逐步演变成一场世界范围的现代文化运动。哥特文化运动最先在音乐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伴随着朋克运动的强势流行,哥特式音乐得以蓬勃发展。

中世纪哥特时期文化背景(诞生于劫掠代表着恐惧)(7)

朋克风乐队

当朋克运动悄然退出历史舞台时,哥特文化作为一种边缘文化得以存活,其文化内涵进一步延伸。音乐方面,哥特文化继承并发扬了朋克摇滚的风格;在建筑方面,哥特文化展现出对中世纪时期哥特式建筑的复兴;在文学方面,它演变成一种怪诞、诡异、神秘的暗黑文学……总的来讲,可以将新哥特文化的特点总结为以下几点,即偏爱黑色,喜欢用黑暗、死亡、恐惧、神秘等词汇来表达人性的空虚感。逐渐地,新哥特文化逐渐成为当代新风尚的代表,成为当下一种新的生活态度。新哥特式服装就是从音乐领域衍生出来的,哥特式音乐的火热流行,一些狂热的摇滚乐队青年开始打造哥特风格的造型,苍白的面容、黑色的长发、黑色紧身衣和黑色摩托车夹克、渔网丝袜、尖头靴等成为哥特族群的独属标识,向大家传递出神秘、阴沉、颓废和黑暗的气息。

中世纪哥特时期文化背景(诞生于劫掠代表着恐惧)(8)

哥特风格时装秀

服装造型中多层次的服装搭配以及化妆时对于黑、白色的使用,更加突出颓废、飘渺的独特视觉表现。进入二十世纪后,多样化的学术潮流开始显现。1921年,第一部哥特式电影问世。

中世纪哥特时期文化背景(诞生于劫掠代表着恐惧)(9)

1921 年拍摄出电影《历代的巫术》是第一部哥特式的电影作品

在历史变革中,哥特风格涉及越来越多的领域,其自身涵义也得到进一步延伸。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已经不再仅限于建筑方面,而是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美学体系,成为涵盖建筑、文学、音乐等领域的完整的艺术体系。


"叛逆"的哥特文化

从哥特式文化的发展脉络中可以看出,在任何一个时期,哥特文化都是作为主流文化的“叛逆者”出现。哥特式所蕴含的黑暗、神秘和极端浪漫的死亡气氛,使人们沉迷于自己独特的魅力之中。

中世纪哥特时期文化背景(诞生于劫掠代表着恐惧)(10)

剪刀手爱德华剧照

哥特文化也代表了一群哥特迷的一种思考方式、行为方式,它对理性问题质疑、对自我存在价值质疑,也对信仰质疑。这些坚定的追随者们借用哥特式的浪漫主义气氛来彰显自己内心的狂热。所以哥特式承载的并不是中世纪被称为"黑暗"的时代,它正在以其独特的方式引导人们打破黑暗,继续作为"领导者"的身份,将人们带入那个被创造出来的、充满阴郁的、浪漫的"光明"世界中。

中世纪哥特时期文化背景(诞生于劫掠代表着恐惧)(11)

我们不避讳死亡,而是敞开胸怀拥抱它。——哥特迷一族

当代社会充斥着失业、战争、种族歧视、文化腐败、道德沦丧人们对物质日益增强的欲望使人的灵魂越来越苍白扭曲,人本精神正在日益远去,每一个人都似乎都在自身迷茫的精神世界中不知所措,哥特一族们试图通过摇滚乐、惊悚的图像、黑眼圈、黑嘴唇和悲伤麻木的表情这种看上去古怪的装扮来宣泄,但哥特文化并不是宣泄了便完结了,它没有选择默认后忘记,而是选择了做更为痛苦的思考和探寻,不停地试图去找寻对生活、痛苦和死亡的另一种思考。

我们不避讳死亡,而是敞开胸怀拥抱它。——哥特迷如是说。

“事实上,古典从来没有停止过”——达芬奇

哥特文化在劫掠中以并不光彩的样貌诞生,却能够依据其特别的"叛逆性"生存至今,在经历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后仍然得以传承下来,这足以显示出哥特式文化的发展是非常具有韧劲和活力的。

每一种文化的存在与发展都有一个能站得住脚的理由。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哥特式文化逐渐从大众的记忆中积累下来,随后不断升华,最终显现出与不同社会层面的融合。不管是建筑的庄严,还是文学的神秘与幽默,亦或是音乐的低沉,都诠释出哥特文化独有的内涵与文化精神。

感谢关注@公子周白羽,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