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的《腾王阁序》中引用了不少典故,今天说说几个我比较喜欢的,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关于滕王阁序中所有典故介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关于滕王阁序中所有典故介绍(说说滕王阁序中的典故)

关于滕王阁序中所有典故介绍

王勃的《腾王阁序》中引用了不少典故,今天说说几个我比较喜欢的。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晋书·张华传》记载,晋朝时,有紫气上冲牛宿和斗之间,据说是宝剑之精气上彻于天,地点应在南昌之南。张华请教精通天象的雷焕,随后在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市)牢狱地下,掘地四丈,得一石匣,内有龙泉、太阿二剑,精芒炫目,这便是成语“气冲牛斗”的来历。今天龙泉已成为宝剑的别名,太阿亦然可以用成语“太阿倒持”为谜面,打另一成语,谜底是“授人以柄”,颇有趣味。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东汉名臣陈蕃少时曾独处一小院读书,有位长辈来看望他,见到院里杂草丛生,就间:“何不酒扫庭院以待宾客?”陈蕃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这个小房间还值得我动手吗?”长辈见他胸怀大志,觉得孺子可教,便循循善诱:“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段经典对话流传至今,激励志向远大的人要学会从小事做起,不要眼高手低。陈蕃后成为朝廷重臣,千古流芳。

陈蕃一生不喜欢应酬,但很尊重有品位有品格的人。他因得罪权贵被贬到豫章做太守时,邀请当地一位高人徐孺子来家做客。他“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认为东汉王朝已经病入膏育,无药可救,“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陈蕃对这样的名士非常敬重,一到豫章,连官衙都没进,就率领僚属直奔徐家,欲礼请徐担任功曹。虽然徐坚辞不就,但出于对陈蕃的敬重,经常造访太守府。两人惺惺相惜,相谈甚欢。陈蕃特意给徐准备一张卧榻,供他过夜休息。只要徐一离开,陈蕃就把卧榻挂起,直到下次徐孺子造访才放下此榻。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冯唐很有才干,年纪很大还是个小小的郎官。有一次,他偶然见到汉文帝,通过一席直率而情理兼备的对答,解救了功高罪微的云中守魏尚,被汉文帝所赏识。由于性格耿直,景帝即位不久后他被罢官。到了武帝时有人推举他,此时冯唐已九十多岁,力不从心,也不能出来任职为国家效力。正所谓人生易老,如白驹过隙。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的飞将军李广,是另一位著名郁郁不得志者。汉朝评军功依据战役中的斩首数或者俘虏人数,李广在这个硬指标上没过关,即使欣赏他的汉武帝也爱莫能助。等李广的许多晚辈、下属后来都因军功封候,他还继续着人生的理想。王维也在《老将行》中写道:“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但如果我们翻阅汉朝历史,卫青的成功与李广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本人的能力和性格中的因素使然,并不仅仅是因为运气。卫青用兵小心谨慎却又能出其不意,而且性格沉稳大度;李广爱逞一己之勇,轻敌冒进,而且性格偏执刚狠。成功与运气,经常青睐那些做好了准备的人。

贾谊的才气和品格都很高,按说他的运气也不差,遇上了跻身中国古代明君之列的汉文帝。汉文帝虽然器重他,但终因小人谗言未能重用。文帝有次召他回长安,偶然谈到对鬼神的见解,贾谊旁征博、口若悬河,文帝听得很人神,直至半夜。李商隐在《贾生》中讥讽文帝:“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自古帝王多对神仙之事感兴趣,贾谊怀才又遇明主,但还是不得志,只能说运气不好吧,因为他建议的政策在文帝之孙武帝时基本都被采用了。

梁鸿是成语“举案齐眉”中的男一号,女一号则是他的貌丑贤妻孟光。诸葛亮娶丑女黄氏,大家都认为他借助丈人的关系来炒作自己;无意出仕的梁鸿则完全是看上了孟光的品德,两人一生夫唱妇随、相敬如宾,属于恩爱夫妻的典范。梁鸿生活在政治相对清明的东汉初年,依然清高不仕、有料不秀,被誉为“君子见机,达人知命”。王勃一连借用上述四位怀才不遇者的典故,明显是在抒发自己郁闷的心情。

如果仅仅停留在“怀才不遇”这个层面,《滕王阁序》的格调还不能算出类拔萃。但就在冯唐、李广、贾谊、梁鸿这四个指名道姓的明显典故之后,还有第五个隐藏的,来自东汉的伏波将军马援。

马援作为战国时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他的儿子就是纸上谈兵的赵括)的后人,年过三十尚且一事无成,只能在北方当牧民,唱着山歌放放牛羊。别人都觉得他这辈子也就这点出息了,可马援毫不气馁地勉励自己:“丈夫为志,穷当益全,老当益壮。”到了四十九岁才开始独当一面,在西北边陲平定羌人之乱,使得此地其后二十余年兵革不兴。然后又从西北转战到于汉帝国最南端的交趾(今天的越南北部),一剑平伏万里波,官至伏波将军,被后人尊称为“马伏波”,时年五十七岁,果然是大器晚成。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才是《滕王阁序》画龙点睛之笔,它使文章的境界从怀才不遇的牢骚之语一跃如鲲鹏振翅般扶摇直上九万里,壮志凌于云霄,真正成为了千古第一雄文。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是《滕王阁序》最伟大的两句。即使你不知道《滕王阁序》这篇文章,但几乎不可能不知道这两句话。这个句型其实前人用过,原型出自南北朝诗人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王勃也算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庾信的作品《徵调曲》有一句“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便是成语“饮水思源”的出处。说到《徵调曲》,有人在传抄中图省事,把第一个字简化了,变成《征调曲》。“徵”是一个多音字,当念 zheng 时是“征”的繁体字,比如“文徵明”常被简写成“文征明”;但在庾信此处则是念 zhi ,即古“官商角徵羽”五音的“徵调”。

这五音类似现在简谱中的1、2、3、5、6。如果倒唱遍6、5、3、2、1,是什么?居然是“沧海一声笑”!萦绕在无数人的青春记忆中,画面是李连杰和林青霞飘逸身姿的“沧海一声笑”,竟只是纯倒序的“羽徵角商官”而已。

话说1990年黄霑受徐克之邀,为其拍摄的电影《笑傲江湖》写主题曲,前六稿都被完美主义者徐克打回来。黄霑泪眼望天、无计可施之下,随手翻阅古书,蓦然看到一句“大乐必易”,灵光一闪,把最简单的“官商角徵羽”倒过来一弹,这段旋律就横空出世。

这也许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