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有食品安全问题吗?兼谈米糠油事件,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日本米糠油事件经过?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日本米糠油事件经过(日本国有食品安全问题吗)

日本米糠油事件经过

日本国有食品安全问题吗?兼谈米糠油事件

蒋高明

一、导读

提到食物安全事件,很多人往往忽视我们东边的邻居日本,会以为日本食品安全做得好,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殊不知,在资本话语权下,只要有利可图,谁也逃脱不掉因资本逐利而受害的客观规律。其实,日本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曾非常严重的,米糠油事件、痛痛病事件、食物核辐射事件,都发生在这个岛国上。日本国土资源有限,农业不能自给自足,大部分国民是买着吃的。当然,该国遗存下的小农户,生产有机食品安全且效益好,农民成为一种令人羡慕的职业就另当别论了。

笔者曾经现场考察过日本的生态农业,有机种植技术有些尚不如中国,但管理好,国民素质相对高,垃圾分类做的好,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从乡村来看,农田很少有白色农膜覆盖,他们采取传统的有机耕作,生产高端有机产品,实际上搞的是现代技术装备下的传统农业。稻田几乎是能够欣赏的一幅幅油画,整洁利落,没有粗暴干涉的痕迹。他们严格控制化肥、农药、除草剂使用,产品是东京等大城市的抢手货。日本乡村见不到传统的“三堆”(粪堆、柴堆、垃圾堆),有机垃圾经过处理还回了农田,仅定期收集那些不能降解的塑料制品垃圾。农田地头就是森林,多样化的本地森林既美化了环境,又保护了农田。

然而,上面的日本农业,也是经历过阵痛逐渐达到今天的样子的。上世纪60年代,日本爆发米糠油事件,其影响之大、死亡人数之多,在人类食物安全历史上都将会留下重重的一笔。以往的教科书介绍日本米糠油事件,是将其作为环境污染事件介绍的。1994年,同事约我写人类的十大环境污染事件,笔者当时整理了日本就有两个(还有一个是痛痛病事件,由重金属污染引起,还有的版本介绍日本有4个)。其实,如果放在食品安全的角度来考虑,这是一起典型的食品安全事件。

二、事件经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最初10年,是日本的经济复苏时期。在这个时期,日本为追赶欧美,大力发展重工业、化学工业,并迅速跨入世界经济大国行列。然而,日本人在陶醉于成为东方经济大国的同时,却没有多少人想到肆虐环境破坏将带来的灭顶之灾。正是由于这种急功近利的态度,20世纪初期发生的世界十大重大公害事件中,日本就占了4件,足见日本当时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该国的米糠油食物安全事件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日本米糠油事件,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末。这是由持久性化学污染物(POPs)所造成的典型污染事件,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并引起了社会恐慌。该事件的简要过程如下:

1968年3月,日本九州、四国等地区几十万只鸡突然死亡。经调查,发现是饲料中毒。同时发现,该地区居民患一种怪病:患者症状为痤疮样皮疹病,伴有指甲发黑、皮肤色素沉着、眼结膜充血、眼脂过多等,疑为氯痤疮。但当时因没有弄清毒物的来源,没有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1968年4月,日本九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部和县卫生部组成研究组,分为临床、流行病学和分析组开展调研。临床组在3个多月内,确诊325名患者(112家),平均每户2.9个患者,证实该病有明显家庭集中性。

1968年6月,又有4家人因患原因不明的皮肤病,到九州大学附属医院就诊。根据家庭多发性和食用油使用的特点,初步推测与米糠油有关。

1968年7月,对患者共同食用的食油进行了追踪调查,发现所有患者使用的食用米糠油均系Kamei仓库公司制油部2月5日至6日出厂的产品,而在食用该产品的266人中有170人患病,致病原因是米糠油中含有多氯联苯(PCB)。后在患者分泌物、指甲、毛发及皮下脂肪等样品中都发现PCB,证实了PCB来自用作热载体的KC-400。

1968年6月至10月,福岛县先后有4家13人患有病因不明的皮肤病而到九州大学附属医院求诊,以后全国各地逐年增多(以福岗、长崎两县最多)。

1968年10月,日本确诊112个家庭325名疑似米糠油皮肤病患者,之后在全国各地仍不断出现。

1968年12月,日本爱知县米糠油工厂由于生产管理不善,生产米糠油时混入了多氯联苯。这种食用油被销售到日本各地,受害者达1.3万人。

1968年12月,日本有28个县正式承认1684名米糠油患者(包括东京都、京都郡和大阪府),已造成死亡30余人。

三、事件原因

经跟踪调查发现,日本九州大牟田市一家粮食加工公司食用油工厂,在生产米糠油时,为了降低成本追求利润,在脱臭过程中使用了多氯联苯(PCBs)液体作导热油,PCBs混进了米糠油中。由于受污染的米糠油被销往各地,造成了人员中毒或死亡。生产米糠油的副产品——黑油,被作为家禽饲料售出,也造成大量家禽死亡。进一步研究证实,PCBs受热,生成了毒性更强的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后者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通过尸体解剖,在死者五脏和皮下脂肪中发现了PCBs,这是一种化学性质极为稳定的脂溶性化合物,可以通过食物链而富集于动物体内。多氯联苯被人畜食用后,多积蓄在肝脏等多脂肪的组织中,损害皮肤和肝脏,引起中毒。初期症状为眼皮肿胀,手掌出汗,全身起红疹,其后症状转为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重者发生急性肝坏死、肝昏迷等,以至死亡。

日本专家从病症的家族多发性现象,了解到食用油使用情况,断定怪病与米糠油有关。经过对患者共同食用的米糠油进行追踪调查,发现九州等地食用油厂在生产米糠油时,混入了脱臭工艺中使用的热载体PCBs,造成食物油污染。被污染的米糠油中黑油被用做了饲料,还造成数十万只家禽的死亡。这一事件的发生当时震惊了世界。

日本米糠油事件,是由POPs所造成的典型环境污染与食物安全事件。为了警示世人,避免重蹈覆辙,人们将其列为“世界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仅仅隔了11年之后的1979年,我国台湾省同样的悲剧再次上演,即“台湾油症事件”。台湾省米糠油加工也使用多氯联苯,这充分说明一些规定在资本逐利面前是非常脆弱的,重大的改进只有牺牲无辜人的生命后,才迫使政府痛下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