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的字形,从甲骨文到现在没变过。“一”可能是人类第一个记事符号,也可能是远古第一个造出来的文字,画一横,或者放一根小树枝表示“一”,放两根表示“二”,最初就是数量的概念。

“一”的本义如此简单,一岁小孩都知道。但“一”的引申义很复杂,引申义是“一”在中国文化里的含义。

学汉字,只知道造字本义不够,还得明白引申义,知道引申义的延伸轨迹,才算是懂字。

在中国的第一本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里,“一”是全书的第一个字,说文解释了“一”最重要的引申义: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这几句话是不是有点熟悉?有没有让你想起下面这几句话?

《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这两段话,就是一个意思。“一”是指宇宙最初始的、混沌的状态,也被称为太极。之后从混沌中分出天地,又称阴阳,又叫两仪,就是“一生二”,也就是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古代数学家的故事(一不仅是数字它还有一个开天辟地)(1)

董点国学大董手绘图片

“专一”,这个词,一般解释为专注在某一个事物上,这就把“一”简单理解为数量词了,“专一”被简单化了。“专一”要能说话,恐怕要跳起来抗议:“人家是内涵君!”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里点评先秦各家学术时提到: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

这是司马迁总结的道家文化三大特征,第一个就是“精神专一”。如果“精神专一”不过是让人集中注意力在一件事情上,这个境界也太容易达到了吧,没日没夜打游戏精神也很专一呢,这怎么能成为道家文化第一特征?

“精神专一”要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来理解,它是指让人回到“一”的状态,并不再离开,叫“专一。”“精神专一”的人,物我两忘,返璞归真,具备无限的创造力。

除了数字和哲学,人们还把“一”这根长横线和易经八卦联系在一起。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传说里,造字的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但“一”这个长横线的符号,人祖伏羲就已经画出来了。

古代数学家的故事(一不仅是数字它还有一个开天辟地)(2)

传说中伏羲和造人的女娲是兄妹兼夫妻,都是中国的创世神。中国的八卦就是伏羲创造的,他画八卦,第一笔是一条长横线,叫阳爻,第二笔是“— —”,叫阴爻。

古代数学家的故事(一不仅是数字它还有一个开天辟地)(3)

这第一笔划下的长横线,即阳爻,又被称为“一画开天”,宋代陆游有诗云:

《读易》

无端凿破乾坤秘,祸始羲皇一画时。

“一”这根长横线,代表伏羲创易,这一笔把宇宙间所有的奥秘都凿破了,人类从混沌蒙昧开始走向文明。“一画开天”成为华夏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这“一”横,是文明的开始,也是数字的开始,也是造字的第一字,它的含义,从数字,引申为万物之始,先天状态等哲学含义,如道生一,专一,九九归一。同时也延伸出了“全部”的含义,比如一共,一并。

古代数学家的故事(一不仅是数字它还有一个开天辟地)(4)

“一”的哲学概念以及易学概念是在历代慢慢演变发展而成的,但正是这些延伸发展的含义,才构成了“一”的文化内涵,让“一”不仅是数字,还有了开天辟地、凿破鸿蒙的宏大故事,成为中国人的“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