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用手打字的时候,能感觉到思绪源源不断地出来,但我突然用语音录入的时候,这一个思绪录完,就连接不上上一个思绪了。
我一直纠结一件事——到底是用手打字,还是用语音写东西?
虽然之前大脑中一直有模糊的声音告诉自己,手写更有利于思考,更有利于写东西,但这种声音很模糊,浮光掠影。
每次自己要写的时候,又会纠结。
于是我开始了自己的思考。
语音输入的思考
语音输入从表面速度来看,是很快的,但我感觉到,语音输入的过程有一个思维停顿的过程。
脑子里有了一段思维,然后通知口腔,口腔对着语音输入法开始语音输入。由于语音输入会有很多标点和文字的错误,你输入完了还要回头去刻意地修改。
当你修改结束,再去思维时却需要重新链接刚才的思维,这时很有可能就找不到刚才的那个思维点了。
这样看来,语音输入看似很快,但存在缺陷。
打字的思考
用手打字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手脑可以同步。
为什么手脑可以同步呢?
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突然想到,可能是因为打字比较慢。
在慢慢打字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边写边思考,这样思维一直是持续着的,中间没有间断,它像一条射线一样可以自由延伸。
这也可能是人类在几百万年的演化过程中,为了生存,需要思维和行动保持一致。
在原始森林里,老虎扑过来了,大脑发出逃跑的指令,身体必须同步且无误地执行。如果是想好了再跑,或者执行错误,那可就一命归西了。思维和行动的一致性走近了人类的潜意识。
而人类语言的形成就是比较晚的事情了,思维与语言的协调性与前者相比就差得远了。
优劣再对比
语音输入有优点:速度快。它也有缺点,就是在逻辑写作的时候思维和输入很难保持一致性,且错误较多。
打字输入有优点:思维可以保持持续的线性延伸,它是以思维为主的输入方式。但输入的速度比较慢。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打字输入的准确率很高,它的表达更符合严谨的书面语言表达方式,因此回头修改的次数也较少。
基于需求的实践方式
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就可以从两个角度来选择输入方式了。
1.思维的角度
- 固定型思维输出
一个已经存在的念头或者灵感,一段书本上已经存在的文字,这些东西有时候是稍纵即逝的,所以也需要及时地把它给记录下来,我们可以记在记事本或者folomo上,此时适合用语音输入法。
不过考虑到语音输入法的错误率偏高,五个字以下的输入还是打字输入的效率高。
- 生成性思维输出
需要冥思苦想,需要思维的发散、链接,需要考虑逻辑关系,需要向新的思维领域延伸的时候,就比较适合打字了,因为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思考,不能太快。
文本修改,有时候一次只需要改动一两个字,看似是固定型思维输出,事实上依然是逻辑型思维输出,依然适合打字输入。
有人说,我就要用语音输入法,可不可以呢?
也可以,但开始的条件就是你说得要慢,要让你的思维跟上你的语言。这可能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达到思维和语言的一致性。
2.文本呈现的角度
- 自我存储
灵感需要及时记录,摘抄已经固定成型。当用于资料的临时性储存时,适合语音输入法。即使有点小错误,即使文法或逻辑不那么严谨,但毕竟阅读者是你自己,而且你也能读懂。
- 通讯交流
在微信、QQ等通讯工具上直接发语音,嗖一下子就发过去了,确实非常快,但我总觉得这是一种对对方的不礼貌的行为。而且我个人也不喜欢听别人的语音。
而用手指一个一个地慢慢敲字,却又违背了交流的及时性原则。毕竟没有人多少人喜欢等待的感觉。
而语音输入法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既能够快速地回复对方,又能够给对方展示以文字,让对方在任何场合下都可以获取你的信息。
- 外显展示
当你要形成的文字是一个作品,不管它是小的还是大的。当你要形成的文字是展示给别人看的,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
那你就不能仅仅考虑,只要我自己读懂就好了,你要考虑到逻辑的严密性,表达的准确性,读者阅读的便易性。
形成作品过程中的考虑,都是我们的逻辑思维在运转,这项工作只有打字输入最能够胜任了。
结语
对于不同输入法的条理性分析,并不意味着在形成文字时,单一地使用一种输入法。
就拿我这篇拙文来说,积累素材阶段,那些突然而来的灵感,大部分都是用语音输入法记录的。但其中提纲式的灵感则都是敲出来的。为什么?因为提纲式的东西是需要逻辑思维的。
在成文阶段我主要用打字来输入,不过有些想好的句子也会用语音输入。但最终都会用打字来修改。
好了,这篇拙文终于写完了。这段思考的过程自己很投入也很幸福。
愿我们一起享受思考的幸福,一起精进成长。
,