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参加第五期培训后,遇到一些28推精英会和317峰会认识的朋友,他们都很奇怪:

“文俊,你怎么也报了?”

“文俊,你还需要培训?”

“文俊,……”

借此这个写作业机会,也写下毕业五年来,自己的成长轨迹和职场经历,我的故事,或许不精彩,更像是给自己写的总结。

我的经历,有点像是奥特曼打怪兽、玩游戏下副本,不断攥经验来升级,本篇自我介绍,就以“成长”作为主轴线写下来,或许能给28推的朋友,带来一些参考借鉴。

1.我的轨迹

祖籍广东韶关新丰县,老家方言讲客家话。我是1989年出生,2009年上大学,2013年毕业,之后一直生活在广州,前后进入过两家广州公司。

1.1我的大学

我高中在佛山南海桂城,华师附中南海实验高中,学的是3 X物理,高考想报考计算机方向,但分数只超过二本线24分、且选错了异地市属大学,结果只能以外地生资格、且外地生源最低分数线录取、被调剂到文科,汉语言文学。

回顾大学四年,个人觉得参与团体实践,培养合作意识思维,对我的成长起了重大促进作用,它打破以前内向宅男的性格。参加过大一学生会,和大二担任班团支书。以及在宿舍折腾过打印室体验做生意赚钱。

  • 中石化加油站储备生,校招会上,当场让我口述营销包装一瓶矿泉水,面试成功,但跟家人沟通后放弃。

  • 肯德基储备经理,第一次初试就扑街,隔半个月后校园肯德基招聘通道,遇到同样面试官,对方觉得我坚持,就给了我机会,去餐厅实践两天通过后,来广州小北总部第五轮终面扑街。

  • 大学附近一家国企剥离出来的饲料公司办公室文员,因笔试手写通知文件不规范,漏了“特此通知”,扑街。

  • 广州海珠区金融大厦某公司应聘行政文员,面试官用了5分钟时间,跟我科普行政文员岗位职责后,扑街。

  • 广州林和西耀中大厦某证券公司(他们自称是海通国际),面试行政文员,结果被安排了三天伦敦金期货模拟操盘,操盘手?因不答应自己开户存入1万美刀自己操盘作为入职条件,扑街。(这里和家里人存在争议比较大)

  • 现在回想起来,真的要感谢他们不要我,否则我可能就进不了这个现在互联网新媒体行业。

    1.3菜鸟初成长

    回广州后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广州海珠区的一家医疗民企,先做了7个月网站编辑,后转岗做了10个月文案策划。

    网站编辑,这岗位是给了我踏入互联网行业的门票。做啥的呢?跟进优化站和竞价站的网站文章内容,搬运 伪原创。

    如果非要打个比喻,有点像现在做营销号的内容编辑。这岗位让我积累了一定的互联网文字编辑功底,也让我被项目主管认可、转岗做文案策划起了重要作用。

    张青朝项目主管,是我职场生涯中第一个要感激的人,除了项目百度竞价业务营销知识、数据分析基础外,他还教了我一个神奇的软件,Axure原型工具。

    我用Axure画竞价单页文案,画医疗电商交易网站PC原型。也因为这款软件,让我自主关联学习了解产品经理知识。(2014-2015年,是一个懂画原型都号称产品经理的年代……)

    赛博朋克公司员工任务攻略(我的五年职场成长经历)(1)

    也是这个项目,让我开始了解了微信公众号这东西,以及策划过两本医疗电商平台的会员月刊杂志。

    第一家公司,给我的成长认知是:对于职场新菜鸟,工资低岗位Low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不学、不主动学,然后责怪公司在团队学不到东西,因认知局限导致原地踏步、岁月蹉跎。

    也正是这份编辑 文案的知识经验,给了我进入了互联网运营范的机会。

    1.4一遇花镇三年运营人

    第二个公司是花镇,从2015年初到现在,待了3年多。经历了花镇从十几人团队发展到上千人公司,看到了情感这新蓝海行业的孵化萌发和开拓发展。

    在花镇,我要感谢四个人,其中三个是带过我的上级Michelle吴经理、Anson陈总监、Andy肖总,还有一个是现在的合伙人波波。

    1.4.1文案运营

    2015年, Michelle经理带运营部,我被招进来的岗位是文案运营(=文案 运营,黑人问号),除了原来文案的工作,慢慢接触了网站论坛运营、微信公众号运营方面知识。

    • 那一年,百万大V冷爱公众号,当时只有从微博引过来的四五万粉。

    • 那一年,部门运营重心,逐步从论坛慢慢转向公众号。

    • 那一年,用Axure给当时的泡学网和论坛,绘制了改版高保证原型图,并且外包开发完成,达成了自己向往产品经理自嗨。

    • 那一年,在周六日连续熬两个通宵三点多,私下给推广部YuanP策划了花镇项目第一个专题页文案原型。

    • 那一年,大家还在大学城北一起办公,中午经常去大学城学校饭堂蹭饭。

    这份岗位给我成长,除了积累一定运营基础知识,还有就是参与了Michelle带领策划冷爱第一本书《冷眼观爱·七天如何找到女朋友》。

    这本情感类工具书,大概是讲,男性如何通过自我提升(内在 外在),把自己成长的更加优质的人,然后追求到自己的恋人。

    赛博朋克公司员工任务攻略(我的五年职场成长经历)(2)

    当时作为出书团队里唯一的男性文案编辑,很多篇幅需要我从男性视觉改稿,整本书改了又改,大纲调了又调,冷爱已有的文章素材字数不够要追加板块、还不够用学员朋友圈素材新增朋友圈展示。

    虽然最终书籍出版编辑署名只有《冷爱团队》,我、余茵茵、关珠亮三个执行层没署名资格,但我也收获了我的成长价值:逐步萌发了“知识内核→应用外延”的思维逻辑框架,慢慢学会从表层次关联深层次思考模式。

    比如这书的逻辑,提升知识内核(内在 外置),达到应用外延的目的(追到女生)。后来做情商研习社规划方向的时候,也移植这个思维框架:知识内核(情商),应用外延(职场、家庭、两性等场景延伸应用) 。

    1.4.2带运营部团队

    2016年运营部归并到产品中心作为二级部门,我的新上司是运营总监Anson,感谢他当时推荐我带产品中心运营部,并且教会了我很多管理团队的知识。产品经理出身的他,也潜移默化间接教会我一些产品思维的思考方式。

    我当时接手运营部,最初是三名小伙伴,后来逐步招聘很多小伙伴,加上Michelle的10W粉丝的遗产、以及Anson总监找来的互推涨粉思路,完成了2016年10W→100W粉丝的KPI目标。

    那一年,冷爱公众号也从10W→70W 的情感大号。

    也就是这一年,虽然开始加入了“两点钟无眠新媒体”序列,但个人的负压成长收获:从执行层转向管团队和业务层面,进入新的领域学习,慢慢学会从更高维度看业务,从整体优化运营框架做决策。

    1.4.3带运营中心

    2017年Anson离职后,产品中心一分为二,运营部重新独立出来,回归职能一级部门,我的新上级是Andy肖总。

    要十分感激肖总,感激花镇这个平台,再次给予了自己尝试和成长的机会。

    所以,年初Andy给我加薪问我意愿,我说:看着给,我不提要求。因为自己觉得,我已经获得了花镇给予的最具价值的的东西:从中低层管理上升到中高层管理、参与公司业务经营决策的学习成长机会。

    这年除了原有的公众号吸粉外,运营中心团队还从零起步,开拓了区别于公司主营业务的两款变现产品:知识付费-情商研习社/花镇情感学院,情感心理测评-低单价变现项目。

    用现在的思维框架去复盘2017年运营中心,给我的成长感悟是:从粉丝流量,慢慢接触产品之后,从以往只做流量一维,增加产品后升维到二维,即粉丝用户 产品变现。

    也慢慢感知理解到商业的本质逻辑:营收变现=用户流量X产品变现

    跟肖总学的最多的,是一套严谨的企业经营思维模式:战略→组织→个人。包括带团队带业务的一些技巧思维。为自己从运营产品一维、团队管理二维,新增企业经营逻辑三维起了比较大的提点和促进作用。

    不过可惜的是,2017年初公司说过,有机会请个BAT产品大神回来带我们,一直到走都没找到适合的……

    1.4.4加入广点通项目

    2017年10月底,移交完运营中心的两百多万公众号精准粉和两个项目后,孤身来到了波波的广点通流量项目。当时项目只有波波和3个编辑,在这里成为创业狗,重新组建新业务团队,重新起航出发。

    在花镇要感激的第四个人是波波,陶志波,广州雅书文化创始人&CEO、花镇孵化项目负责人,28推第四期新媒体培训成员。

    波波是一个拼劲很猛的人,从28推学习回来的业务模式之后,为了测广点通数据模型,甚至国庆期间熬夜加班盯数据,放弃了公司的美国塞班岛旅游。

    如果没有这个业务数据模型成功构建,也就没后续的项目组和广州雅书文化公司。

    来到新项目组之后,根据目前广点通业务,除了跟进内容模块,还接手了团队和业务调整规划,以及后续的2018年度发展规划,哪里需要哪里挪。

    刚接触广点通营销号业务,踩过很多坑,也遇到一些很搞笑的事情。比如有同行反馈说,你们的营销号内容,怎么按照精品号去做,这的多大成本。 其实还真的没多大边际成本,按照内容输出流水线式作业。

    当时业务开拓之后,我接手内容模块后,确实是无意识对标内容号去做,毕竟之前没做营销号经验,都按照精品号要求去整,包括内容输出规范、用户话题大纲规划规范、引导用户留言互动等等。下面的编辑很努力很辛苦,也很好学。

    不过也幸运,误导误撞,这边的投放当月粉丝,平均日活率超10%,活跃程度比价OK。

    • 定义:日活率=当天总打开公众号人数÷当天总粉丝数,不是头条文章7天总打开人数。以前负责冷爱号,阿亮团队没低于13%-15%

    2.我的学习

    我目前的学习方式,不一定是高效、不一定是适合的,以前Andy也跟我提过,看书的内容会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确实如此。

    但是个人认为,系统性学习知识内核框架,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必须依靠体系化的书籍总结,这里仅供借鉴。

    2.1知识的获取方式

    对于知识的学习,这五年期间大概经历了三次调整学习策略调整:

    在2013-2015年的时候,资料的收集更多是依赖百度,通过某些关键词百度搜索文章,然后先阅读一次判断价值,觉得好的文章复制到word排版好整理打印,以便于回家看,或者周末带着去广州图书馆看。

    赛博朋克公司员工任务攻略(我的五年职场成长经历)(3)

    当时打印的资料大概有几种:

    • 岗位知识类文章(医疗行业知识、编辑、文案、SEO等)

    • 职场思考类文章(职场鸡汤、人生哲句等)

    • 公众号/电商思维导图、框架图等。

    赛博朋克公司员工任务攻略(我的五年职场成长经历)(4)

    2015-2016年,进入花镇接触公众号之后,才发现公众号有很多分享知识的大咖(原谅我的无知//捂脸),逐步从公众号上获取知识点。

    在打印基础之上,又尝试了两种方法:

    ①看公众号文章;

    ②上网买书;

    进入2017年知识付费之后,除了继续打印、买书、看公众号,还会订阅网上专栏课程(得到/微课/起点学院/混沌大学)等。

    2.2知识的分类

    如果你问我会看哪些书,大概分为简单几类:编辑文案类、运营类、产品类、pmp项目管理、团队管理类、互联网类、商业类、逻辑思维类,偶对,还有职场励志鸡汤……

    赛博朋克公司员工任务攻略(我的五年职场成长经历)(5)

    对于不断买书学习个人感悟是:对于学习,付费投资自己知识能力成长的ROI,是最大的。

    3.我带过的项目

    在花镇三年,除了公司主营业务配合,主要还是三个模块:公众号涨粉、情感课程、情感测评。

    一路摸爬滚打过来,一路野蛮发展尝试,一些老黄历的故事,当且看下吧。

    3.1公众号涨粉

    2016年4月份 Anson推荐,接手了运营部,当时的情况是,除了Michelle的遗产,团队还有三个小伙伴,茵茵、阿亮、小玲,全年目标100W粉丝,而2015年全年只涨了10W。

    当时对涨粉没有什么认识,除了跟进3月份的时候Anson找来的互推方式,还自己尝试做了增加渠道分发和公众号收录站提交ID收录。

    接手团队后,沿着Anson提供的互推方向, 2个月内获得了突破。复盘互推,个人觉得两点起了一些作用。

    ①数据分析/流量漏斗。

    当时把互推,从标题打开、用户阅读、用户关注进行了漏斗分析,弄好表格表头给互推的小伙伴,强制要求每一次互推必须记录15个字段数据。

    跑了数据样本后,发现互推文的标题,跟目标公众号平时的打开率,差距不大,调整工作重心来优化互推文。

    ②文案编辑基础技能。

    发现标题变量系数,已经没有优化空间后,除了安排茵茵负责写互推文,自己也参与调整互推文文案。

    当时内容型互推文测试不行,不管是冷爱的内容,还是自己编辑写的。最后转向自己擅长功能型互推文(其实就是硬广文案//捂脸),最终在5月28日,一则2W多阅读的互推文,引来了5k 新增,互推文转化率也终于从3%上升到15%~25% ,终于把互推业务模型跑通了。

    赛博朋克公司员工任务攻略(我的五年职场成长经历)(6)

    后续业务模型测通后,可以开始放量,当时负责商务互推的小玲,渠道拓展能力超棒,从五月份互推12次,到六月份排满了28次互推。

    这一年,除了公众号互推,还有渠道分发、付费在公众号推广、FM付费推广涨粉,各种涨粉叠加,从月增1W到15W,到年底100W总粉目标完成,一个词,超嗨!虽然很穷,工资不高。

    //当时做精品号,筛选深度辅助主营业务范畴粉丝,广点通没开放情感咨询行业。

    3.2情感课程

    最早接触知识付费,是2016年底想尝试社群裂变,当时的互推等涨粉玩法已经规范流程化,想尝试新增量。

    你裂变吧,总得弄些奖品给用户,最开始弄电子书效果一般般,后续捣弄了情商研习社,协调公司的咨询师过来讲课,给分成。

    后来社群裂变没搞起来,做着发现服务号回流的精准付费粉,变现力度超爽。后续让茵茵组了课程文案团队跟进策划课程卖钱,9月单月卖了七十来万吧。

    这个原计划做粉丝流量的项目,结果做着做着,被掰弯成产品变现项目了。

    3.3情感测评

    八九月份的时候,负责内容的阿亮首先发起的测评类型的产品idea,我从项目流程帮她优化了细节之后,跑了几通数据样本发现效果不错,可行,让阿亮组队立项搞起来!

    个人对于员工成长小建议:

    1.对于团队企业环境,你应该关注的是,他们那些知识点和思维方式,可以给你借鉴,自己沿着思路深挖学习理解。而不是被动等别人教搞培训,叫嚷着XX公司/团队这么烂,学不到东西。

    2.对于能力技巧提升,你应该关注的是,团队中其它伙伴,他们有什么优点自己是不具备的,你可以学习提升的。而不是怼天怼地怼空气,把团队的成绩说成自己的成绩,总想认证自己很牛X,比别人厉害。

    3.对于团队协同合作,你应该关注的是,在整个业务团队中,你能做什么、贡献哪些,在整个业务链条中做出努力,起到促进推动业务发展的作用,从而把蛋糕做大。而不是,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不愿意尝试也不想改变。

    个人对于带团队小建议:

    1.在业务未跑通之前,自己一定要冲在第一线参与,从整个业务链条上,挖掘问题关键节点,并推进解决优化方案,输出业务模型、数据模型。

    2.业务测通之后,逐步放权交给下面的小伙伴,要能够忍受最开始小伙伴的不熟悉/不达标/不完美,放权让小伙伴成长,自己监控流程效果即可,释放自己时间测试新的增量方向。

    3.在业务模型测通之后,规范分工SOP,一定要靠团队进行业务规模放量,也必须依靠团队,因为个人的时间永远精力有限,除非你只想自己搞点网赚。

    4.我与28推

    对于任何新的事物,人们的思维总会经历几个阶段:不知→听到→看到→尝试→做到。

    • 不知,不知道有这种东西;

    • 听到,网络传播,私下交流,某人,谁谁谁的业务很厉害,涨粉了,赚钱了;

    • 看到,目睹身边的朋友/同事把这个业务做成功;

    • 尝试,你心动了,你也想学着做;

    • 做到,当你具备相关条件,也用于尝试,也做到类似的成功。

    4.1听闻28推

    第1次听到28推,是听波波参加过第四期新媒体培训、2017年参加318峰会的分享。

    第2次听到28推,是波波通过在28推交流学习,把广点通涨粉变现的业务模型带了回来,在公司主导公众号粉丝孵化项目,获得了公司的大力支持。

    4.2见识28推

    2017年10月份,Andy叫波波带我去了28推的深圳线下沙龙讲座。第一次体验28推,当时自己就像路人甲一脸懵逼,每个人上台都是介绍自己的变现业务,介绍自己的流量资源。问身边的人,都介绍自己做公众号/个人号/各种产品。

    当时觉得肯定是自己的打开方式不对。//捂脸

    4.3参加28推

    对28推逐步了解,先后加入28推精英会群、参与今年的28推318峰会、以及现在要写作业的28推第五期新媒体培训。

    赛博朋克公司员工任务攻略(我的五年职场成长经历)(7)

    这三次付费,是我个人支付,没有向公司申请报销。

    因为个人觉得,学习成长是自己的事情,如果你认可、也并且感受到付费增值自己ROI回报率超高,你也无所谓这点学费,成长受益的是自己;

    如果你不认可、也没感受到某种付费增值自己回报价值,即使公司全额报销,或许你也不会有多认可并珍惜这机会。

    不懂就学,达者为师,没有什么好丢脸的。

    4.4个人理解

    28推这个圈子,跟其他常规行业公司相比,出身常规企业的我,能很敏锐并且发现几个有趣的点,这里分享下:

    • 疑惑1:感觉他们的玩法一点都不高大上,普通的很,但奇怪就是很赚钱。

    • 疑惑2:感觉他们没有什么管理可言、管理水平不高,但奇怪就是很赚钱。

    • 疑惑3:感觉他们没有什么高明的运营产品方法论,但奇怪就是很赚钱。

    ……

    备注:这里仅中小微企业范畴,不拿大公司/巨无霸对比……

    个人的理解是:

    第一点,企业/项目的经营效率,重要优先级依次是:业务效率>团队效率>个人效率。很多公司抓团队管理(团队效率)、抓KPI考核(个人效率),但对业务模式(业务效率)创新改进不够多。

    行业/项目处于新蓝海,或者红利期,你的选择的业务效率够高,你的团队很一般,你的成员都没985、211,人也很一般,但你们的项目团队逆袭了,很赚钱。

    如果你的行业/公司/项目处于红海,你的业务开局就选择了困难模式,原有的业务效率降低至只能保持温饱水平,激烈到拼管理(团队效率),拼员工素质(个人效率),只能说事倍功半。

    而28推这群人,就是喜欢抓业务效率,在互联网流量里寻找新机遇。既然卡住了业务效率,后续团队效率和个人效率自然而然地有机会慢慢补回来,慢慢把逼格升上来。

    一切东西,又可以归纳到这两点简单的商业逻辑:一个是LTV、CAC、PBP,第二点是下文要提到的,营收变现=用户流量X产品变现。

    第二点,之前在文章提到个人的商业本质逻辑的观点:营收变现=用户流量X产品变现。

    要么先做用户流量,通过对接产品变现赚回流量获取成本。

    要么先做产品变现,把产品优化到具备市场竞争力,保持一定的ROI持续购买流量。

    如果业务的目标导向不是这两块,个人建议是需要优化一下。

    第三点,为行业领域的从业者赋能。除了新媒体行业28推,在其他行业领域,肯定也会有类似28推性质的团队/企业/协会,通过整合行业资源。

    赛博朋克公司员工任务攻略(我的五年职场成长经历)(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